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文超 卜憲群
東漢開國功臣、著名軍事家馬援在征討嶺南時,得知其侄子馬嚴、馬敦兄弟喜歡譏諷、評論他人與時政,而且輕率地結交社會上的豪俠之士,非常擔憂,于是在千里之外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家書。信中說,“好論議人長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惡也,寧死不愿聞子孫有此行也”,他還用身邊活生生的事例勸誡他們,交友也須謹慎。也就是說,做人要修身自守,做到守恭默,無交私。
在馬援的言傳身教下,馬嚴不再癡迷擊劍、騎馬和射箭,轉而專心于典籍,閱讀各家著述,并與德才杰出的人物往來,京師長者都非常器重他。受馬援家誡的影響,馬嚴一生不僅固守志節,也注重訓教后代,其子馬融是東漢著名的經學大師。
說話要和善,交友須謹慎,言行遵守法道,無疑是修身養德的一項基本準則。馬援諄諄教誨侄子,不要“好論議人長短,妄是非正法”,誠可謂千古良言。正如《尚書·說命中》所言“非知之艱,行之惟艱”,懂得道理不難,實際做起來就難了,馬援家訓,值得大家勉力踐行。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中國傳統士大夫的人生理想,雖然真正做到者不多,但馬援無疑算一位。如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馬援的《誡兄子書》中可以看到,守恭默,慎交友,戒妄議,辨是非就是很重要的方面。
(摘自《中國紀檢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