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怡然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18日發布的4月份會議紀要引發市場關注。會議紀要顯示,大部分與會官員認為,如果接下來的數據證實美國二季度經濟增長加速,就業市場狀況繼續改善,通貨膨脹水平朝著美聯儲2%的目標上升,那么美聯儲可能會在6月份加息。
受此影響,新興市場對美國半年內第二次升息的擔憂加劇,亞洲股市與金價整體下滑。韓國綜合股價指數和澳洲股市19日領跌亞股,分別跌0.5%和0.6%。此外,美元繼續走強,令19日亞太時段新興市場貨幣多數走低,人民幣匯率跌至3個月低位后小幅反彈。
美國方面,受此次加息預期影響,投資者紛紛拋售股票、債券和大宗商品,上述拋售行情扭轉了道瓊斯指數18日開盤后的上揚走勢,并導致2年期和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創下今年迄今最大單日漲幅。道瓊斯指數18日收盤時跌3.36點,報17526.62點。該指數在美聯儲公布會議紀要之前一度上漲106點,會議紀要公布后又下跌多達112點。
“如果美國加息,意味著市場利率水平會提高,而這對資本市場、拉動經濟、刺激需求都是不利的。因此導致股市和大宗商品應聲下跌,也是符合邏輯的”,海通證券副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19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但即便美國加息也并不代表美國經濟已經好轉。目前美國經濟的復蘇還是相對乏力的,到6月份是否會真的加息仍然存在變數。
對于美聯儲是否真的會確定加息,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也表示,美聯儲說起來容易,但實際行動起來卻很難。專家分析稱,在經歷了一季度幾乎零增長的局面后,美國經濟本季度似乎重拾一些增長動能,但增長勢頭仍不平穩。路透社稱,聯邦基金利率期貨走勢顯示,投資人預計下月加息的幾率為34%,高于會議記錄發布前的19%。
此外,據《華爾街日報》19日報道,在有關經濟前景的內部討論中,美聯儲內部的“鷹派”與“鴿派”分歧很大。一些美聯儲官員預期風險大致平衡,但也有官員對全球經濟走勢和金融風險表示擔憂,尤其是6月23日英國退歐公投帶來的不確定性。▲
環球時報2016-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