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磊
【摘要】 目的 分析側臥位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術在腎結石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40例腎結石患者, 均行側臥位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術, 分析其治療效果。結果 40例腎結石患者手術時間55~180 min, 平均手術時間(87.6±4.5)min;術后住院時間為6~16 d, 平均術后住院時間(9.5±1.5)d。14例腎鹿角形結石患者中, 二期手術1例;26例單發腎結石患者, 術中發現1例有腎積膿, 造瘺管常規留置, 采取二期手術。本組40例患者中, 38例一次性碎石排凈, 一次性碎石排凈率為95.00%。結論 對腎結石患者采取側臥位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術, 安全有效, 可促進碎石排出, 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腎結石;側臥位;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術;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5.082
目前, 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術是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腎結石較為有效的手段[1, 2]。傳統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術大部分取俯臥位, 患者體位不適, 同時俯臥位影響麻醉觀察, 尤其是肥胖或者是老年患者, 易出現呼吸困難癥狀, 增加碎石排出難度。本文主要分析側臥位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腎結石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40例腎結石患者。通過腹平片(KUB)檢測, 腎結石最大直徑為2.4~6.5 cm。合并:腎積水34例, 腎功能不全4例, 糖尿病1例, 高血壓7例。其中女18例, 男22例, 年齡23~67歲, 平均年齡(39.45±9.32)歲;腎鹿角形結石14例, 單發腎結石26例;雙側結石12例, 單側結石28例。
1. 2 方法 本組均行側臥位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術, 連續硬膜外麻醉, 腎結石不明顯者取截石位, 通過輸尿管鏡引導, 于患側輸尿管插入斑馬導絲, 退出輸尿管鏡, 沿導絲將F6輸尿管插入, 然后固定, 將導絲退出。取健側臥位, 頭低腳低位, 抬高腰橋。通過B超穿刺探頭檢查, 于第11肋間或者12肋下, 與腋后線交界做穿刺點, 通過B超引導, 使用18G穿刺針穿刺結石腎盂腎盞或積水。患者無明顯腎積水, 通過F6導管, 注入適量的生理鹽水, 使得腎盂擴張, 直到拔除針芯后尿液流出證明成功穿刺。置入斑馬導絲, 退出穿刺針鞘, 利用筋膜擴張器, 沿導絲經F8擴張至F18, 然后將F18鞘置入, 并經其中將F9置入, 通過F8輸尿管腎鏡觀察, 確定患者結石分布狀況, 采取氣壓彈道碎石。對腎鹿角形結石同時建立兩個通道采取碎石、沖洗、鉗夾;輸尿管留置患者, 退出輸尿管至輸尿管中上段, 通過輸尿管注入生理鹽水, 使得輸尿管上端碎石至腎盂, 拔除輸尿管, 雙J管常規留置。將各通道結石清除以后, F16腎造瘺管留置。術后3~5 d, 復查KUB, 患者結石如果取凈, 術后7 d, 拔除腎造瘺管;需采取二期手術者, 術后間隔7 d進行, 直到取凈結石;碎石殘留>5 mm患者, 術后采取體外沖擊波碎石術(ESWL)治療, 治療4~8周后, 拔除雙J管。
2 結果
手術時間55~180 min, 平均手術時間(87.6±4.5)min;術后住院時間為6~16 d, 平均術后住院時間(9.5±1.5)d。14例腎鹿角形結石患者均采取雙通道取石, 其中二期手術1例;26例單發腎結石患者, 術中發現1例有腎積膿, 造瘺管常規留置, 采取二期手術。本組40例患者中, 38例一次性碎石排凈, 一次性碎石排凈率為95.00%。
3 討論
臨床上, 對于輸尿管結石、腎結石患者, 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術是較為有效治療手段, 傳統治療通常取患者俯臥位, 這主要是為了方便結石定位、C臂X線機穿刺, 但俯臥位體位擺放難度大, 一般需采取全身麻醉, 方便對患者呼吸的監測。除此之外, 俯臥位會壓迫患者面部, 特別是眼球受壓[3]。最近幾年以來, 隨著B超技術水平的進步, B超在臨床結石穿刺定位中得到普遍應用, 取患者側臥位, 能確保手術順利進行。側臥位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腎結石, 效果顯著, 這主要是因為:①側臥位方便對患者呼吸進行觀察, 無需采取全身麻醉;②術中, 一旦患者發生大出血, 需轉開放手術時, 無需體位變換, 為患者手術爭取時間;③側臥位穿刺點與后方接近, 碎石通道水平角比較小, 碎石容易被沖出;④取患者側臥位, 能將結石部位抬高, 受到重力作用、碎石時振動與沖擊作用, 會使得腎盞內結石至腎盂, 能有效取凈結石;⑤在腎臟開放手術中, 側臥位應用較為普遍, 泌尿外科醫生對其較為了解, 通過頭低腳低位、腰橋張力能使腎臟與皮膚靠近, 使得腰部皮膚緊繃, 有利于腰部術野擴展, 便于穿刺點準確選取。同時側臥位能使腹膜前移, 有效避免或減少對腹膜所造成的損傷;⑥側臥位擺放容易, 不會壓迫患者胸腹部或者是面部, 患者具有較好的耐受性, 能避免長時間俯臥位對心肺造成壓迫, 適用于心肺疾病患者, 加強患者舒適感, 使其積極配合手術, 有效取石。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平均手術時間(87.6±4.5)min, 平均術后住院時間(9.5±1.5)d。14例腎鹿角形結石患者中, 二期手術1例;26例單發腎結石患者, 術中發現1例有腎積膿, 造瘺管常規留置, 采取二期手術。本組40例患者中, 38例一次性碎石排凈, 一次性碎石排凈率為95.00%。這說明側臥位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術一次性碎石排凈率高, 治療效果顯著, 與黃春華[4]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 對腎結石患者采取側臥位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術, 安全有效, 患者耐受性較好, 可促進碎石排出, 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侯國軍, 吳文元, 董秀哲, 等.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腎結石的療效觀察.中國醫藥指南, 2013, 32(34):111-113.
[2] 周華.探討經皮腎鏡微創碎石與開放取石治療腎結石臨床對比研究.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5, 8(5):189-192.
[3] 袁曉光, 馮麗, 劉建軍, 等.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復雜性腎結石患者的臨床療效.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5, 9(10):123-125.
[4] 黃春華.側臥位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的臨床應用. 中醫臨床研究, 2012, 20(21):180-182.
[收稿日期:2015-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