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友,宋海燕
(濱州市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山東濱州256600)
黃河三角洲地區發酵床肉鴨養殖技術的應用與推廣*
侯友,宋海燕
(濱州市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山東濱州256600)
畜禽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糞便、污水、病死動物等廢棄物處理不當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日益凸顯。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將資源高效利用和生態環境改善作為主線,對畜牧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高效、生態”成為黃河三角洲地區畜牧業發展的必然方向,大力發展集約化、規模化的養殖基地,推動循環種養、生態養殖有機結合是當前黃河三角洲地區面臨的重要任務。發酵床養殖技術是一種應用生物手段實現畜禽糞尿零排放、無污染的環保型養殖技術,通過墊料與畜禽糞便協同發酵,快速轉化糞尿等養殖廢棄物,消除惡臭;同時,墊料中的有益微生物菌群能將墊料、糞便合成可供畜禽利用的糖類、蛋白質、有機酸、維生素等營養物質,達到抑制病原菌、增強抗病能力、促進動物健康生長的目的。該技術中獨特的棚舍結構和新穎的發酵床結構設計、土著菌菌種的采集和擴繁、植物營養液的制作和保存、有機墊料的配置以及發酵床的菌床管理等整套技術,實現了發展養殖業與保護生態環境的和諧一致。其中,發酵床養豬技術已發展成為一種非常成功的養殖模式,且已獲得了大面積推廣。發酵床肉鴨養殖技術借鑒于發酵床養豬技術,在厚墊料中添加有益微生物,利用墊料和鴨糞尿中的有機營養物質進行發酵生長和繁殖,不僅產生熱量維持鴨舍溫度,還通過競爭抑制舍內或墊料糞便中的有害菌的滋長,既促進肉鴨健康又提高飼料轉化效率。本文簡要概括了黃河三角洲地區發酵床肉鴨養殖關鍵技術的應用及其推廣情況。
在畜禽圈舍內鋪設按一定比例組成的墊料(如鋸末、花生殼、稻殼等),添加一定比例的高效有益微生物發酵床專用發酵劑,畜禽將糞尿直接排泄到發酵床上,利用畜禽的拱掘、刨扒等生活習性,額外利用人工輔助翻耙,促使畜禽糞尿與墊料充分混合,通過有益菌群的分解發酵功能,使糞尿中的有機質得到充分的分解與轉化,從而實現畜禽養殖污染零排放。與傳統養殖方法相比,舍內聞不到惡臭味,同時具有環保、減少疾病、省時、省工、省料、產出的有機畜禽肉質好等特點。
2.1 降低養殖成本,提高生產效益利用發酵床養殖,肉鴨產生的糞便可有益發酵微生物分解,不需要沖刷和清糞,工人只負責飼喂、對積存的糞便進行攤撒、輔助翻耙、清掃飼喂臺、調整濕度等工作,節省人力和用水。有益菌繁殖生成大量的菌體,畜禽拱掘、刨扒采食菌體,菌體蛋白被畜禽利用,從而節約飼料。發酵床養殖降低了勞動強度,使每個人可以飼養更多的畜禽,提高養殖生產效益。此外,與傳統飼養模式比較,墊料可多批次重復利用,淘汰墊料是優質的有機肥原料,達到節約資源的目的。截止2014年底,濱州市已建設發酵床養鴨小區12處,存欄肉鴨29萬只。
2.2 增強抗病力,改善畜禽產品質量在發酵床上,畜禽的天性得以展現,隨意鼻拱、扒撓、刨扒等行為,避免了動物之間爭斗造成的肢體損傷。畜禽活動量的增加,利于畜禽肌間脂肪的沉積,提高了肉品的風味質量。在發酵床條件下,有益菌群充斥著畜禽生存環境的每一個角落,處于微生物菌群的主導地位,抑制了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長,少量的病原微生物難以達到使畜禽致病的劑量,從而增強了畜禽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2.3 實現養殖廢棄物污染的零排放由于鴨的消化腸道比較短,糞便含有65%左右的有機養分沒有被分解,如果不及時的分解,會變質發臭。微生態發酵床養殖,可使養殖中產生的糞尿、有機物墊料、廢棄飼料中的有機成分被充分分解轉化利用;圈舍中無臭氣,畜禽生存環境得到優化;分解后的墊料中含有豐富的有機肥源,可作為農作物、蔬菜等的優質有機肥料。由此可見,在發酵床養殖過程中,所有的污染物都在養殖階段被降解消納,從而實現了污染物的零排放。
3.1 發酵劑的選擇與添加一般發酵劑主要成分為乳酸菌、酵母菌、地衣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糞鏈球菌等,有效活菌含量大于100億/g。每立方米墊料加0.1~0.2kg的發酵劑,添加前用5kg水攪勻發酵劑,如有條件可添加適量紅糖,效果更好。菌種的選擇尤為重要,應選擇正規單位制作的菌種,成品墊料發酵包裝規范,了解其使用效果;一般菌種要與流散性能好的營養輔料一起進行分級稀釋,達到擴大容量和與營養源充分接觸的目的。
3.2 墊料的準備墊料的基本類型按照用量劃分主要包括主料和輔料。墊料制作應該首先根據當地的資源狀況確定主料,然后根據主料的性質選取輔料。主料通常占物料比例的80%以上,主要由幾種原料構成,常用的主料有木屑、米糠、草炭、秸稈粉等;輔料是主要用來調節物料水分、C/N、C/P、pH、通透性的一些原料,由一種或幾種原料組成,通常輔料占整個物料的比例不超過20%。常用的輔料有鴨糞、稻殼粉、麥麩、餅粕、生石灰、過磷酸鈣、磷礦粉、紅糖或糖蜜等。在使用過程中,應結合當地農副產品的實際情況,按照應用菌種生長最佳碳氮比,因地制宜地選擇墊料成分。原則上講,只要碳氮比大于25:1的原料均可作為墊料。根據濱州試驗站調查情況以及資源條件,通過試驗對比,研究了幾種效果較好的墊料組合,目前已知最好的組合為:鋸末+稻殼;鋸末;2/3花生殼+ 1/3鋸末。在實踐中,適宜的配合比例為:墊料由稻殼、鋸末、麥麩、發酵菌種組成。每立方墊料中稻殼88斤、鋸末300斤,麥麩4斤,發酵菌種0.3斤。
3.3 發酵床的制備將墊料和發酵劑按比例混合均勻,調節物料水分為35%~40%(以用手握物料成團不滴水,置于地面能散開為宜),再將物料堆積,鋪上草苫或麻布袋,2~3d后,在物料快速升溫時翻堆,以使物料發酵完全;在4~5d后,即可將物料在鴨舍內鋪開使用,要求厚度不低于40cm。一般7~10d翻動一次,一批主料制備后,中途需視墊料質地根據相應配比添加部分配料和發酵劑,可連續使用3年。結合本項目區實際情況,采取地上式建設方式,墊料厚度最終厚度約40cm。
將同菌種混合好的墊料原料,堆積成梯形結構,然后稍微按壓墊料的梯形表面,冬季應覆蓋透氣性好的材料,如麻袋等,使其升溫并達到保溫效果;墊料的酵熟溫度一般遵循墊料酵熟過程溫度曲線。正常酵熟過程一般在發酵第2天其墊料溫度即可應上升到40~50℃,4~7d墊料最高溫度可達70℃以上,以后逐漸降溫到45℃左右的平衡溫度,此時即表明墊料發酵成熟,一般夏天需10d左右,冬天15d左右;發酵成熟的墊料,由內往外翻扒平整墊料,再在墊料表面鋪設10cm左右的未經過發酵的墊料原料,經過24h平穩后即可進鴨。
4.1 墊料的補充管理發酵床墊料開始使用以后會被壓實而使厚度降低,因此在墊料制作時厚度要提高20%。飼養肉鴨過程中,鋸木屑等墊料物質會因發酵、碳化而逐漸消耗,一般每出欄2~3批肉鴨時,須補充少量墊料,以保證發酵床墊料厚度在40cm左右。新墊料直接鋪設在老墊料上,不必混勻,同時添加相應比例的發酵菌劑。
4.2 墊料的翻挖管理翻耙墊料能將鴨排泄物翻入墊料內部,增加墊料的透氣性,促進墊料有氧發酵。另外,肉鴨不僅會抓扒墊料,實的腳掌還會趴緊墊料,因此日常翻耙墊料對維系有效發酵非常重要。墊料翻耙可采用人力用釘耙翻耙或使用特制的機械翻耙,翻耙深度20cm左右。特制機械翻耙效率高,能很好地解決翻耙費工、費時這一弊病,適于大、中型肉鴨發酵床應用。
4.3 墊料的濕度管理由于水分的自然揮發,墊料水分含量逐漸降低,墊料過干會出現揚塵,微生物的繁殖就會受阻或者停止,須對墊料補充水分,補水量視季節或空氣濕度的不同而略有差異,通常墊料含水量為25%~30%。一般使用噴霧補水,也可結合補菌時補水,水源要求清潔無污染;如果雨季或冬季發現墊料過于潮濕,須及時對墊料進行翻耙,并開窗透氣,同時可補充少量干燥墊料吸收過多的水分。
4.4 出欄后墊料管理在每個飼養周期結束時,將墊料進行一次翻挖,深度20cm左右,并打散成塊的墊料。如上個飼養周期出現較大疫情,在進行翻挖打散的同時,可正常使用高效消毒劑進行噴灑消毒,間隔至少3d以后,上層補充適量新鮮墊料,同時添加一定比例的發酵菌劑。若未出現疫情,只須補充新鮮墊料,同時結合補菌、補水即可。用塑料薄膜或草墊子覆蓋發酵床床面,于舍內進行1次高溫發酵,空閑4~5d,檢測發酵床床面有無異味,即可重新進鴨。
4.5 墊料的更換管理如明顯感到糞尿的降解效果不如以前,舍內臭味較大,即使補充發酵菌劑、翻挖墊料也無法改善這一狀況,則有必要進行墊料的清理與更換。若墊料發酵功能正常,墊料就不必清理與更換。
環保問題日益受到關注,畜牧生態養殖日趨成為熱點,加之節能減排列入各級政府考核指標,畜牧業遭遇發展保障供給和減少污染的雙重任務。發酵床養殖技術是將傳統的生態養殖理念與現代生物技術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新型生態環保養殖模式,可以解決畜禽養殖的污染問題。肉鴨發酵床生態養殖技術利用40cm的農副產品加微生態活菌制劑作為發酵床墊料,通過發酵床里的微生態活菌制劑把肉鴨的排泄物發酵轉化為無害的菌體蛋白,不需要對糞便采用清掃排放,更不會形成沖圈污水,只需3年更換一次墊料,整個生產過程無需任何化學藥品,真正實現了養殖排泄物“零排放”,杜絕了目前普遍存在的養殖污染問題;除此之外,發酵床墊料在使用批次周期后,可直接轉化為用于果樹、農作物的生物有機肥,達到區域“養殖業”與“種植業”有機結合、協調發展、良性循環,推動有機肥料產業化進程。發酵床廢料可回收、再利用,可以回收一部分投資成本,提高養殖效益。
采取生物環保技術進行養殖和對糞污進行無害化處理后,實行農牧業良性循環已成為畜牧業重要工作。肉鴨發酵床養殖技術不僅是養殖方式的變革,也實現了畜禽糞污從減量化排放、無害化處理到資源化利用的一次質的飛躍,且生態效益顯著。發酵床養殖大大改善了鴨舍環境,解決了畜禽糞便處理難、成本高的問題,真正達到零排放,無污染。既不對環境造成污染,又節省了大量的糞便治理費用、設備及設備運轉費用,促進養殖業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做到健康養殖與生態保護和諧一致,真正實現養殖排泄物“零排放”,促進肉鴨產業生態化、標準化、持續化發展。

S834.4
A
1673-1085(2016)01-0013-03
2015-12-07
*課題名稱: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家禽創新團隊項目資助(SDAIT-13-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