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晶
財政部PPP中心:PPP模式用市場的力量少花錢、多辦事、辦好事,實現多方合作共贏
多方共贏、風險分擔、利益共享,是PPP模式的精華。財政部PPP中心副主任焦小平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利用PPP模式吸引中國水環境集團參與該項目,除了給大理解決了洱海環境治理資金緊缺問題,更重要的是帶來了先進的理念和創新的技術和管理,使政府轉變觀念,合理定位,充分利用了市場專業力量實現少花錢、多辦事、辦好事,讓老百姓更早、更好、更多地享受到更優質的環境,并實現多方合作共贏。”
焦小平告訴記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最言簡意賅的詮釋,也是未來大理發展模式所在。云南省和大理州通過轉變發展理念,創新利用PPP模式把總書記的指示落到了實處,效果明顯。
“如果洱海保護僅靠大理州政府的力量,那幾乎是一個不可完成的使命。但大理州通過PPP改革實踐,找到了一條有效利用市場力量推動創新跨越發展的有效路徑。”焦小平表示,“可以說,PPP改革是洱海水環境綜合治理的助力器、轉換器、加速器。”
大理州政府:PPP模式不僅是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實現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
大理州委書記楊寧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PPP項目對大理州的支撐作用很大,通過社會資本投入,通過企業建設和運營,把環湖截污的理想變為現實。
“PPP模式不僅只是解決政府投入資金不足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解決政府對建設、管理、運營不專業的問題,實現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政府發揮監督管理的長項,社會資本方發揮建設、運營的長項,各得其所,各盡所長,共同把這個項目做好。”楊寧說。
基礎設施領域的PPP項目持續時間長,動輒二三十年的合作時間是對政府和社會資本雙方的考驗,如何增加互信,走好蜜月期后的路?
對此,楊寧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用PPP模式可以解決長效機制的問題。PPP模式核心的實質是政府負責規劃,負責政策支持,負責監督管理,企業負責融資、建設和運營,政府根據項目實施的成效來回購項目。最大的好處是通過這種形式來約束和監督社會資本,社會資本作為投資方,就要考慮30年項目的投資運營,必須保證質量,如果最后環湖截污的處理效果達不到協議的要求,政府是可以不付錢的。
楊寧介紹,具體到這個項目是30年的合作周期,也是對社會資本方建設和運營管理水平的考驗,PPP模式要求政府和社會資本像夫妻一樣,雙方都必須承擔各自的責任,多商量、多溝通、多理解,這個項目才能夠順利運營推進。
中國水環境集團:做專業、長青的企業,有信心治理好洱海
中國水環境集團董事長侯鋒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PPP模式強調的是政府和社會資本風險分擔合作共贏,因此要做專業、長青的企業就必須要得到同行和政府的認可,規范認真地做好每一項工程。
侯鋒表示,采用PPP模式后,其實質是為政府購買公共產品服務提供了一種新的機制,從項目投資方到設計方到建設再到運營管理都是選取“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有一批專業專家在項目的各個環節把關。全生命周期管理方式使項目實施方不能浪費,也不敢浪費。
中國水環境集團大股東之一的中信產業基金一直關注生態文明建設,在金融、管理等方面支持著中國水環境集團在大理洱海項目的投入。
中信產業基金總裁田宇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洱海治理PPP項目一期投資近30億元,二期及洱源縣的水環境治理還需要投入60多億元,政府的誠信以及完善的機制、嚴格的監管和全方位的服務,讓我們充滿信心,中信產業基金將繼續發揮中信集團金融加實業加科技的優勢,踐行大國企的社會責任,通過雙方共同努力,一定能夠把洱海治理項目打造成世界級的示范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