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紅
(作者單位:懷寧縣廣播電視中心)
?
電視片頭實際制作的流程
何 紅
(作者單位:懷寧縣廣播電視中心)
摘 要:制作人員在接到項目后,首先要與相關人員進行溝通,明確項目目的,然后確定片頭風格、色彩、節奏等大方向,接著進行分鏡頭腳本的創意及音樂的選擇,最后是小稿、到3D、AE制作輸出。本文通過實際案例對以上流程進行具體講解。
關鍵詞:電視片頭;實際制作;流程
做任何工作都有一套流程,電視包裝也不例外,正確的工作流程能夠提高工作效率,如圖1所示,電視包裝從最初的策劃分析到創意再到制作執行的工作流程,這會幫助人們在繁瑣的工作中提高效率,這一流程同樣也適應于電視片頭的制作,下面以工作中實際的例子來具體介紹各環節的細節。

圖1 電視包裝工作流程
接到項目后,首先應與相關人員溝通討論,根據習項目的要求確定片頭風格,色彩,節奏等大方向。下面舉例說明。
《萬勝向前沖》作為懷寧縣首檔全民健身戶外闖關電視節目,開辟了縣級媒體此類節目的先河。一檔電視節目離不開電視包裝,而重中之重就是片頭。片頭要滿足觀眾的好奇感,可以使他們了解比賽的過程和規則。明確了要服務的目標后,就可以根據活動內容的性質與風格來確定其制作的整體風格、色彩節奏了。
在大致的風格定好后,就開始分鏡頭腳本的制作了。在腳本制作前,筆者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即抽取關鍵詞,運用思維發散法。即先把命題中的關鍵詞或與活動有關的關鍵詞抽出來,然后思考用什么方式或方法能較好的表現這些關鍵詞,思維越開闊越好,想得越多越好,只要能想到的統統寫下,然后再一一篩選(在設計人員有限的情況下,這一方法特別適用,相當于很多人的頭腦風暴)。例如:表現“說”的,可以聯系想到“麥克風”“喇叭”“音響”等,表現“群眾”的,可以想到很多人物的剪影來體現。把這些可以表現關鍵內容的詞分類列下,然后簡單地畫出小稿,并標上色彩、感覺等相關的提示詞(這對于手頭表現力有限的設計人員很實用)。小稿的制作,只是體現自己設計思路的一個開頭,只要自己思路清晰,色彩節奏把握好,自己能懂,在表述的時候能表述出來就好,小稿的制作不需要很精細。
另外,根據筆者這幾年做片頭的經驗,一般一個片頭有多長,大約要分幾個鏡頭去完成,雖然一個片頭只有十幾秒甚至更短,但其從開始、中間、高潮和結局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表示這些節奏的畫面最好也在小稿中表現出來。
小稿出來后,可以拿出來與客戶或欄目負責人再次進行討論,討論定稿后,就可以根據小稿的節奏來準備音樂了。片頭音樂的節奏需根據片頭宣傳所需要的氛圍配音,配什么樣的音樂所要達到什么效果,在準備的時候心里都有了一定的選擇方向。只是,在能力、條件有限的環境下,沒能力去另外制作,所需音樂還是從現有音樂材料中尋找那些意境與畫面內容相符的進行合成而已。
當設計思路與音樂都定下來后,就可以按照小稿來進行設計。然而,小稿的制作只是設計工作的初步思路,大量小稿中涉及的各種元素,需要從各種素材中尋找,如所需要的圖片及圖片的加工。用3DMAX制作各種元素、渲染場景等,是否需要一些
實地的拍攝等。
在本片頭的制作中,應用到了大量的選手剪影,有的是現成的,有的則是利用圖片在Croeldraw或Photoshop里制作的。
準備好制作所需要的圖片元素,貼圖素材后,就開始用3DMAX來制作一些需要的元素及場景。麥克風、人物剪影、場景及最后的字幕制作,賦予材質及動畫后,渲染輸出。輸出后的元素與場景在AE進行合成,在合成的過程中根據需要加入一些模糊、發光,粒子運動等特效,然后合成輸出。最后在非編中將圖像和音樂一起合成。
片頭合成后,相關人員進行審片,有需要修改的細節就返回再修改,再審片。通過反復修改,力求做到完美,則可以合成輸出一個完整的片頭。
以上是在人力、資源比較有限的情況下,片頭的制作過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控。在制作的過程中,最容易發現自己的不足,因此,要經常注意學習新知識與技巧積累。在設計的過程中參考及臨摹前人的成功案例,是快速提升制作水準的一種方法,純粹的抄襲是沒有用的,通過臨摹應當學習到更多的制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學習到設計方法和制作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