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望德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血管也在慢慢變“老”,最初常常表現為“動脈粥樣硬化”,這個時候往往不會有明顯的不適,當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在腿上的動脈,導致血管狹窄或閉塞,就叫“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常常不會引起人們的重視,其實這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常導致病人截肢或死亡。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食結構改變,人口老齡化的進展,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發生率在我國有增加的趨勢。
介入治療(支架)已成為治療下肢動脈硬化主要手段之一,許多患者以為做了支架手術就一勞永逸了。其實,有一些患者術后會再次腿動脈血管發生狹窄或閉塞,其原因是有些患者沒有按醫生要求服藥,有些是因為疾病本身(糖尿病、動脈硬化、高血脂等)的進展,有些則是不良嗜好(如吸煙)未糾正導致的,因此,患者術后預防復發不容忽視。堅持使用抗血小板藥物,控制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摒棄不良嗜好(戒煙)都是是減少復發風險的重要環節。下面是支架術后注意事項 :
定期復查 患者術后需要定期復查。醫生可根據動脈通暢情況,決定是否調整藥物用量與種類,以達到最佳的療效。
使用藥物 患者應堅持長期規律服藥(抗血小板藥物、降壓藥、降脂藥、降糖藥),服用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波立維、西洛他唑等)的目的是防止血液變得黏稠,防止血管中形成凝血塊。植入體內的支架確實能保障這段血管在一段時間內不再狹窄,但與此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對血管內皮有輕微的損傷。損傷的內皮會沿著支架重新長起來。此時,血小板又開始“幫倒忙”,一大群血小板堆集在一起,在損傷的地方又形成血栓,可能再次堵塞血管。所以我們一定要用抗血小板藥物來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頭三個月服用阿司匹林和波立維或西洛他唑,以后可以單用阿司匹林,有證據表明西洛他唑治療下肢動脈硬化有明顯改善癥狀和預防血管再狹窄的作用,可以長期服用。
適量運動 支架術后患者運動應該掌握運動強度,反映運動強度大小最實用的指標是心率。計算公式:170-年齡=你運動時每分鐘心跳最快的限度。例如,如果年齡是65歲,每分鐘105次心跳就是上限,患者一定要把心跳控制在限度之內。步行是中老年人很合適的鍛煉方式。每次可散步45~60分鐘,或每日步行1000~2000米,步行時要步幅均勻,步態穩定,呼吸自然,防止跌倒。對有些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來說,雖然支架術后癥狀有改善,行走時間還是不長,這就要求循序漸進,慢慢來,累了歇接著走。還可以坐著或躺下時做抬腿、放下的動作,以鍛煉腿上的側支循環。其他鍛煉項目包括太極拳、體操及氣功等,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選擇。
健康地生活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患者控制血壓、血脂、血糖,有利于全身良好狀態的修復,從而為患者的成功治療打下扎實的基礎,內容包括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其他還有起居規律,避免熬夜。糖尿病患者、下肢動脈硬化患者冬天泡腳水溫不能太高,否則可能加重腳缺血甚至發生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