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縱華政(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研究生)
?
陽山佐證:沉默是金
文/縱華政(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研究生)

15年前,大約這個時候,我第一次跟隨部隊到達甘肅文縣的大山里。戰友們告訴我,這方圓幾十里就叫陽山。出生在淮河平原,求學在東北平原,從來沒有如此貼近過大山的我,面對這連綿不絕的陽山,一時傻了眼。
在陽山待了一段時間,發現大山是沉默的,山里人同樣繼承了這樣的沉默。每次我們去勘測,需要找當地一名老鄉當向導。這些向導可以揮汗如雨,但絕對是惜字如金,很少主動找我們攀談。上山下山有時也能碰見釆摘或種植的老鄉,他們親熱地招呼聲十分簡短,只是用憨厚的笑聲來補充。一次,我們幾個人走在羊腸小道上,與一個同路的老鄉邊走邊聊。得知這位土生土長40余年的山里人,竟不知此處的東南西北。我與戰友都很詫異,再看這位老鄉,臉上并無一絲慚色。當時我就想,也許在山里人的眼中,只有一個方向,那就是山外。與只顧埋頭生活的山里人一樣,在陽山尋金的官兵們像一頭頭老黃牛,為了打開沉睡的金庫大門默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年華。記得有一個叫張士聰的士官,業務熟練,工作常常受到上下好評,平日里少言寡語,退役時什么要求也沒有提,拿到退役費后就去了當地醫院做膽結石手術,聽說膽被切除了2/3。尋金十幾年的他,離開部隊后沒帶走一丁點金子,卻在身體里留下了那些石子。
沉默終非沉寂。后來我部官兵探測出陽山內部黃金儲量驚人,陽山一舉躍上黃金界亞洲頭名。我們那支部隊也先后有郭俊華、夏永進榮獲“十大忠誠衛士”榮譽,有著數不清的獎杯獎牌,層出不窮的現場會、表彰會。山外的人頓時把驚喜的目光投過來,有時也借此涌進山里,熱鬧一陣子。從寂寂無聞到名聲大振,陽山卻依然故我,肅穆而寧靜。生活在那里的官兵早已把陽山的品性融進骨子里,不亢不卑,不矜不傲,后來有人還總結過,稱之為“陽山精神”。“不在沉默中滅亡,就在沉默中爆發。”陽山孕育黃金用了幾萬年,陽山的武警黃金兵們勘測出黃金用了幾十年,每次面對陽山的百姓與陽山的官兵,我都能感受到這些沉默的力量,并因此而生崇敬。
有一天,我和一位戰士站在金子山頂,極目四望,一座座山頭像隊列似的排列在廣闊的天空下,顯得個個精神。身旁的戰士是剛入伍的新兵劉海峰,可能他從未見到過這樣群山連綿的浩蕩氣勢,呆呆地凝望,突然說道:山外面離這究竟有多遠?像是問我又像是自言自語。我一時也不知該怎樣回答,便隨口說了一句:不遠,一條路就可到達。的確,只要我們埋頭趕路,不斷前行,一條路就可以抵達我們夢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