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輝
摘 要:有些高一學生感覺數學枯燥乏味晦澀難懂,上課如聽天書,做作業處處碰壁,數學成績出現滑坡現象,教師必須查找原因,尋求相對應解決的辦法,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關鍵詞:數學;原因;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1-0260-164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1.028
一、高一學生數學學習困難的原因
(一)新舊知識的跨度大,銜接不夠自然
初中教材對二次函數要求較低,而且在高中教材中又不再講解,但二次函數貫穿了整個高中數學,使用頻率非常高,配方,畫圖,解二次不等式,求指定區間上的最值或值域又是高中必須掌握的解題技能與方法。二次函數,二次不等式,二次方程之間的關系,韋達定理初中要求不高,只會簡單地運算,但在高中卻被列為重點內容,但又沒有安排章節專門講授。因式分解也是初中不講的內容,特別是十字相乘法運用較廣泛。還有立方和差公式,分母有理化,含絕對值不等式方程的求解,含參問題的解決,圖形的對稱問題,初中教材中都淡化處理,要求不高,甚至不講,這些都是學習高中數學的攔路虎,這些知識一旦斷層學生就感覺高中數學難學。
(二)教材內容難度加大,知識面廣,思維要求高
首先高中教材與初中教材內容相比難度明顯增大,初中的內容大部分都來源于現實世界,與我們的生活非常貼近,很容易理解和掌握,但高中教材內容一開始就是集合,映射函數這些概念都非常抽象摸不著,許多學生覺得無從下手,難于掌握。高中的內容更加具體嚴格,定義定理表述更嚴謹。而初中的一些定義定理都是用通俗易懂的描述性語言來表述,所以剛上高中閱讀課本時就覺得語言艱澀難懂。再就是高中學習對學生的思維要求較高,初中大部分知識通過直觀感知來獲取,學生的認知僅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層面。而高中不僅要感知,還要升華到理性層面,數學語言的抽象化對思維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然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到位,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積累思維能力也就會逐步提升。
(三)不良的學習習慣、懶惰的思想和死板的學習方法不適應高中學習
一方面,初中生學習依賴性強,主動性不夠,初三教師為了提高升學成績占用了所有的時間,每分鐘都在教師的掌控中,教師拼命地講,將各種題型總結出一個模型,讓學生記住模型套模型解題,初中由于知識點少,題目難度不大,這樣訓練在短期內肯定會出成績,但長期這樣下去,學生思維僵化,懶于思考,在這種定勢思維的模式下,扼殺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在這種模式下變得越來越懶,題目稍微變個樣就不會做,甚至懶得做等著教師講。但在高中這種模式完全不能適應高中的學習,坐等教師講解,不能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另一方面,學習方法不當,教師上課都要講清知識的產生發展和知識的應用,剖析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分析重點及難點以及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
二、學好高中數學知識的方法
(一)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提高學習成績非常有效的方法,我覺得課前預習要做到以下幾點:一讀,就是對教材內容粗讀和細讀,弄清本節課主要講了哪些知識。二畫,就是畫出本節課涉及了哪些定義定理公式,不懂的知識做上標記。三查,就是利用手頭的資料做那些概念辨析和簡單的小題,看自己掌握了多少。預習是為上課做準備,帶著問題聽課就會有的放矢。
(二)認真聽課
上課要根據預習的情況帶著問題聽課,認真聽教師講知識的來龍去脈,如何突破重點和難點,如何破解題目,學習教師分析問題的方法。
(三)及時復習
高中內容多,課程進度快,由于對知識的理解不透徹遺忘速度非???,及時復習是非常必要的環節。復習的時候可以依據筆記資料,多層次地分析總結概括尋找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體系以達到對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
(四)重視作業
做作業時先看書,回顧概念,掌握要求,了解解題時注意的事項,再動手做題,這樣才能達到做題的目的,強化所學知識。再者做題時要限定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定量的題目,經過長期訓練就會提高解題速度,自習課上節省出時間再鉆研其他。最后是做完題后要反思總結。
(五)整理錯題
除了典型例題,還需要重視自己出錯的題目。錯題集是許多成績好的學生必備的,而在這里我強調的是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錯題集。錯題大約可以分兩種:一種是自己根本不會做,因為太難了,沒有思路;另一種是自己會做,因為粗心而做錯。我覺得,最有價值的錯題是第二類。因為粗心也有許多種,我們也要分析它。第一,看錯題目,是看錯數字還是理解錯題意?為什么會看錯題?怎么樣誤解了題意?以后會不會犯同樣的錯?第二,切入點、思路出錯,這樣的思維解法根本不適合這類題目。第三,計算錯誤。為什么會算錯?有沒有方法杜絕?怎樣才能真正做到細心?其實在高考中,有多少題目是你不會做的呢?最終的競爭,還是在于你究竟能做對多少。如果你能把自己粗心的錯誤杜絕,那么在高考中一定會贏得非常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