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非一
二手煙也稱為“環境煙草煙”(ETS),是指吸煙的人呼出的氣體與香煙本身燃燒時的煙霧總和,其中既包括吸煙者吐出的主流煙霧,也包括從紙煙、雪茄或煙斗中直接冒出的“側流煙”。當空氣受到煙草煙霧污染時,特別是處于密閉環境中時,所有身處其中者都將吸入煙霧。
蘇文龍副教授介紹說:“我們曾做過相關的檢測試驗,發現二手煙中有4 000多種有害物質,其中包括40多種與癌癥高度相關的有毒物質。”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與其他有毒物質不同的是,二手煙不存在“安全暴露”水平。也就是說,不論房間面積多大、吸煙的人有多少,室內的煙草煙霧濃度都會升高,即使有空調等通風設備,也難以清除煙草煙霧中的超微顆粒狀物。
二手煙的危害毋庸置疑
“二手煙霧可直接危害我們的呼吸系統。”程海黎教授指出,一項有關英國倫敦賭場工作者的調查顯示,在559名工作者中,84%的人有呼吸系統激惹癥狀,且癥狀的嚴重程度與二手煙的暴露水平呈正相關;法國的一項數據分析顯示,吸二手煙與肺結核相關;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研究證實,被動吸煙可增加發生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還指出,二手煙不僅會使肺癌發生率增加20%~30%,還易增加人體的血黏度,損傷血管內膜,從而引起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2007年中國控制吸煙報告》則指出,二手煙會增加成人心血管疾病和腦卒中的危險。此外,我國一項調查顯示,被動吸煙婦女的腦卒中危險隨著二手煙暴露水平的上升而增加。吸入二手煙還與髓性白血病、肝癌、結腸癌、膀胱癌、女性乳腺癌和宮頸癌等多種癌癥的發生相關。
細探二手煙的“作案”途徑
二手煙的“犯罪集團”里,“主犯”為一氧化碳,主要來自吸煙者所呼出的主流煙及燃燒的煙頭所釋放的側流煙,它在香煙煙霧中的濃度約占萬分之四,與紅血球的結合力比氧與紅血球的結合力高200多倍,所以一氧化碳會導致人體紅血球輸送氧氣的能力降低,從而使體內缺氧。
還有一名“要犯”便是臭名昭著的尼古丁,它會使人體四肢末梢血管收縮、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呼吸變快、精神狀況改變(情緒不穩定或精神興奮),并促進血小板凝集,這是造成心臟血管阻塞、高血壓、腦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幫兇”。
此外,二手煙霧中的刺激性物質是“從犯”之一,它不但會對眼睛、鼻腔和咽喉產生刺激,也會刺激支氣管黏膜下腺體的分泌,導致急性支氣管發炎及慢性支氣管炎。
二手煙霧中還含有較多的放射性元素,它們是“二手煙犯罪集團”中名符其實的“幫兇”。例如釙,它在吸煙時揮發,隨著煙霧被人體吸收并在體內積蓄,不斷地釋放射線,從而損傷機體組織細胞,對人體免疫力造成破壞。
直擊二手煙“犯罪現場”
二手煙作案累累,筆者前往多個二手煙“重災區”進行了實地調查,重現其“犯罪場景”。
場景一:機場吸煙室 一些等候飛機和接送家屬的“煙民”正在吞云吐霧。筆者發現,吸煙室頂端設有通風系統,且百葉門呈“斜開式”,便于煙霧消散。盡管設立了吸煙室,但是開著的百葉門照樣把煙味傳出來。
美國有611個無煙機場,沒有吸煙室;在吞吐量最大的35個機場中,目前已有27個機場取消吸煙室。應該明確的是,設立吸煙室的首要目的并不是為了吸煙者的舒適,而是為了保護不吸煙者的健康。但是,百葉門的設計、通風系統的安裝,都無法阻止二手煙的傳播擴散,這是一種“掩耳盜鈴”的方法。
場景二:醫院樓道 筆者繞過門診大廳長長的隊伍,沿著樓梯拾級而上,在暗處的角落里站著一位正在點煙的男士。由于醫院禁止抽煙,近年來在樓道里吸煙的情況明顯減少了,但在廁所抽煙的現象還是比較嚴重的,也無人勸阻。
公共廁所是“控煙”的盲點,但是可以通過使用現代化的設備,例如煙霧報警器、濃度檢測等技術手段進行監測。
場景三:餐廳無煙區 目前許多餐飲店已將格局分為“無煙區”和“吸煙區”兩塊,但是界限模糊,往往只是“向左走,向右走”的區別而已。
我國15歲及以上的非吸煙者中,有近7.4億人每天暴露于二手煙霧危害之下,其中1.82億為兒童。每年約有10萬人死于二手煙暴露,140萬人死于與煙草有關的疾病。通常兒童好動、自我保護能力較差、免疫功能不健全等,使得他們更易受到污染物的傷害。
盡可能防范二手煙危害
專家介紹,在家庭或辦公室、會議室等經常性的抽煙環境中,最好能主動采取消除或減輕空氣污染的措施,如使用空氣凈化設備,擺放吊蘭、常青藤等綠色植物。
飲食方面要做到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尤其是富含胡蘿卜素及維生素C的水果,因為它們具有抗氧化能力;一些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可使肺癌的發病率降低兩成,這類食物包括全麥面包、堅果、豆類和谷類等;多喝水、多排尿、多運動、多排汗,這樣可以加速排除體內尼古丁等有害物質。當然不要忘記,告訴身邊的煙民朋友和同事,你不喜歡聞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