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豐杰 圖劉明松
?
前進,光榮的火箭軍
———火箭軍政治部文工團專題文藝演出《光榮的火箭軍》評述
文豐杰圖劉明松

“東風浩蕩,雷霆萬鈞,我們是光榮的火箭軍……”1月9日的天泰劇院,《火箭軍進行曲》的旋律激昂澎湃、響徹穹頂,由火箭軍政治部文工團創作排練的反映戰略導彈部隊建設發展歷程的專題文藝節目“光榮的火箭軍”在這里震撼上演。演出聚焦新成立火箭軍的嶄新定位、使命擔當,深情回顧歷代導彈官兵的輝煌業績和不朽功勛,展望戰略導彈部隊的宏偉藍圖,以廣闊的歷史縱深、恢弘的主題表達、新穎的舞臺呈現及高雅的藝術審美,奏響了火箭軍“威震蒼穹”的時代強音。
序曲奏響,大幕拉開,兩排威武的禮兵持槍立定、翹首而望,巨幅屏幕上,首先呈現的是習主席向火箭軍部隊授予軍旗并發表重要訓詞的莊嚴場景。人民軍隊的歷史在這一刻定格,火箭軍的歷史在這一刻翻開嶄新篇章。重溫這一刻,不僅僅是分享光榮與喜悅,更是銘記使命與重托。習主席的訓詞字字千鈞、振聾發聵,在場的全體火箭軍將士聽了無不熱血沸騰、心潮澎湃。
無限喜悅,無上光榮!舞蹈《喜漫軍營》,用一張張拍攝于部隊基層的照片,再現官兵歡慶火箭軍成立的熱烈場景,一張張采擷于各個戰位哨所的笑臉,表達全體火箭軍將士的自豪喜悅。從雪域高原到東南沿海,從大漠戈壁到深山密林,戰友們敲鑼打鼓、游龍舞獅,共同歡慶火箭軍成立這一盛事喜事。相聲《喜氣洋洋》,文工團團長周煒甫一亮相,便包袱不斷,引得臺下笑聲連連,而此刻觀眾的注意力卻全集中在兩名捧哏演員身上,只因為他們穿著威武帥氣的火箭軍新軍裝!三人以詼諧幽默的詞語接龍方式,體現了老一輩火箭兵對導彈部隊的深情厚愛和青年官兵對火箭軍發展的殷切期待,表達了火箭軍將士的巨大喜悅和無上榮光。50年前,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了飽受列強欺凌的中國人民不再受欺負,果斷提出“創建自己的戰略導彈部隊”,從長辛店的一個集訓營開始,導彈部隊逐步發展壯大,直到發展為今天的火箭軍,成為名副其實的“王牌”“底牌”和戰略“殺手锏”部隊,這里凝結著多少“礪劍”人的心血和辛勞!
同樣作為反映火箭軍獨特軍種氣質的節目,由文工團藝術指導李丹陽領銜的歌舞《火箭軍禮贊》更顯恢弘壯闊,“長劍豎起來,浩歌蕩四海,莽莽昆侖驟然都變矮。五洲舉目仰望,宇宙敞開胸懷,壯我戰略火箭大軍威嚴氣概……”歌詞大氣遼遠,曲調舒展磅礴,李丹陽的演繹更是高亢明亮,悠長輝煌,盡展大國長劍威武氣概,盡顯火箭大軍豪邁胸懷。置身劇院,沉浸在這種壯美的藝術氛圍中,身為火箭軍一員的光榮感自豪感使命感油然而生,似乎已經做好一切準備,時刻等待著黨中央、習主席的號令。
本臺演出中,以音樂總監胡旭東為代表的文工團創作團隊,創作和改編了8首聲樂作品。每首歌曲都生動刻畫了火箭軍雷霆萬鈞、勢不可當,強軍路上當先鋒打頭陣的壯志豪情,展示了戰略導彈部隊隨時能戰、準時發射、有效毀傷的能力擔當,表達了火箭軍全體將士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的決心信念。海田和朝樂蒙創作的《邁向新征程》,體現了強烈的使命感榮譽感,洋溢著決勝疆場的戰斗豪情;屈塬、海田和胡旭東創作的《英雄火箭軍》《強軍戰歌最嘹亮》《這一刻》,始終緊貼火箭軍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始終把握強軍興軍的主旋律和正能量,著力抒發火箭軍官兵為建設強大戰略軍種的豪情壯志,把火箭軍官兵實現了戰略軍種夢“這一刻”時的心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學習經典、打磨精品,主創團隊對《火箭軍禮贊》《火箭軍進行曲》等經典音樂作品從配器到歌詞進行了改編,充分體現了“現代化火箭軍元素”,彰顯了火箭軍核心力量、戰略支撐、重要基石的地位作用,展示了火箭軍獨特的精神氣質。
習主席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深刻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恒價值。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一臺晚會,一場演出能否獲得成功,最大的評判標準大概就是能否讓觀眾心動,能否給人帶來美的享受?!肮鈽s的火箭軍”用《無限喜悅》《歲月如歌》《強軍戰歌》《新的征程》四個篇章13個節目,構筑了一座造型莊嚴、結構奇巧、承載飽滿的象牙之塔,讓人流連忘返,拍案叫絕。緣塔而上,是藝術的摩天之旅,是美的云端呈現;追本溯源,這座塔的堅實根基,卻是對火箭軍厚重歷史的傳承與表達。
“從蘑菇云升起的地方走來,蒼茫歲月澎湃著熱血情懷……從春天那奔涌的大潮走來,地下長城把豐碑化作血脈……”第二篇章開始,深沉低緩的男低音合唱,惟妙惟肖的情景表演,頃刻間把記憶拉回第二炮兵組建之初那段篳路藍縷的歷史。在情景合唱《一路走來》中,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一幕幕斑駁的老鏡頭,投射在舞臺中心的大屏幕上,不僅讓年輕的官兵深受教育、深受感動、深深震撼,更讓觀演的老首長老同志們熱淚盈眶感慨萬千。都說十年磨一劍,指的是鑄劍過程是何等的艱辛。可縱觀戰略導彈部隊近半個世紀的發展軌跡,從無到有、白手起家,豈是“艱辛”二字所能承載?50年來,先輩們從長辛店出發,扎根戈壁鏖戰風沙、打破核壟斷發射首枚“爭氣彈”、開山挖洞修筑地下長城、亮劍東南威震敵膽……正是一代代火箭兵憑著對黨的無限忠誠、對導彈事業的無比摯愛,導彈部隊風雨兼程,走過艱難困苦,走過歲月崢嶸,由小到大、由大到強,成為我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
英雄孕育于沃土,偉大成就于平凡。導彈部隊的成長壯大乃至于成軍,離不開以楊業功、譚清泉、孟祥斌、王忠心等為代表的一代代礪劍人艱苦卓絕的接續奮斗,離不開像“東風第一枝”“常規導彈第一旅”等等一個個英雄集體的戮力前行。第四篇章的詩朗誦《忠誠誓言》,充分發揮現代詩的語言特質和意象密度,塑造了火箭軍短暫卻飽滿的發展史中熠熠生輝的英雄群像。“踏著英雄的足跡向前/延續著火箭兵紅色血脈的誓言……”跳開政治口號的羅列疊加,用東風、長劍、薪火、山巔等一個個意象,將歷史的厚重、政治的莊嚴、詩歌的輕盈與情感的豐沛有機結合起來,使這部作品點燃了觀眾的熱血和激情,迸發出排山倒海、長劍騰空的磅礴氣勢!
獨唱《火箭兵的夢》是一首在導彈部隊傳唱了近30年的“老歌”,伴著悠揚的旋律,火箭軍文藝戰線的老兵張暴默款款登上舞臺?!霸铝猎谠评镉问?,星星在窗外眺望……”闊別火箭軍舞臺26年后,張暴默的歌聲依舊深情婉轉,余音繞梁,讓在座的官兵特別是老首長老同志思緒飛揚感慨萬千。多少年來,一代代火箭軍將士遠離都市繁華,過著清貧樸實甚至單調的生活,一首《火箭兵的夢》,道出了火箭軍官兵對導彈部隊的眷戀,對導彈事業的執著。
黃鐘大呂,劍氣長歌。由兵到軍,一字之差,卻是鳳凰涅槃的轉變。這一歷程,戰略導彈部隊用了近50年的時光。50年,在歷史的長河中不過是滄海一粟,對于每一個人的生命和青春而言,卻漫長得無法重來。多少革命前輩,為了導彈部隊的建設發展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多少父母的孩子和孩子的父母,為了使導彈呼嘯九天而在最美好的年華累倒在征途中,正如鐫刻在莫斯科紅場的那句名言:他們的名字無人知曉,他們的功績與世長存。
我們是幸運的,生活在這樣一個偉大時代,并作為火箭軍的一員,親眼目睹、親身經歷、親自見證了由兵到軍這一偉大時刻,這是何等的光榮與自豪。正如陳思思在《這一刻》中唱到的,“企盼與等待在這一刻實現,夢想與未來在這一刻澎湃……”具有強烈喜慶歡快色彩且充滿圓舞曲浪漫風格的曲調,搭配歡快婀娜的舞蹈,熱烈喜慶的舞美燈光,帶給觀眾的不僅是藝術的感染和享受,更是火箭軍將士倍感自豪的那份喜悅、光榮與神圣!
王鐵軍等創作表演的小品《今夜無眠》,用擬人化的手法,展開了“9·3”閱兵前夜,“老大哥”和幾位“小兄弟”的對話,在詼諧幽默、忍俊不禁中展現l新型武器裝備“王牌”“底牌”的底氣實力和第一代火箭軍人改革強軍、為國仗劍的戰斗豪情。“東風快遞、使命必達”,我們的大國長劍已經從型號單一發展到門類齊全;打擊范圍也早已經發展到近程、中程、遠程、洲際全覆蓋,足能擔負起“全域懾戰”的歷史使命。從固定發射到機動發射,從打擊固定目標到“專門收拾航母”,這些成就的取得,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汗水,承載了多少苦難輝煌!正如演出結束后的觀眾感言:我爸爸不是火箭兵,我爸爸的爸爸也不是火箭兵,可我是第一代火箭軍的一員。我們要竭力跑好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接力棒,書寫好第一代火箭軍人的精彩華章,把一支強大的火箭軍交到下一代官兵的手中。
“列陣的蒼穹呼嘯東風,挾雷裹電我們仗劍群峰……”王喆和陳蘇威演唱的歌曲《邁向新征程》以豪邁激昂的曲調,渾厚雄壯的歌聲,表現出火箭軍官兵在迎來前所未有機遇和挑戰時,勇立潮頭、敢打必勝、對黨忠誠的決心和信心。正如他們唱到的“新的號角正在吹響,核常兼備萬鈞雷霆……”戰略導彈部隊由兵到軍,吹響了新的沖鋒號角。新軍種新思維、新機遇新挑戰,唯有強化火箭軍意識、具備火箭軍能力、樹立火箭軍形象、珍惜火箭軍榮譽,才能豪情滿懷地邁向新征程,就像歌詞中那樣“邁向新征程,萬里長空飛彩虹!”
“東風浩蕩,雷霆萬鈞,我們是光榮的火箭軍?!蓖頃奈猜?,火箭軍將士軍姿挺拔,高唱《火箭軍進行曲》。歌聲飛揚、士氣如虹,充分表達火箭軍全體將士“烈焰雄風驚天地、能打勝仗建功勛”的豪情壯志,以及亮劍沙場、舍我其誰的鐵血擔當。在那激昂豪邁、雄渾磅礴的l律中,火箭軍將士必定能夠不負重托,用心血和汗水創造無愧于黨、無愧于國、無愧于人民的光輝業績,用大國長劍升騰的滾滾烈焰譜寫戰略導彈部隊新的榮光。
前進,前進,英雄的火箭軍!
責任編輯:武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