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樂正傳媒研發與咨詢總監彭侃看來,制作人相繼“觸網”歸根結底還是電視臺的體制問題:“它是一個馬太效應,這個目前的中國電視格局一線的平臺還比較好,比如說像浙江、東方、湖南今年可能也受到了一些沖擊,就前面這幾家廣告還是很不錯的,二三線還是會很慘。”而體制內對創造力的束縛和電視臺之間在綜藝制作上的“惡劣競爭環境”也將不少制作人推出體制。作為電視平臺,在體制內發展始終會面臨很多限制,例如招商天花板,例如綜藝時間段只能限制在固定的晚間,周末更是捉對廝殺的綜藝黃金段。“例如廣告做到了100億,但接下來的增長空間是很有限的,因為他就這一個頻道,時間段是有限的,能開發出的價值也是有限的。”彭侃告訴記者。但互聯網的疆域卻很寬,目前也尚未摸索到天花板,內容、時間段都因用戶而異,相對而言更自由。
原《跑男》總導演岑俊義也在今年選擇離開浙江衛視,他也認為新市場給自己帶來了更多的創作自由:“目前臺里《跑男》配置的資源最多,要想做新節目,很難獲取更多資源傾斜。如果要在這樣的條件下做新節目,我為什么不到新市場來試試看呢?”根據《騰訊娛樂白皮書》數據顯示,綜藝市場近三成都是從國外引進的模式綜藝,而2015年模式綜藝的“綜N代”也仍是收視較量中的佼佼者。“我最討厭買版權,在電視臺選擇捷徑的時候,網絡反而買版權的情況較少,給了制作人很大的原創空間。” 《歡樂喜劇人》的制作人阿蘇近日也已轉投互聯網,制作了網綜《喜劇者聯盟》。“以前就有人說,視頻網站花三個億買《跑男》版權,還不如花兩個億我給你做一個。原來不能做是因為很多優秀的制作人在體制內,現在視頻網站發現很多體制內的作品都是找外面的人做的,而體制內的人發現找外面的人做還不如找我們做,制播分離越來越厲害,體制內和體制外的人都在往。外走體制內和體制外都往視頻網站走。”某不愿具名的評論人士表示。
“市場很大,我要去看看”是眾多一線電視臺的王牌制作團隊離開老東家的另一理由。體制內的問題顯而易見,而另一方面,隨著資本市場瘋狂介入影視行業,越來越多的廣告商開始重視互聯網平臺,也更樂意將資本投放在視頻網站。《奇葩說》第一季的冠名費雖然已達到5000萬,但到了第三季,招商卻突破了3億,這樣一個招商量對于一檔小體量的網絡綜藝來說已經是個天文數字。而為了吸引更多的廣告和資本,視頻網站的崛起之路勢必需要內容的支撐。為了打造現象級網綜,騰訊在今年將投入10億吸引傳統電視人傾力合作。愛奇藝CEO龔宇也表示,在目前旺盛的市場需求下,內容不足面臨的就是人才匱乏。而這個時候,擁有多年制作經驗的傳統電視制作人、主持人則變成了市場上首選的優質資源。他們不僅在節目制作方面的駕輕就熟,還有“熟面孔”的觸網噱頭,足以令自制綜藝產生“未播先火”的效果。汪涵首次觸網絡的綜藝《火星情報局》未播就已得到過億商資,足可見市場的火熱。彭侃也向記者透露,視頻網站的廣告正處于飛速發展的一個階段。而傳統制作人在招商方面也算得上是很大的籌碼。
但賺錢也并非是重要且唯一的理由,彭侃向記者透露,傳統電視人“觸網”一定是比在臺內收益高的,但這并非是最大的誘惑力:“賺錢只是其中一個方面,作為內容生產者來說,他們更愿意比如說去探索一種新的內容生產領域,然后同時也賺到了錢。”而對于報酬是否存在天花板,彭侃表示因平臺和個人而異,比如電視臺的高管跳槽互聯網,比起傳統電視臺待遇當然要好得多,畢竟體制外限制要少。而《跑男》導演岑俊義也曾透露,自己在離臺之后待遇不會比臺里差:“浙江衛視給我的待遇是非常好的,跟同等級別職位比,我絕對可以排到前五。但確實,跟市場還是沒法比。”
而作為平臺方,宋秉華認為,目前“網綜”的爆發只限于規模的量變,而傳統媒體人更多的介入,是真正會令網綜階段性質變的因素之一:“我覺得爆發不意味著迭代,或者發展了真正高水平了,我覺得還在一個發展的階段。但是所幸互聯網的行業里面,可以從傳統媒體借鑒很多東西,挖掘很多優質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