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慧
劉先生今年50歲,由于工作原因,他的飲食長期無規律,因此,落下了慢性胃炎、胃下垂等毛病。近兩年來,他總是感到很疲倦,常常頭暈,面色很差,到醫院檢查,血常規結果提示他血紅蛋白偏低,醫生診斷為缺鐵性貧血。經口服鐵劑等治療后,劉先生的精神明顯好轉,但頭暈時輕時重。由于精神尚好,他也就沒當回事。今年4月體檢時,醫生發現他血壓高達160/100毫米汞柱。劉先生不相信,三番五次到醫生的診室測血壓,結果都是在這個數值上下波動。醫生告訴他患上了高血壓,劉先生大惑不解,自己本身有貧血,怎么還會得高血壓呢?于是,他對醫生的診斷半信半疑,后經醫生詳細解釋,劉先生最終才明白了貧血患者也會得高血壓。經降壓治療,他的頭暈等癥狀很快就消失了。

兩者可能共存
在工作中,臨床醫生經常會聽到“我有貧血,沒有高血壓”“我有高血壓,怎么會有貧血呀”等諸如此類的話語,這些說法給人的感覺就是貧血和高血壓兩種疾病似乎不能共存,有你就沒我,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呢?要想知道高血壓和貧血是否能共存,我們就要先了解高血壓和貧血的相關知識。
高血壓是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 用抽水機的原理來說明一下高血壓:抽水機開始工作的時候,干癟的塑料水管立即變得充盈、飽滿,而當抽水機停止工作的時候,通過塑料水管的水慢慢減少,直至幾近于沒有,這時候充盈的水管就又變得干癟了。為什么會這樣呢?大家都知道,這是因為水流經過管道的時候產生了壓力,所以會有撐起管道這樣的現象。而血液也是液體,和水流一樣,當血液流經血管的時候,血液對血管壁會產生側壓力,這個對血管壁的側壓力就是血壓。嚴格來講,血壓是指血管內血液對于單位面積血管壁的側壓力,即壓強。當血壓水平≥140/90毫米汞柱時,即為高血壓。
貧血是血紅蛋白偏少 貧血是指人體外周血紅細胞容量減少,低于正常范圍下限時的一種常見的臨床癥狀。國內標準是:在海平面地區,成年男性血紅蛋白測定<120克每升,成年女性(非妊娠)血紅蛋白測定<110克每升,孕婦血紅蛋白測定<100克每升即為貧血。換言之,貧血就是指血液中某些細胞成分的減少。
貧血患者應定期測血壓
由于高血壓和貧血之間沒有直接關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因此,在一個人身上同時存在是完全可能的。如劉先生由于慢性胃病、長期飲食不當導致貧血,同時,由于長期工作忙碌、精神緊張等因素,因而導致患高血壓;又如尿毒癥患者,也往往同時有高血壓和貧血。
因此,貧血患者應定期檢測血壓,以便早期發現高血壓而積極治療,防止因高血壓帶來的心、腦、腎等功能損害,這對中老年朋友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