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祎婧
幾盞銘黃色吊燈懸掛,印象派插畫裝點著辦公墻。意大利進口的面膜模型擺放在進門處最顯眼的地方,一黑兩白,恰好契合了貝豪主打的兩款核心產品:黑膜和白膜。
這里每一處裝潢的細節,都流露出特有的精致與簡約。“我們是把整個工廠當成品牌在打造。”在梁宏麗看來,化妝品是時尚產業。比起傳統的廠房,她更想打造一個非同尋常的面膜文化藝術中心。
說起貝豪,你可能不太感冒。但倘若提到市面上火爆的“隱形蠶絲面膜”和“備長炭黑金面膜”,你便會興致大起。那是梁宏麗的得意之作。
她雖不是“科班出身”,卻是很多人心中的“面膜教主”。“我都不知道這個稱呼怎么來的,可能是我對面膜的熱愛和執著吧。”她有一點不好意思地笑笑。
她是中國第一批使用面膜的人,也是正將中國面膜帶上軌道、推向國際的踐行者。“在中國面膜的發展歷史上,我是使用者、見證者,到最后是開發者。”她給自己的定位,簡潔而精準。她絲毫不怕暴露年齡,談話中,容顏里充盈著少女般的喜形于色,還有專屬于女性的驕傲氣質。
梁宏麗大學讀的是醫學專業,畢業后她進入醫院工作,但她并不喜歡。后來,她把臨床工作轉向面膜行業。“所有研發出來的產品,我是第一‘試驗田。我要天天用,用到心動了,喜歡上了。”每當找到產品賣點時,她都非常興奮。每次給新產品想點子,“好像在想念情人一樣”,有時迷迷糊糊睡著了,突然靈感閃現,她就趕緊爬起來寫下。
她很滿足現在的生活。“做這個行業很幸運,我就是硬生生喜歡它,就像是為它而生的。”對她來說,這是一次重生,“畢業兩年后跳進來了,就再沒出去過。”這一做,就是二十年。
她全身心投入到一次又一次的“面膜革命”:研發“輕薄透軟,薄如蠶翼”的蠶絲面膜,取代了過去厚重且吸水性不強的無紡布面膜;為進一步革新膜材,她走訪世界各國,最終在日本紀州喜得備長炭。整個過程漫長而煎熬,后期宣傳和市場推廣也花費了不少心力。令人欣慰的是,這款極具顛覆性的產品在中國刮起了一場“黑膜旋風”。不久前,她又引進了保加利亞玫瑰花水,從配方上對產品進行再次升級,并將在下個月新品發布會上推出。
“我們一直在推新產品。我們沒有被別人革命掉,我們是自己革命自己。”
很多行業不愿做研發,喜歡“拿來主義”,她很難理解。“沒有研發,就標志著跟風和落伍,就沒有未來。”抄襲和模仿在她看來,沒有春天。“蠶絲面膜”的經典產品形象圖至今還在被許多商家盜用,她不得不去申請商標。這或許也是對自己努力的一種肯定:原創帶來生命力。
除了對創新的追求,梁宏麗也嚴格把關產品各個環節的安全。從原料到材質,再到包裝和運輸。幾年前一場小事故讓她愈發重視品質,不敢出半點差池。
“零投訴”和“回頭客”是她孜孜以求的目標。“企業想做長久,就是做良心。”她有自己的門檻和底線,不為迎合客戶而降低標準。對于低價亂價的惡性競爭和偷工減料的投機取巧,她時刻提防著。“因為它不長久,這樣的市場里不會有贏家。”看到電商的膨脹式發展,她也不驕不躁。不張揚的沉靜是她經久不衰的資本,厚積薄發在她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證。
她不太喜歡承認自己是女強人,這是一種標簽化的稱呼。她輕描淡寫道:“要真正做好產品,就是要熱愛并全力以赴,才能在外人看起來毫不費力。”工作之余,她會到世界各地旅行學習,也會抽空陪伴孩子,在家庭和事業中間找到了平衡。
雖然一直做的只是幕后工作,以代工為主。但梁宏麗將這份工作做到了極致,她的目標是做面膜界里的“因特爾”。很多品牌愿意打著“貝豪出品”的廣告宣傳,這為他們招商引資帶來了不少便利。
如今,中國的化妝品市場方興未艾。面膜從奢侈品到大眾快消品、從贈品到主位的角色轉變,梁宏麗很看好它的前景。她一直想要做的事情是教育和引導消費者,讓俾眾周知:最好的面膜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