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書
師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現在并不算大姓,在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都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師姓人士普遍都尊“中華民族的第一位樂神宗祖”師延為得姓始祖,但師姓的源流說法眾多,流傳較廣的有3種。
其中一種說法稱,師姓源于技藝名稱。據唐代史籍《元和姓纂》記載,周朝和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將精通音律、擅長樂器的人稱作“師”。比如晉國的師曠、師服,魯國的師乙、師襄,鄭國的師悝、師觸等,都是當時著名的樂師。在他們的子孫中,大多都以先祖的職業技能名稱為氏,師姓因此代代相傳。
另一種說法稱,師姓源于官職稱謂。據史籍記載,上古時期,君主的重臣都被稱為“師”;夏朝和商朝時期,掌管樂技的官員也被稱為“師”;周朝時期,朝中設立了“師尹”一職,即專司音樂歌詠。在這些官員的后代中,有的人便以先祖的官職稱謂為姓氏。
還有一種說法稱,師姓源于少數民族改姓。明清時期,蒙古、彝、苗、傣、滿、黎等少數民族中,均有人改為師姓。
歷史上,師姓人才輩出,從師氏宗祠的楹聯便可見一斑——“聰知六律,名列三良”。上聯說的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晉國樂師師曠,他雖然雙目失明,但善長撫琴,善于辨音,晉平公曾經鑄了一套銅編鐘,樂工們都認為其合乎音律,只有師曠認為音律不準,他的判斷后來被衛國樂師師涓所證實;而下聯則指的是春秋時期的鄭國大夫師叔,在齊國準備聯合諸侯攻打鄭國之際,齊國相國管仲勸阻說:“鄭國有叔詹、堵叔、師叔,三良執政,無隙可乘?。 ?/p>
還有一副楹聯為“撰孝子傳,封義陽侯”。上聯說的是南朝大孝子師覺授在母親去世時大哭昏厥,蘇醒后撰寫了著名的《孝子傳》;下聯說的是西漢政治家師丹,其政績卓越,為官清廉,后官至大司空,被漢平帝封為義陽侯。
到了現代,師姓仍是人才濟濟。著名材料之父、金屬學家師昌緒,率領團隊研制出了中國第一代鑄造多孔氣冷渦輪葉片,為中國的航空工業做出了卓越貢獻。藝術界也不乏師姓名人,比如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師勝杰,作為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的關門弟子,他繼承了侯派相聲的精髓,并融入了自身的表演風格,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相聲的發展。
在古代,師姓曾在瑯琊郡(今山東省東南部)、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市)、平原郡(今山東省平原縣)形成過郡望。如今,師姓人多分布在中國中部和西北部,陜西為師姓人士第一大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