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耀武
(作者單位:安徽廣播電視臺宣城發射臺)
?
“流程圖法”在廣播電視發射機維護實踐中的應用
方耀武
(作者單位:安徽廣播電視臺宣城發射臺)
摘 要:對設備故障準確定位和快速檢修是維護人員的工作目標,本文基于這一目標,提出了判斷解決故障的方法——“流程圖法”。在全面深入了解設備原理基礎上的故障解決思路流程圖和可能故障點的科學預測基礎上的“故障預測處理流程圖”,能夠對快速解決故障,縮短故障判斷、處理時間往往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關鍵詞:故障定位;快速判斷;解決思路;流程圖法
隨著廣播電視技術和電子技術的發展,固態廣播電視發射機已取代電子管發射機,這類發射機的特點是采用模塊化設計,積木式搭建并對影響安全播出的瓶頸單元采用冗余設計,極大減小了停播風險;同時,其控制系統大多采用計算機控制,實現自動開關機與越限報警功能,這也減輕了值機人員的負擔。這類發射機在具體電路中多采用多層PCB板設計,大量使用集成、貼片元件和與PCB板一體的微帶器件所構成,這給在維修中電路的測試和元器件的拆卸帶來了很大不便,在維修中采用“檢修流程圖”的方法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快速實現故障定位,提高檢修效率并且對后續日常檢查維護有很強指導作用。
“檢修流程圖”法是根據故障現象和性質,在動手維修之前找到關鍵結點,對故障解決方向做出科學、合理的預測并在此基礎上繪制,然后在按步實施直至故障解決。此法既適用于針對一種故障也可針對一類甚至全局故障的解決,同時對一些常見的故障或設備易損部位的可能故障做科學合理預測制定詳細檢修流程圖,用以指導維修,縮短維修時間。應用此法的關鍵在于以下幾方面。
(1)根據故障現象找出關鍵結點;(2)全面、科學預測故障可能解決方向;(3)繪制流程圖;(4)按步實施直至故障解決。
3.1 突發故障
現象:吉兆GME1113D型1kW電視發射機主激勵器輸出快速變化,范圍從0.3W-1.2W,輸出功率500W~1.2kW,使用備用激勵器正常。
原理分析:根據現象判斷是ALC電路故障。本激勵器校正單元有3個,分別為DG、DP、IM校正,校正單元均采用合成型,信號經過校正電路后輸出變化大,為維持輸入信號變化而輸出功率不變和視頻信號丟失導致瞬態過沖引起末極功放過載損壞,所以在校正電路后均采用了自動電平控制以維持輸出功率穩定保護后級功放。
檢修過程:
(1)根據分析關鍵結點在故障是出現在哪個校正電路的ALC電路,繪制檢修流程圖(見圖1)。

圖1 檢修流程圖
(2)用短路子分別跳過DG、DP電路,輸出仍大范圍變化。
(3)跳過IM電路時輸出穩定不變化,說明故障在IM校正單元的ALC電路中。
(4)檢查IM板的ALC電路。
ALC電路原理:本級ALC電路是通過D30、D31、D32組成的π型電調衰減器來實現控制的。信號由IC2放大后,經過R152、D14、C159和R143峰值檢波產生直流電壓,IC3A、B為ALC電壓形成電路。如將J3插到2、3端則成為MLC方式,可通過P17調節MLC電壓,來控制輸出電平。IC3C、D和Q22構成前饋保護,中頻信號過小時會將ALC電壓箝位到0,以消除瞬態過沖。
檢修過程:
(1)從原理分析可以看出本級ALC電路有兩個單元組成:一是電調衰減器;二是PIN管直流偏置電路,連接這兩部分的關鍵結點為J3,根據關鍵結點繪檢修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繪檢修流程圖
(2)用短路子將J3的2-3用短路子短路,輸出電平穩定不變化,說明由D30、D31、D32組成的電調衰減器無故障。
(3)檢查PIN管的偏置電路,拆下Q22故障消失,說明檢波放大電路無故障。
(4)測量貼片元件Q22不能斷定其好壞,更換三極管J8后故障解決。
結論:正常工作時Q22處于截止區,但由于J8特性變化導致三極管進入放大區從而導致輸出不穩。
3.2 預測故障與常見故障檢修流程圖
對基層廣播電視臺站來說,設備故障的處理往往用秒來計算,確保設備安全、可靠、不間斷地工作是廣大維護人員的工作目標。因此,對設備常見故障做出合理預測并為之做好充足準備,是實現上述目標的重要手段。“流程圖”法基于上述理念,在深入了解機器結構與電路特點的前提下,對可能的故障進行科學預測,為快速解決故障,縮短故障判斷、處理時間往往起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圖3所示,其為預測故障流程圖的典型案例。

圖3 GME1113D型發射機電控檢修流程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個好的問題解決方法往往能事半功倍。因此,在廣播電視發射機日常維護維修中靈活使用“流程圖”法,是快速解決設備故障的有力武器。
作者簡介:方耀武(1962-),男,安徽桐城人,工程師,研究方向:廣播電視無線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