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月柱,首屆中國玻璃(琉璃)藝術大師,山東輕工協會首席技師。1965年生于淄博市博山區,出身琉璃世家,自幼愛好美術。1980年,開始從事琉璃工藝品制作,先后師從孔繁怡、劉持山等著名琉璃制作藝術大師,深得手工吹制琉璃技藝的真傳。從業30余年,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苦心鉆研吹制琉璃藝術之技法,深入探索吹制琉璃制作的新工藝和新技術,形成了自己獨特琉璃制作技藝和琉璃藝術創作風格,成績斐然。使用吹、塑、展、粘、捻、拉等手法,瞬間塑型,其作品造型靈活多樣、形象逼真、豐富多彩、技法高超、爐火純青。
一場與韓美林大師持續6天的深入探討與現場創作,讓以想象力和創造力見長的徐月柱,把琉璃這門自己鐘愛的藝術以全新的姿態捧至世人的面前,使其走出了博山小城,逐漸成為了藝術界的新寵。人立墨彩系列的成功,填補了琉璃藝術熱成型爐變、與其他藝術門類跨界結合等多項琉璃藝術史上的空白。然而,徐月柱依然習慣于將工作室設在辦公室的旁邊,走十幾步就到。春日,徐月柱工作室里的千度爐火使工作人員早早地換上了夏裝。雖然這間現代化的工作室里有良好的通風與降溫設備,但旺盛的爐火依然讓每一個靠近的人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汗流浹背。徐月柱依然每天在車間進行琉璃創作,從1980年入行至今,這門“瞬間的藝術”始終對生長于琉璃世家的徐月柱有著無盡的吸引力。
三十四年磨一劍
徐月柱的老鄰居——當年的工友王先生至今也沒搞明白,外貌普通的徐月柱腦子里怎么就裝了那么多天馬行空的創意,而且擺明了一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樣子,逛個公園、喝杯酒都能讓徐月柱靈感迸發繼而拿起筆來記錄。用這座琉璃小鎮——博山的土話來說就是,徐月柱“忒能咧”。王先生說,徐月柱從小就是一個極富創造力且在藝術上極有天賦的人,畫畫、刻模板極為逼真且獨特。后來,徐月柱子承父業,招工進了淄博市博山美術琉璃廠(以下簡稱“美術琉璃廠”),不久便承擔起了工廠里的打樣工作,即由他先創造出第一件產品,再由其他工人比照制作。
徐月柱入行時,美術琉璃廠正值巔峰,國內外的訂單不計其數,無數的琉璃工藝品(小擺件、花瓶等)從這里生產制作,然后被打包送至世界各地。雖然當時并不鼓勵創新,但“滿腦子都是點子”的徐月柱所創作的“鵝中鵝”、“魚中魚”等多個系列均成為當時的暢銷產品,直至今天依然是一些中小型琉璃作坊的生產對象。
8年的美術琉璃廠工作磨練了徐月柱的手藝,為他日后的琉璃藝術創作打下了良好的技術基礎。然而,美術琉璃廠逐漸落后于時代,偏重個人小型工藝品制作的工作模式愈來愈成為了徐月柱在琉璃藝術上繼續創新的阻礙。1988年,血液里涌動著創新DNA的徐月柱毅然選擇了離開工廠成立自己的創作團隊,以更加專注于琉璃藝術的創新。
創業型公司的成長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尤其是在創業觀念尚處嬰兒階段的90年代的中國小城,但徐月柱最不怕的就是吃苦和堅持。用他自己的話說:所有困難在“愛好”面前都是紙老虎,所有磨礪都是助力有心人通往成功的基石。有了較為先進的設備和創作團隊的徐月柱開始了更為復雜的琉璃藝術品創作之路。20余年的創新實踐與鉆研不僅為徐月柱積累了足夠的創作素材及創新思維,也極大地豐富了徐月柱的情感與想象力。藝術家突破自身藝術藩籬所必需的三個條件:充足的知識、細膩的技巧、豐富的情感,在徐月柱身上已全部具備。此時的徐月柱如同一支蓄勢待發的弓箭,只待沖刺的最佳時機,而這個時機便是與淄博人立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立文創”)總經理焦新的合作。
2014年,致力于琉璃藝術創新的“手工匠人”徐月柱與博山琉璃文化傳承與傳播的人立文創“領頭人”焦新一拍即合,徐月柱直接把工作室搬到了人立琉璃藝術館斜對面的人立琉璃燒制實驗室,以便隨時與其溝通、創作。加入人立不久,焦新就帶著徐月柱多次拜訪了國際藝術大師韓美林。韓美林被徐月柱帶去的琉璃作品所震撼,動了要去博山看一看的念頭,同時,徐月柱也為韓美林大師所贈畫冊中的色彩所觸動,有了將墨彩畫與琉璃工藝相結合來試一試的主意。2014年11月7日至13日,運行了37年之久的韓美林“藝術大篷車”終于趁勢開進了博山。78歲高齡的韓美林每天深入琉璃制作車間,與徐月柱探討藝術構思、現場繪制草圖、手把手指導創作,最終在1400多度的高溫下,成功將他的水墨畫與琉璃藝術相結合,創造出了名震中外的人立墨彩。
人立墨彩神走紅
開著“藝術大篷車”來博山傳經送寶的韓美林雖然預見到了“這個既有中華傳統文化內涵,又有世界藝術審美情趣的新玩意”的成功,但還是低估了它躥紅的速度。從人立琉璃藝術館會展的首次亮相,到上海、廣州等地國內大型展會的備受青睞,再到榮登米蘭世博會、法國(盧浮宮)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藝術殿堂,人立墨彩僅用了短短一年時間便完成了榮登世界性舞臺的三連跳,將琉璃藝術、人立文創、博山小鎮一起捧入了國內外公眾的視線,一舉實現了“手工匠人”徐月柱的琉璃藝術創新夢與人立文創“領頭人”焦新的博山琉璃文化傳承與傳播夢。
不同于以往以造型和著色為突破口的琉璃創新,人立墨彩是對琉璃制作工藝的一次顛覆式突破。一方面,人立墨彩創造性地將琉璃藝術與中國傳統水墨畫相結合,既包含了中國傳統的墨彩元素,同時又以其獨特的設計造型展現了前沿的時代藝術特征,在講究藝術傳承與創新的當下,為琉璃及其他藝術門類的發展拓寬了道路。另一方面,人立墨彩的制作工藝填補了國內琉璃藝術熱成型爐變的空白,開創了中國琉璃藝術的新高度,標志著琉璃文化產業開啟了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創新時代。極大地突破性與創新性讓人立墨彩迅速走紅,一經推出便成為了廣大藝術愛好者的新寵。不僅如此,人立墨彩的唯一性與不可復制性也使得收藏家們對其青睞有加。一方面,如成品所見,人立墨彩是將韓美林的水墨畫融入琉璃藝術創作中,需要在琉璃的燒制過程中對其潑墨著色。然而,琉璃在燒制過程中僅存在色彩的變化,且所著顏色不可辨識,唯有在冷卻后才能一一呈現,因而制作過程中的著墨位置、顏色濃淡全憑經驗積累與手工技巧。所以,人立墨彩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凝聚著瞬時的思考與創意。另一方面,人立墨彩的每一件作品從設計、潑墨到退火降溫都需要三到四天,且成品率僅為三成左右,即十件作品中僅能出兩到三件精品。而經過三到四天的艱苦燒制之后,一件人立墨彩究竟能不能成為精品,很大程度上源于天意,如同玉石,全憑大自然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