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杰
思南法院立足審判執行工作實際,將維護誠信貫穿于執法辦案始終,通過依法打擊各種失信行為,切實推動社會誠信體系建設。
誠信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德基石,是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更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得以持續發展的基礎。
思南法院立足審判執行工作實際,將維護誠信貫穿于執法辦案始終,通過依法打擊各種失信行為,切實推動社會誠信體系建設。
失信者,于法不容
貴州省思南縣某公司(案件原告)經當地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授權,取得該房地產開發公司公司名下一小區的門面招商招租權,便于2012年7月份與廖某某(案件被告)商談,就租賃期限、租金以及收租時間達成一致意見后簽訂了租賃協議,將共計174㎡的兩間門面租給廖某某經營服裝。
協議簽訂后,原告按照合同約定履行了交房義務,但被告未按約支付租金,時至2013年12月底,被告共欠原告租金達16萬余元,原告多次催收未果便向思南縣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院受理案件后,被告廖某某不僅不知悔改,還以原告未兌現對商鋪進行宣傳承諾為由,提起反訴,企圖以此逃避債務。法庭經調查發現被告所述純屬捏造,遂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相關規定,作出判決:由被告廖某某向原告支付租金16萬元,并駁回被告的反訴請求。
案件審理完畢后,主審法官楊慶說:“被告方拒交租金以及在訴訟中編造謊言提起反訴,都是不講誠實信用的表現,法院必須依法作出裁判,維護原告的合法權益”。
失信者,寸步難行
2014年1月23日,尹某與田某離婚糾紛一案經思南縣人民法院調解自愿離婚,雙方婚生子由尹某撫養教育,田某一次性補償尹某人民幣50000元。
調解書生效后,田某一直未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權利人尹某在自身沒有經濟來源而被撫養人尚還年幼的窘境之下向法院遞交了執行申請。可在法院依法受理并向田某送達了執行通知書和報告財產令后,田卻玩起了“長期外出下落不明”,執行人員經過調查,也未發現田某在思南縣范圍有任何可供執行財產,該案執行至此陷入僵局。
思南法院執行查控系統建立后,執行法官通過銀行查詢,獲知田某在中國農業銀行北京西三旗支行賬戶有存款18074.68元,因當時尚無網上凍結功能,執行干警立即與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執行局取得聯系,委托其凍結該筆款項,但還是晚了一步,田某已將該款取走。最后,法院依法決定將田某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發布不久,田某因無法乘坐高鐵而主動撥通了承辦法官電話,并于2015年底將執行款分文不少地打入該院執行專用賬戶,該案件得以順利執結。
為何田某僅僅因為坐不了高鐵,態度就發生了逆轉性變化?思南法院分管執行的副院長丁道源道出了其中緣由:“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制度的運用,通過擠壓被執行人的生存空間,對其進行信用懲戒,使其在貸款融資、住宿、出行等方面受到限制,最終促其主動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彰顯了司法權威!”
構建維護誠信體系新機制
近年來,思南法院緊緊圍繞促進改善民生、維護人民福祉的發展目標,加強涉及民生案件的審判,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嚴格做好證據的審查與認定,同時充分利用“互聯網+”的資源,為審判執行工作提供技術支撐,讓那些弄虛作假和不講信用的人無機可乘,初步形成了立案、審判、執行相銜接的維護誠信體系的工作機制。僅2015年初到今年3月份,該院就審結了涉及失信行為的合同類民事案件近100件,案件金額共計500余萬元,共公布失信被執行人200余人次,并及時通過官網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進行宣傳,每季度還制作一期相關案例選編,向廣大群眾進行發放,為推動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