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夢忠
?
駐村幫扶工作二三事
文劉夢忠
這張照片是2013年3月25日在盧龍縣前官地村拍攝的,照片中是縣政協駐村幫扶工作組慰問村里困難群眾,了解村情民意(左二是我,左三是縣政協同事肖維華)。

作者(左二)與同事肖維華(左三)慰問困難群眾
我在盧龍縣政協工作已有30個年頭,最熟悉的是服務履職工作。2013年2月,縣政協決定我和政協另外兩位同志組成工作組,到陳官屯鄉前官地村開展幫扶工作。決定公布后,我們三個人都感到壓力不小。但轉念一想,這是人生中一次難得的學習鍛煉機會,于是就帶著真心和熱情到了前官地村。
駐村后,我們立即投入工作。經調研得知,這個村有1136口人,可全村除了兩條南北路硬化外,其余全是土路,坑洼不平,污水滿街。我問村民:“村里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大家都說是“修路”。于是,我們三人決定,幫扶工作就從“路”開始。
經過測量,村里需要硬化的道路有2400米。但上級規定只負責1000米,其余的1400米由工作組自己想辦法解決。為此,我們不等不靠,多次跑有關部門協調聯系,同時向縣政協主要領導匯報爭取支持。最終,1400多米的道路硬化工程于5月10日開工,6月6日正式竣工。村民們走在新路上說:“路平了,心順了,多年的老大難問題解決了。”

由于歷史原因,前官地村規劃不盡合理,整體布局散亂,再加上村民柴草、垃圾亂推亂放,污水污物亂排亂扔,使得村莊環境較臟亂。
為了改善人居環境,我們在懸掛標語橫幅、發放宣傳資料和健康教育手冊的同時,利用廣播、公益電影、遠程教育等媒介,深入宣傳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的重要性。同時組織群眾對村街主干路、公共場所的雜物和房前屋后、胡同小巷等地的垃圾、柴草、糞土進行徹底清理。集中清運河道垃圾300余車,街道垃圾400多方,拆除路邊障礙物及廁所3個,拆除殘垣斷壁3處,建垃圾池8個,安裝路燈15盞。同時,在村文化廣場的內墻上,繪制了一道文化墻。我們還幫助村兩委健全完善了村莊保潔制度,劃分了責任區,建立了監督臺。村街大變樣,老鄉們樂不可支,村支書說:“看看,我們村現在已經從過去的臟亂差,變成潔凈美了!”
為了讓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實,我們與燕山網絡盧龍分公司聯系,由其出資3萬元為130戶群眾安裝了有線電視。現在,村民可以收看到100多套數字高清有線電視節目。同時,我們還籌資3萬元為村里建設了占地860平米的文化體育廣場,并配置了價值萬余元的音響和照明燈,組織群眾跳起廣場舞,扭起大秧歌。
同時,我們發揮政協優勢,在村里先后組織開展了醫療、科技、文化“三下鄉”活動。先后為320多名群眾提供義診服務,免費發放價值2000多元的藥品;組織種養殖培訓班各1期,受訓人員150余人;向村集體和村小學贈送宣揚孤竹文化的書籍200多冊,科技光盤50多張。
開展“四愛心”活動,也是駐村幫扶期間我們堅持做的工作。“四愛心”即關注孤寡老人獻愛心、關注兒童獻愛心、關注殘疾人獻愛心、關注低保五保戶獻愛心。先后向特困群體捐贈價值萬余元的衣物、米面糧油等生活用品;為18名品學兼優的兒童,每人贈送價值200多元的學習用品及現金100元;為殘疾人免費發放輪椅1架,拐杖3副,慰問金1000元;為4戶沒有爭取到危房改造指標的群眾爭取到了改造指標,為7戶群眾解決了低保。還利用閑置的房屋為老年群眾建起了老年活動公寓,幫村里蓋起了村衛生室。
村民們目睹村里的巨大變化,笑逐顏開,88歲的老黨員王鳳高興地說:“我活了80多歲了,第一次感覺村里變化這么大!工程質量更沒的說,又美觀漂亮又結實耐用,都是好材料!你看,我們村真正變成花園式的村莊啦!”
在駐村幫扶的近一年中,我們受到了鍛煉,也為村里辦了一些實事,在我的人生旅程中寫下難忘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