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涵+王遠鋒

摘要:易地扶貧搬遷是指通過對生存環境惡劣地區的農村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搬遷,從根本上改善其生存和發展環境的一種扶貧措施。2012年河北省被列為全國易地扶貧搬遷試點范圍,那么如何更好更快的推進河北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實施呢?本文通過對淶源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實地走訪,吸取當地有益經驗,對河北省易地地扶貧開發路徑進行相應探索。
關鍵詞:河北省;淶源縣;易地扶貧搬遷;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F323.8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0-000-02
一、引言
易地扶貧搬遷是國家為盡快解決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溫飽、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而采取的扶貧舉措和開展大扶貧的一個重要方面,其內涵是指將生活在缺乏生存條件地區的貧困人口搬遷安置到具有生存條件的其它地區,并通過改善安置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調整經濟結構和拓展增收渠道,幫助搬遷群眾發展生產、盡快擺脫貧困進而實現致富奔小康。2012年,國家發改委正式將河北省列入全國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程實施范圍,首批試點在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地區的張北、豐寧、灤平、赤城、沽源等5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實施,共計搬遷缺乏基本生存條件的貧困人口1722戶,5000人。
為探尋更好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方法,因地制宜的進行易地扶貧搬遷,尋找適合保定市當地的易地扶貧發展路徑,本文將結合淶源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先賺進行實地的調研分析。
二、淶源縣易地扶貧搬遷經驗分析
淶源縣地處河北省保定市西北部,位于北緯39?01~39?40,東經114?20~115?05,縣域面積2448平方公里,是山區縣。歷史上淶源縣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基礎薄弱,經濟發展水平低。2012年,一句國家新的扶貧標準,淶源縣被確定為國家新10年扶貧開發重點工作縣、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地區重點縣、河北省環首都扶貧攻堅示范區重點縣。當年,全縣根據國家2300元的貧困標準,淶源縣尚有189個貧困村,占行政村總數的66.32%,貧困戶3.87萬戶,貧困人口11.85萬人,占農業總人口的57.25%。
于2003年開始,到2013年之間淶源縣政府共投入移民扶貧財政資金3500多萬元,建移民新村10個,減少自然村47個。可以說在易地扶貧搬遷實施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對其經驗進行分析總結得出以下幾點:
1.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協調作用。淶源縣易地扶貧搬遷取得成績與政府的協調統籌密切相關。首先資金方面,2014年共投入了4363.2萬元,支持易地扶貧搬遷,資金層面統籌了政府部門、信貸部門和社會幫扶資金,滿足了易地扶貧搬遷人均資金需求。其次,協調政府部門內部,淶源縣易地扶貧搬遷有效協調了國土部門及扶貧部門工作,確保了頂層的統籌一致。
2.基礎設施配備。易地扶貧能不能搬得出來,首先要解決遷入地的基礎設施問題,淶源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注重遷入地的基礎設施配備問題。對于遷入地的選擇首先選取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的中心鄉鎮,對于集體建設移民新村,一定要妥善處理遷入地的基礎設施問題,確保做到基本滿足遷入人民的生活需求。2014年當年,淶源縣在66個貧困村中加強基礎設施工程,完成16處飲水工程,水土保持綜合項目10平方公里;新建連村公路17公里;農村電網改造31個村。完成828戶,2898人,建成三道城、土安、峨頭、馬圈、銀山口、板鋪莊、南陽谷7個移民小區。
3.堅持產業扶貧和易地扶貧相結合。易地扶貧搬遷不僅是安置生活場所,更要保證搬遷人民的生活來源,才能真正實現脫貧致富。淶源縣注重遷入地的產業發展,產業扶貧和易地扶貧相結合。著力推動三項主導產業:第一,優質核桃示范區:進一步推進田間管理,基礎設施建設,補種核桃苗13萬株。相關下游產業,現存核桃油加工廠一家。第二、中藥材種植示范園:引進安國市祁嶺藥業有限公司與莊火村合作,投資300萬元建成200畝中草藥科研種植示范園。目前中草藥產業不存在下游加工業。第三,生態養殖業:強調生態化養殖,無激素、無農藥。現存一家大型屠宰場,占地16畝,現已建成,設備正在安裝調試。其他相關產業包括雜糧產業、旅游扶貧產業。
4.注重搬遷人民精神文化建設。淶源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注重遷入人民的精神生活和教育問題。根據遷入人民的生活習慣,開展具有風土氣息的業余文化生活,同時對于遷入的適齡學生,妥善解決學習安置問題。
三、推動保定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路徑探究
總體上看,推動易地扶貧搬遷需要政府、搬遷人群、相關產業三者之間的協調:
1.政府層面:(1)要做到統一規劃,整體布局。結合當地自然環境狀況、產業發展狀況、人民生活情況作出總體的部署,充分協調調動多方力量,均衡多方利益。(2)開通綠色通道。加大對扶貧產業的實質性扶植力度。易地扶貧表面上是引導人民搬出不適宜發展的貧困地區,實質上是要解決貧困人群的后續發展問題。給予扶貧產業實質性的支持與幫助,為其開通綠色通道,促進扶貧產業發展,可以有效為貧困人群提供就業機會,解決自身貧困問題。(3)推出政策組合。以易地扶貧搬遷和產業扶貧相結合為例,推動這側組合可以有效提高扶貧政策的實施效率,解決貧困問題。同時,將對優惠政策組合的宣傳普及,更有利于扶貧搬遷的實施,減小政策推廣阻力。
2.個人層面:(1)積極開展“自助”,提高技術能力。易地扶貧板墻過程中,貧困人群的后續工作安置需要結合貧困人群自身的素質來決定,因此需要貧困人口轉變觀念,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技術水平,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困。(2)加強對政府部門的監督。為確保易地扶貧搬遷的有效實施和正確執行,貧困人群有必要加強對政府部門的監督,在維護自身的利益的同時,督促政府提高政策實施效率。
3.產業層面:(1)承接產業轉移。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縣域、村鎮產業要抓住機遇努力承接產業轉移。扶貧產業可結合產業內部勞動力素質情況,選擇可行產業進行發展,充分解決貧困人群的就業問題。(2)因地制宜,形成產業鏈。扶貧產業發展要盡可能擺脫對政府的資金依賴,尋找可持續的發展方式,長久解決貧困人口就業安置問題,因此需要扶貧產業自身做大做強,結合區域特點因地制宜,鞏固產業鏈上下游,對于產業的發展有巨大幫助。
綜合實際情況,保定市地處津京,部分縣坐落于環燕山太行山貧困帶,考慮京津冀一體化帶來的產業轉移機會,當地扶貧開發應易地扶貧搬遷和產業扶貧切實結合,以政府為主導,協調多方關系,開通綠色通道,重視承接產業轉移,扶貧搬遷做到以工易農,產業發展充分利用搬遷過程中釋放的勞動力。
參考文獻:
[1]宋偉.淶源縣貧困問題研究-基于貧困村的實地調研分析[D].河北農業大學,2012.
[2]趙立秀.淶源縣農村扶貧開發模式研究[D].河北農業大學,2012.
[3]劉明智.以工代賑易地扶貧搬遷中應把握的幾個問題[J].宏觀經濟管理,2007,(3).
基金項目:河北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151007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