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紅梅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關于性別的話題一直都存在。在孕育的最初,我們將會得到兒子還是女兒?在接下來的養育過程中,我們又應該怎樣做才會使男孩像男孩,女孩像女孩?
今年北京的冬天比往年多了一些潮濕與陰冷,坐在我對面的牛牛媽眼睛里此刻也有了些霧氣,她很擔心,因為2歲的牛牛還不符合她對于小小男子漢的期望:牛牛還經常哭鼻子,怕各種小蟲子,總要抱著一個毛絨熊才肯入睡……
牛牛媽的擔心并不少見,也并不是只有男孩子的媽媽才有這方面的擔心。經常會聽到媽媽們類似的表達:我家妞妞登高爬低粗魯的樣子哪里像個女孩子;一群孩子里就糖糖嗓門大,哪里有個淑女的樣子;壯壯看到蚯蚓就躲得遠遠的,一個男孩子這么膽小怎么行呢……

顧老師的育兒心經
擔憂與焦慮之后就是努力去改變,于是親子之間的較量又開始上演:忍著心疼對剛剛摔疼的小人兒板著臉說不許哭,忍著笑意對玩兒得正興奮的小姑娘很兇地說要安靜下來,原本的溫情中多了些不和諧的音符。
關于性別的話題
我們會發現,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關于性別的話題一直都存在。在孕育的最初我們就會好奇,將要降臨的是個男寶寶還是女寶寶?我們將會得到一個兒子還是女兒?我們依據不同性別設想去準備孩子的名字和新生兒用品,當孩子出生并慢慢長大,我們又開始依據性別去準備不同的玩具,互動不同的游戲,當他們進入幼兒園、學校、社會,這種依據性別而不同的期待甚至要求也會一直存在。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孩子們通過認同與學習接受了社會的規則,成為被社會文化所塑造的男人或女人。那么,這個過程中我們是否需要了解與思考什么呢?
我們先來看看什么是性別與性別角色。
性別,我們每一個人都帶著天然的生理性別而來,男性與女性有著不同生殖系統生理構造、不同的大腦優勢區域、不同的激素水平,這一切決定了男性女性天然的差別:男人健壯、理性、攻擊性強,在遠古時期就從事狩獵;女人柔弱、感性、細膩,承擔著養育后代的責任。
性別角色,則是社會對男性和女性在行為方式和態度上期望的總稱。也就是說性別差異的另一部分是被社會文化定義與加強的結果,并且隨著社會的不停發展,這種定義也在一直變化。在中國的文化中,我們期望男人心胸寬廣、抱負遠大、堅強果敢,我們期望女人善于持家、心地善良、溫柔細膩。同時男人也不被允許表達情感,男兒有淚不輕彈;女人也不被鼓勵走出家庭,女子無才便是德……
但是隨著社會文化的演變,男性與女性呈現越來越趨同的趨勢,當很多體力勞動被機器所取代,越來越多的社會領域向女性開放,駕駛員、醫生、律師,這些以往以男性為主的職業有越來越多的女性參與,而男性在家庭中的作用也越來越被認可,更多的男性愿意參與到家庭工作當中。
那么在心理學領域中,我們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心理學的理論認為人本來是完整的,雖然男性與女性有生物學基礎上的差異,但在心理結構中卻天然有著全部的、完整的方面,男性天性中的感性、溫柔、細膩,女性天性中的野心、進取、堅韌似乎不應被社會化的過程過分壓制。當這些天性被過分壓制,個體的人格結構變得殘缺不完整,個體便不能很好地體驗全部生活。一個很難向愛人表達溫柔愛意的男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幸福感會被降低;一個不能在社會網絡中有合適位置的女性,會覺得家庭更像牢籠。在我的咨詢工作中,我看到很多人的痛苦即源于自己的人格未能完整發展,在生活中遇到各種限制。我們大多數人畢生的努力就是使自己變得完整,男性既可滿足成功動機的需要,也可體驗豐富的情感,女性既能完成孕育的使命,也可實現豐富層面的自我。
心理學家提出,這種人格完整性具體到性別角色上,應該是“雙性化人格”,即既具有男性的自信、大度、剛毅等,又具備女性的溫柔、隨和、細膩等。雙性化人格是社會發展對人們的要求,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
顧老師的育兒心經
美國心理學家曾對兩千余名兒童作過調查,結果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過于男性化的男孩和過于女性化的女孩,不僅其智力、體力和性格的發展一般較為片面,而且智商情商都較低。具體表現為:綜合學習成績不理想,特別是偏科現象嚴重;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遇到問題要么缺少主見,要么固執己見;同時難以靈活自如地應對環境。相反,那些兼有溫柔、細致等氣質的男孩與兼有剛強勇敢等氣質的女孩,卻大多智力、體力和性格發展全面,文理科成績均較好,往往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喜歡。而且追蹤研究發現,成年后兼有兩性之長的男女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生活里,更多占據優勢地位。
適宜性別發展的環境
那么我們作為家長,如何在性別角色形成之初就給孩子營造適宜發展的環境?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性別認同一般開始于3歲左右,即3歲以內的孩子,可能會注意到兩性自然屬性的差別,身體上的區別,卻不會去注意社會對性別的不同期待。這個時候家長沒有必要過早地要求孩子注意兩性之間的差異。即使到了幼兒期需要有性別教育時,根據我們前面所說,也不適合太過于強調刻板的性別期望。
其次,給3歲以內小寶寶的父母一些具體的建議:
●當TA哭泣,請擁抱TA,不管TA是男寶還是女寶。悲傷本身就是一種很基本的情感,過度壓制悲傷,會使孩子變得抑郁。
●當TA恐懼,請不要嘲笑TA,不管TA是男寶還是女寶。TA需要建立足夠的內在安全感后才能自己克服恐懼。
●當TA興奮地大叫,請陪TA一起瘋,不管TA是男寶還是女寶。激情是創造力的源泉,TA要從很小就學習不害怕自己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