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萌
當我們珍惜某種事物時,往往會說“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它”。然而,現代生活方式帶來了哪些新眼病,我們又該如何防治,大家卻知之甚少。在6月6日“全國愛眼日”前夕,在此提醒人們:要多了解高發性致盲性眼病。并將我國眼科新疾病譜形象地以5種顏色來表述,以便人們更明確地了解。
“沙眼”走了,新眼病來了
沙眼曾經是我國排在第一位的致盲性眼病,城市人群中沙眼患病率曾達30%,農村人群中患病率為 80%~90%,沙眼致盲率曾高達5%。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體感染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眼病,主要傳播途徑是共同接觸的物體或者水。我國防治沙眼工作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現在已經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根治致盲性沙眼的標準。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方式的改變,特別是人均壽命的提高,威脅眼睛的主要疾病不再是感染性疾病了,而與年齡、代謝相關的疾病的發病率卻迅猛地增長,因此,新的致盲性眼病不容忽視。
與世界衛生組織呼吁關注的三大致盲性眼病(白內障、青光眼和黃斑變性)有所不同,我國的致盲性眼部疾病譜具有中國特色,可用5種顏色來代表:
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與眼睛血管相關的疾病都可納入到紅色,如高血壓引起的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靜脈阻塞、眼底出血,特別是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導致的眼底出血、血管病變尤其應早診治。
紫:病理性近視 近視眼如果發展成高度近視,眼軸拉長,會給眼睛造成病理性損害。這時,眼睛上會出現葡萄腫(指鞏膜與葡萄膜一起向外膨出,狀如紫黑色的葡萄),所以用紫色來代表這種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
藍:青光眼 青色代表藍,青光眼急性發作時表現為眼睛脹痛、劇痛、眼壓高,持續24~48小時即可完全失明。過去說人把眼睛“哭”瞎了,其實指的就是這種急性發生的青光眼。現在,這類青光眼的患病率較低,70%~80%的青光眼不疼不癢,在不知不覺中就能把視力奪走,被稱為視力“小偷”,是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
黃:老年黃斑變性 人到了一定年紀,看東西會發生扭曲變形,常被誤認為是老花眼,因此沒有引起關注,等發現是老年黃斑變性再去治療時,可能已經失去了很好的干預機會。
白:白內障 白內障是與年齡相關的疾病,目前居我國致盲因素之首,75歲以上老人患病率高達91%。值得欣慰的是,白內障可通過手術完全復明。
80%致盲性疾病可防可愈
有很多原因導致我們失去光明,如意外傷害、青光眼、白內障、糖尿病等,但是,如果我們平時多注意眼部健康,80%的致盲性疾病可防可愈:
糖尿病患者 除了關注血糖,不要忽視眼科檢查。
糖尿病患者一經確診應立即進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檢查,以后每年做一次眼部常規檢查。糖尿病病史在5年以上者應每半年檢查一次,已有視網膜病變者,每3個月要復查一次,在眼部出現異常表現時及時到醫院就診。疑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時,應當做眼底熒光造影,盡早發現視網膜血管的滲漏及微量出血,為及時采取措施、保護視力提供依據。
高度近視眼患者 近視眼患者要盡可能減少近距離閱讀和工作,避免發展為高度近視;如果進入高度近視,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防止發展為病理性近視;如果進入到病理性近視,也要及早發現視網膜的變性區,早期發現新生血管的病變,早期干預,避免走向失明。
青光眼患者 這類患者大多數沒有癥狀,但也有早期表現,比如,感覺家里電視機的色彩越來越不行了,但其他人覺得挺好,這就是對色彩的感知力在下降;原來是遠視眼,到了50歲、60歲,總覺得在黃昏時眼脹、頭痛,睡一覺就好一些,這種表現可能是有青光眼了;走路,別人走過去挺通暢的,你走過去,不是撞了板凳就是撞了桌子,說明視野可能已經受到了影響。有這些癥狀,應主動到醫院查一查眼睛。
老年黃斑變性患者 可以到醫院眼科要一個測量老年黃斑變性的表格回家看,如果覺得這些方格出現變形,可能是黃斑有問題了,應該早一點去看醫生。過去,老年黃斑變性沒法治,現在已經有了統一的治療標準,不要因為害怕往眼睛里注射藥物而拒絕治療,這個過程遠沒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
白內障患者 白內障致盲在我國已經不是重要的問題了。白內障手術是目前眼科最成熟、最高科技的手術,手術時間在5~10分鐘即可完成,手術第二天患者的視力可達到1.0。
年輕人別小覷眼底病
在5種致盲性眼病中,有3種與眼底相關,它們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老年黃斑變性、病理性近視。
眼底的視網膜血管是人體中唯一可見的血管,是很多全身疾病的反映窗口。眼底病拖延不得,以濕性老年黃斑變性為例,急性進展期可在短短2~3個月內就會造成失明;即便不是急性發作,如果得不到及時規范的治療,2年內85%的患者視力將降至法律盲(視力小于0.1)。規范治療是挽回視力的唯一有效方法,全球數據表明,使用雷珠單抗注射液治療,可阻止50%的老年黃斑變性患者失明。
在單位組織的體檢中,一般40歲以上的人才查眼底。其實,年輕人也不能忽視眼底病。來自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20歲以上者糖尿病患病率為9.7%,患者達9800萬,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2型糖尿病5年以內病程者,發生視網膜病變的比例高達40%,而這一并發癥在19年病程患者中高達84%。在門診,也可以看到一些很年輕的糖尿病患者幾年內就出現了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因此,我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診療指南明確建議,2型糖尿病患者應在確診時開始篩查眼底病變,每年隨診一次。
近視度數超過600度為高度近視。高度近視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單純性高度近視,即近視程度發展到一定時期就比較穩定,眼球組織正常;二類是病理性近視,屈光度常為1000度或更高,可出現視網膜脫離、黃斑出血等嚴重并發癥。病理性近視通常和遺傳相關,5~10歲即可發生且進展快,家長一定要多關注孩子的視力狀況。
(摘自《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