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薇
?
謳歌改革強軍偉業的時代經典
——軍旅男子舞蹈《決勝疆場》《看齊看齊》賞析
文/彭薇

舞蹈《看齊看齊》
春節前夕,2016年中央軍委慰問駐京部隊老干部迎新春文藝演出,為冬日的首都文藝舞臺點亮了一抹暖色。軍旅男子舞蹈《決勝疆場》《看齊看齊》以深刻的思想內涵,壯美的軍旅氣派,精彩的舞臺呈現,備受業界專家、軍內外廣大觀眾的喜愛,被贊譽為“近年來軍旅舞蹈創作具有標志意義的精品力作”。可以說,這兩支舞蹈作品的出現,極大提升了整臺晚會的思想品質和藝術品位,也帶給觀眾別樣的審美體驗和精神收獲。
“面對改革強軍的時代大考怎么辦?答曰:看齊,看齊!假如戰爭明天來臨怎么辦?答曰:決勝疆場!”這段發在朋友圈里的感慨,其實代表了許多觀眾的心聲。
以舞蹈作品關照時代課題,用身體語匯回答熱點議題,強烈的現實追問和豐厚的精髓意蘊,使這兩支舞蹈作品具有了震撼人心的思想穿透力。
“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特別是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召開以來,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重拳出擊,革弊鼎新,重整行裝再出發后的人民軍隊是什么樣的?”

舞蹈《決勝疆場》
“在國際形勢風云變幻,我國面臨安全壓力日漸加大之時,人民軍隊到底能不能打勝仗?”
一段時間以來,類似質疑與詰問充斥耳膜,引人注目的是,作為以文藝形式書寫的年度工作報告,晚會節目特別是舞蹈作品,及時給予了正面回應,亮出了響亮答案,那就是:人民軍隊永遠是鋼鐵長城,永遠是決勝勁旅,永遠是守衛紅色江山、和諧家園的人民子弟兵。
軍旅舞蹈記錄時代脈動,是如此鮮明而有力。去年底以來,習主席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有很強的看齊意識,主動向中央看齊,做到層層立標桿,做示范,形成強大的引領力量。舞蹈《看齊看齊》將大國領袖的深刻指示要求迅速進入軍旅藝術創作,使作品顯現出厚重的質地和崇高的境界。
正如晚會總導演楊曉陽所說:“軍旅文藝創作和演出,不是插科打諢,不是炫技賣萌,而是為了承載主流意識形態,為黨和人民的事業鼓與呼!”
創作題材的選取和提煉,是創作者的政治素質、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藝術水平的綜合體現,軍旅生活五彩斑斕,熱點焦點層出不窮,如何選取素材,對準焦距,洞幽燭微,去粗取精創作出精品之作,是橫在每一名創作者面前的難題。
在舞蹈《決勝疆場》中,創作者將目光投向了萬里深海,一艘小艇悄無聲息地潛入夜色,16名奉命執行突擊任務的特戰隊員荷槍實彈地與敵人短兵相接,激烈交火……在中國與周邊某些別有用心國家之間紛爭糾紛不斷,南海、東海形勢云譎波詭之際,創作者選取這樣的藝術角度切入,無疑是需要政治勇氣和藝術魄力的。
舞蹈《看齊看齊》來自近年來影響廣泛的新創作品《向右看》的二度創作。“向右看”本是軍營再普通不過的軍事術語,卻也是中國軍隊最具象征意義的語言卷標之一,“向右看”是命令也是態度,折射出的其實是軍事生活的原生態。從《向右看》到《看齊看齊》,幾字之差,光彩卻大不相同,創作者專門到中國三軍儀仗隊深度體驗生活,將儀仗兵的訓練生活搬上了軍旅舞臺,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獨具慧眼的題材發現與藝術提純,最終釀出了最甘醇的藝術瓊漿。
鋼鐵的體魄,青春的英姿,戰斗的意志,不屈的精神,這兩支舞蹈通過多種藝術表現手段,將中國軍人的雄壯之美,矯健之姿和蓬勃之氣,呈現得如此唯美而驚心動魄。
激越中有深情款款,悲壯中透著詩意浪漫,在舞蹈《決勝疆場》中,巨幅紅旗的使用讓觀眾印象深刻,小分隊開進敵陣時,“紅旗”是包裹烈士遺體的“戰衣”……“紅旗”的流動起伏和造型變換,營造出濃烈、悲哀的舞臺氛圍。
身后是升騰的汗氣,頭頂是高懸的黨旗,一群儀仗兵帥氣英武地在訓練場上正步、起步、踢腿、擺臂、騰躍、敬禮……隊形猶如刀砍斧鑿,步調始終整齊劃一。舞蹈《看齊看齊》看似展示了儀仗隊員日常訓練的原生態,舞蹈語匯簡潔凝練至極,有一種絢爛至極歸于平淡的藝術美感。
與以往軍旅舞蹈以高、精、尖的動作和磅礴氣勢取勝相比,這支舞蹈更像是對軍營訓練生活的寫實重現,毫無粉飾和拔高,具有一種寫實美和樸實美。“儀仗兵會的動作我們要會,儀仗兵不會的動作我們也要會。不是花拳繡腿,是硬橋硬馬真功夫。我們追求的不是‘像’,而是‘是’!相信觀眾會被中國軍人的驍勇善戰和英勇頑強所感動、所激勵!”編導唐黎維如此道來。
責任編輯:方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