李素方(長沙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湖南長沙 410114)
從圖里的翻譯規范理論視角闡釋施曉菁英譯本《駱駝祥子》
李素方(長沙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湖南長沙 410114)
從圖里的翻譯規范論視角出發,分析施曉菁譯本的因素研究,研究施譯本所體現的翻譯規。通過研究發現,施曉菁對源語文本的翻譯選擇受當時社會政治環境的影響,為了達到使英語國家的人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原作,就采用了意譯為主,直譯為輔的翻譯策略。英譯本整體的西化風格受到了首要規范的影響,不拘泥于形式,側重于表達源語文本內容和意義。
翻譯規范論;駱駝祥子;施曉菁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6.085
《駱駝祥子》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主要是描述了主人公人力車夫祥子坎坷、悲慘的生活遭遇,由最初力圖通過個人奮斗擺脫悲慘命運,最后失敗氣餒以至于墮落的故事。1945年美國翻譯家伊文金(Even King)翻譯了《駱駝祥子》,該譯本深得歐美人士喜歡為老舍先生在歐美國家贏得了前所未有的聲譽。而著名翻譯學家施曉菁于1981年將此作品重譯,該文將嘗試在圖里的翻譯規范理論的指導下,對其英譯本重新進行解讀。
圖里把翻譯規范分為初步規范和操作規范兩大類,初步規范也分為兩類;一是關于翻譯政策的考慮,即影響或決定作品選擇的因素。比如作者的文化背景,他的文學類型和學派、源語文獻等等。二是關于翻譯直接性的考慮即是否接受從另外一種語言而不是源語來進行翻譯。操作規范是指在實際翻譯過程中的實際抉擇。操作規范影響文本的模板即語言材料的模式和文本的實際文字表達。在初步規范和操作規范之外,圖里還提出了首要規范的概念,并且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即譯者要么以原文為準則遵循源語的語篇關系和規范,要么遵循譯語以及譯語文學多元系統(或該系統的一部分)的語言和文學規范。首要規范決定一個譯者翻譯某篇作品(甚至是文學作品)時的整體取向。較少犧牲源語文化規范的翻譯對于譯語文化來說是一種“充分翻譯”;而保留較多譯語文化規范的翻譯對于譯語文化來說是一種“可接受翻譯。”(Toury. Gideon,1980)。圖里的翻譯規范論重新提供給譯者一個新的翻譯角度和理論基礎,為翻譯現象打下了一個合理性的理論基礎,使翻譯研究再一次能夠系統化、規范化。
施曉菁翻譯了《駱駝祥子》等多本著作及詞典,她少年時代在日內瓦渡過,大學時考上了北京大學的中文系,之后又考上了北京外國語大學聯合國譯訓班,成為最早的畢業生之一,因此具有很深厚的中英文功底。在1981年,外文出版社出版了由施曉菁翻譯的《駱駝祥子》英譯本Camel xiangzi(施曉菁,1981)。但是由于當時80年代的中國社會政治環境是閉塞的,因此許多國內外譯屆名家翻譯出版的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贊助人的制約,翻譯空間與今天相比要小一些。在翻譯活動中不同的譯者會因為不同的翻譯目的而對原文采取各不相同的態度,從而采用不同的翻譯策略,而施曉菁在翻譯駱駝祥子時是比較側重意譯,遵循首要規范。例如:
他沒有什么模樣,使他可愛的是臉上的精神。頭不很大,圓眼,肉鼻子,兩條眉毛很短很粗,頭上永遠剃得發亮。腮上沒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幾乎與頭一般兒粗;臉上永遠紅撲撲的,特別亮的是顴骨與右耳之間一塊不小的疤,候在樹下睡覺,被驢啃了一口。
施譯:Xiangzi was not handsome. What made him engaging was the expression on his face. He had a small head, round eyes, fleshy nose ,and thick ,short eyebrows. His scalp was always shaved clean. There was no spare flesh on his cheeks, yet his neck was virtually as thick as his head. In those days he had a ruddy complexion, and running from his cheekbone to his right ear was a large, bright, shiny scar: legacy of a donkey bite received while napping under a tree in his childhood.
此處相對難翻譯的是“模樣”,該詞在原作中口語化明顯,而施曉菁的翻譯是一種解釋性翻譯,顯得更口語化。第二句中的“頭發永遠剃得發亮”,施曉菁只翻譯了頭發剃光,并沒翻譯出“發亮”。從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施曉菁的翻譯風格是盡力模仿原作者的風格,同時模仿中要忠實于原文然后伴有再創作,如果不能完全模仿原作者的語言規范,就會采用以可接受翻譯為主的方法體現出原作的內容。
圖里的翻譯規范理論囊括實際翻譯的各個過程,因而能對譯本做出公正的評價。本文用圖里翻譯規范理論對駱駝祥子的幾個片段進行分析,發現施曉菁的英譯本主要遵循初始規范的可接受翻譯,施曉菁以目標讀者理解為主,主要受到英語語言文化規范的制約,譯本傾向于可接受性,使駱駝祥子更易被英語讀者接受,同時也傳播了中國文化。
[1]Toury Gideon.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1.
[2]Toury Gideon. In Search of a Theory of Translation[M]. Jerusalem: Israel Academic Press, 1980.
[3]Lao She. Camel Xiangzi (trans.Shi Xiaoj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1981.
[4]老舍. 駱駝祥子[M]. 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