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風田
筆者近期在中西部的縣城為親戚買一臺電暖氣,一個并不知名的牌子要價近800元,還出現插頭對接不上、另需購買一個插座的情況,更不要說提供送貨上門服務了。而某網上商城同樣的知名品牌產品,售價僅需200元??上У氖?,目前這家網上商城的產品銷售網絡尚未覆蓋到該地農村。
這反映出我們的農民在利用互聯網改善自身的生活方面還受到很多限制。而目前制約我國農村“互聯網+”發展的主要因素很多,網絡基礎設施差是主要瓶頸。我國廣大中西部農村網絡普及率比較低,網絡的硬件設施建設與軟件開發等還比較落后,農村的物流基礎設施比較薄弱,從而使商品的流通受到限制,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因此受阻。
與此同時,農民在線下的市場交易行為中也會遭遇很多中間環節,導致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最終讓農民的利益有所損失。我們國家農戶眾多,居住地很分散,農產品從田頭到餐桌要經過少則六七個、多則甚至數十個環節,真正從事生產的農民處在產業鏈的最低端,談判議價能力有限,在整個產業鏈中獲利甚低。而城市的生活用品、農資等物質下到農村也同樣遭受眾多環節的盤剝,到達農民手中后不單價值昂貴,而且假冒偽劣產品眾多,每年出現的各種假種子事件就是具體體現。如能利用好“互聯網+”技術,讓城鄉與地區間的信息鴻溝變成信息紅利,則可以大大縮小這些差距,從而達到后發優勢的效果。
目前,農村要想更快地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自身發展,還需從以下幾方面發力。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是,各級地方政府特別是鄉鎮一級的政府要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譬如繼續加強道路建設,這是讓農民獲得更好配送服務的保障,也是使農產品更快走出去的保障。此外,還要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鋪設光纖、電纜等讓家家戶戶農民都能上得了網。
第二,一些中西部的農民很難熟練使用互聯網技術進行市場交易,政府相應地也應加強對其網絡培訓服務,培養他們使用網絡技術、服務的習慣。
第三,就像城市里很多叫車服務的軟件將老年人落下了一樣,很多復雜的電商網站也讓農民摸不著頭腦,如能有公司開發出適合農民使用的“傻瓜式”電商網站,將大大推動“互聯網+”技術與農民、農業、農村的結合。
第四,電商也應建立多點的服務站,為農民提供更精準的服務。一些電子商務巨頭正是看到了這些商機,正在謀劃布局農村,一家電商提出“千縣萬村”計劃,擬在三至五年內投資100億元,建立1000個縣級服務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而另一互聯網巨頭也正在積極謀劃,提出“消費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通道等布局農村。
相信不久的將來,隨著各級政府的大力投入以及各平臺與物流公司的精心謀劃建設,“互聯網+”農業定會為我國廣大的中西部農村縮小與城市、與東部發達地區的差距作出巨大的貢獻?!ㄗ髡邽橹袊嗣翊髮W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