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春城
(作者單位:吉林動畫學院)
?
地方應用型高校影視攝影專業的學產融合探索
安春城
(作者單位:吉林動畫學院)
摘 要:隨著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地方高校紛紛向應用技術型轉型,依地域為依托,服務地方經濟成為高校常用的轉型方法。吉林動畫學院影視攝影與制作專業采用“倒推法、一體化設計”改革課程體系,構建“雙平臺、三融合”模式,強化多元保障等措施,實踐并探索了影視攝影專業學產深度融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應用型;學產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影視攝影
2010年,國內電影總票房突破100億大關,新媒體影視快速崛起,影視產業開始呈井噴式發展,影視行業對高級專業人才的需求出現了很大的缺口,因此,國內很多地方院校紛紛開設教育部公布的“T”字頭特設專業。影視攝影與制作專業,由于多是“盲目上馬”,“移植”國內知名老牌影視院校影視攝影專業的課程體系,忽視了專業積淀、師資力量、生源素質等客觀實際情況,因而,很多院校的影視攝影專業發展結構非常不合理。專業辦學定位模糊、人才培養同質化、人才與市場需求不接軌等問題尤其突出。2013年,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轉型升級的大趨勢下,教育部開始推動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這促使地方高校重新思考、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對地方高校影視攝影專業來說,這是一個難得的改革發展機遇,將應用型與地方經濟發展緊密聯系起來,扎根地域環境,服務地方經濟,成為很多地方高校的轉型共識。影視攝影專業是一門技術應用型的專業,它與地方經濟和地方文化創意產業深度融合是成功轉型的必由之路。本文以吉林動畫學院影視攝影與制作專業的學產深度融合探索實踐為例,剖析了地方高校的轉型。
轉型前,吉林動畫學院影視攝影與制作專業在專業定位上非常模糊,課程體系參照北京電影學院和上海戲劇學院相關專業設置,忽視了地域性經濟環境和影視產業的發展狀況。有著65年歷史的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其專業培養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培養具有電影創作能力的職業電影攝影師,顯然這一專業定位不適合普通地方本科院校,雖然專業相同,但在辦學歷史、文化積淀、硬件設施、區位特點和師資隊伍等方面與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差距明顯。在應用型改革中,我校影視攝影專業立足地區影視產業發展現狀和人才需求,重新確立了“學以致用,強化實踐,服務地方經濟”的專業定位,并以此確立了新的人才培養目標:即培養能在電影、電視、廣告、傳媒等領域和文化創意產業部門從事影視創意策劃、制作和傳播的中、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找到了適合自身專業發展的方向和空間。

圖1 影視攝影與制作專業學產深度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示意圖
在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過程中,吉林動畫學院影視攝影專業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和靈活機制,大膽調整課程模塊,設置了產業教學平臺,深化了校企合作形式,逐步建立起了“雙平臺+三融合”的學產深度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
深度學產融合的“產”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創作實踐,二是指產業。新的影視攝影與制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搭建雙平臺,將教學、實踐、地方影視產業三者緊密結合起來。“雙平臺”是指專業教學平臺和產業教學平臺,專業教學平臺中,對課程進行模塊化搭建,按知識結構和能力類型形成課程群。學生在掌握了影視攝影的核心知識,具備了一定的專業能力后進入到產業教學平臺。產業教學平臺依托于學校自有影視公司(吉林禹碩影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和吉林盤古廣告有限公司)和三個影視工作室進行教學和影視項目制作,工作室設在學校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內,實行半公司化管理,工作室的陳設和影視設備由學校按照影視公司標準配置。三個工作室分別是:商業影像制作工作室、故事片創作工作室和欄目包裝與新媒體工作室,工作室的劃分正好對應地方經濟發展中所需的三大主要影視類型,也相當于學生在高年級選修了三個影視專業方向。工作室的負責人由雙師型教師擔任,為了能將服務地方經濟的宗旨落到實處,同時也不耽誤正常教學,學校實行了彈性教學制度,即制定好每周的教學內容,由工作室負責教師根據具體情況自主決定上課的時間和指導學生進行影視項目制作的時間,真正將學和產結合起來了。工作室的影視項目由學校自有的兩家影視公司和實習實訓中心提供,學生與兩家影視公司的員工一起工作,在平臺中逐漸完成從學生到影視工作者的角色轉換,產業教學平臺的搭建形成了“做中學、做中教”的良性循環。
學產深度融合人才培養模式中的“深度”是通過專業融合、項目融合和實踐融合三個不同層面的融合來實現的。
第一,吉林動畫學院與影視相關的五個專業選修課程都設在第五學期,學生可根據興趣和影視項目實踐的需求自由選擇,這樣就打通了影視相關專業的界限,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第二,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校辦影視、廣告公司和校企合作單位共同引進了適合學生發展的本地影視類項目,并與四年的課堂教學結合在一起,以項目帶教學,使學生從基礎的平面攝影課到高年級的廣告片、故事片創作課程,全程參與影視項目制作,不同于以往的虛擬影視課題,學生的畢業聯合作業以地方的真實影視項目為命題,課堂教學更實戰化、情境化。
第三,在進行影視項目制作時,吉林動畫學院影視相關五個專業的產業教學平臺工作室交叉融合,跨專業合作。影視攝影專業工作室承接的多是真實影視項目,需要由創意策劃、攝影、影視美術、影視編導等工作室共同組建項目組,不同專業的學生按照影視行業運作項目的流程開展實踐,既能加強學生之間的跨專業溝通與學習,又可以使學生熟悉產業化流程,加強學生之間的團隊意識和協作意識。
學產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離不開應用型課程體系的有力支撐,在影視攝影專業的課程體系重構中,吉林動畫學院科學研究了本地區影視產業應用型人才的普遍特點,從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職業素養三個層面加以分析和分類,先確定專業核心能力,再分解成若干個子能力,然后將子能力量化成若干個知識點,最后根據知識點對應設計課程和課程模塊,每個模塊都是以能力為出發點而設計的,落實每一個知識點。若個課程模塊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新的課程體系,這種 “倒推法、一體化設計”的課程體系,能更準確地反映影視人才市場和影視產業對應用型大學生的要求,避免了以往照搬課程和因人設課的弊端。
學產深度融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離不開人力、制度、產業資源等多方面的保障。
第一,組建“雙師型”教師隊伍。吉林動畫學院在專業教師隊伍組建上采用了“雙系列、教產流動、定向培養”的靈活機制。打破了教育職稱限制,積極從地方影視產業中聘用行業高級職稱、專業經驗豐富的專家任教,專業教師要定期到學校自有的影視公司參與社會真實影視項目。同時,定期組織中青年骨干教師參與北京電影學院國內訪問學者、知名影視公司短期專業強化培訓,提升其專業能力。
第二,制定多元化的學生成績考核評價制度。學生在課程中參與了真實的影視制作項目,因而引入項目的其他參與方和教師共同評價和考核學生的成績。
第三,校方要為影視攝影專業的學產深度融合搭建產業橋梁,提供堅實的保障。吉林動畫學院積極聯絡吉林省、市電視臺與影視攝影專業建立建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建欄目和影視項目合作,還成立了學校影視公司和廣告公司,為影視攝影專業建立了良好的產業窗口和實踐平臺。
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中,地方本科院校影視攝影專業一定會遇到很多曲折,但是只要主動抓住機遇,精準定位,堅定為地方影視產業服務的理念,就一定能培養出更加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級應用型影視人才。
參考文獻:
[1]馬陸亭.應用技術大學建設的若干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14(10).
[2]李劍平.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本科高校向應用型大學轉型[N].中國青年報,20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