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光
摘 要:對于馬鞍口的制作,一直以來,施工現場基本上采用將支管放置在主管上,采用定位、畫線、切割、打磨,達到要求后焊接成型的方式制作。該方法的缺點:(1)效率低,多次重復定位、畫線、切割、打磨作業;(2)手工展開放樣時精度不高,且較為繁瑣;(3)支管馬鞍口開口邊緣不規則;(4)施工人員勞動強度大。文章介紹了通過AutoCAD實現馬鞍口展開放樣尺寸設計的一個方式,該方法充分利用了當今先進的計算機輔助設計(CAD)的優勢。
關鍵詞:CAD;馬鞍口;精確下料
石油化工建設中,有一種特殊的配件接口——馬鞍口,其形狀猶如馬鞍,故此得名。歡二聯安全隱患改造項目中管道的碰頭點也隨之增多,尤其是站內新建管道與已建管道的連接,往往這些新舊管道的連接均采取馬鞍口連接,有時因生產需要,建設單位給的施工時間比較短,這要求我們的施工要迅速,而施工迅速的關鍵是要能確保馬鞍口下料的一次成型。對于馬鞍口的制作,一直以來,施工現場基本上采用將支管放置在主管上,采用定位、畫線、切割、打磨,達到要求后焊接成型的方式制作。該方法的缺點:(1)效率低,多次重復定位、畫線、切割、打磨作業;(2)手工展開放樣時精度不高,且較為繁瑣;(3)支管馬鞍口開口邊緣不規則;(4)施工人員勞動強度大。本文介紹了通過AutoCAD實現馬鞍口展開放樣尺寸設計的一個方式,該方法充分利用了當今先進的計算機輔助設計(CAD)的優勢。
1 前期準備
制作馬鞍口的前期準備工作——首先要了解主管和支管的管徑與其壁厚,這是因為通常情況下,站內新舊管道連接時主管的開孔大小是根據支管下好料后來確定的,支管與主管的焊接方式不是承插焊,而是騎馬焊,這也造成了理想圖與實際圖有一定的差別;其次確定支管與主管的連接角度,一般情況均為90°,即主管與支管垂直;第三,取一寬500mm的硬紙作為模板,厚度可以隨意,就地取材便可,實際制模時我們可取其長度為管道外周長的1.1倍,這里只闡述一個理論數據,模板的長度暫取管道外周長的1.0倍,為方便制作模板,所有繪制的圖中主管和支管長度均取500mm長。文章以一簡單例子(主管φ273×7,支管φ273×7)來進行闡述,其他情況可以舉一反三。
2 模板制作
2.1 建立模型實體
我們利用C AD軟件來建模,模型的建立有利于我們有直觀的感官認識,同時也為下一步的放樣提供采集數據的樣板。
建立模型前,首先要確定支管與主管接觸面的中心點與主管的中心線的距離,支管與主管的接觸處是支管的內側面與主管的外側面。確定這個距離可以借助于CAD軟件,建立主管和支管的面模型,主管面直徑為273mm,支管為273-14=259mm。
由以上結論,我們能用CAD直接測出支管與主管接觸面的中心點與主管的中心線的距離為43.15mm,由此數據,繪制出實體圖,如圖1:
2.2 分解模型實體
由實體圖,可以抽出面,為采集數據做準備,如圖2、圖3:
2.3 抽取數據
因為支管與主管接觸面是支管的內側面和主管的外側面,根據施工的實際情況,抽取數據時需按內側面,但是抽取前須將內側面的A面向外偏移7mm,也就是偏移一個壁厚的長度。
步驟一:將內側面轉換成線,將A面向外偏移7mm,再分成若干等分,分的越多,制作模板時越精確,一般施工過程中取16等分即可;
步驟二:使用CAD軟件測出每等分的弧長和對應的1~16標號的長度,具體數據見表1。
2.4 繪制放板
取一寬500mm的硬紙作為模板,厚度可以隨意,就地取材便可,模板的長度暫取管道外周長的1.0倍,根據模板坐標系圖在硬紙上畫出圓滑線,按此圓滑線將硬紙切割成下料的模板,至此模板制作完成。
3 馬鞍口下料成型
將制作好的放樣模板直接定位在支管上,對支管進行畫線、切割、打磨,這一切工作準備就緒后,以支管為基礎,將支管定位在主管上,對主管進行畫線、切割、打磨,這樣馬鞍口成型,最后進行焊接。
4 結語
所有采集的數據均是通過CAD軟件直接測出,省去了復雜而繁瑣的計算,保證了馬鞍口下料的一次成型。即使支管與主管不是垂直關系,任何角度,都可以利用此方法進行馬鞍口的下料工作。
不足的是,主管和支管只要有管徑上的變化或壁厚上的變化,均需重新建立模型實體、分解模型實體、抽取數據并繪制放樣模板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