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晶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
作為經濟欠發達省份,云南省利用PPP模式撬動社會資本進入環境治理領域,不僅減輕了財政壓力,實現了“不可能的任務”,也使得人民享受到了“綠水青山”帶來的“金山銀山”。
云南省省長陳豪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云南貧困面積大、人口多、程度深,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為盡快補齊短板,云南省在“PPP模式+精準扶貧”方面已經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和運用。
具體到大理州的情況,大理州政府提供的資料顯示,全州12個縣市均屬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主戰場的滇西邊境山區片區縣市,有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9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個。全州共有5個革命老區縣和8個革命老區鄉鎮;建檔立卡貧困鄉鎮33個、貧困行政村300個,建檔立卡貧困農戶25.41萬人。全州貧困人口分布點多面廣,主要分布在民族地區、革命老區、深山區、石山區,致貧原因復雜交織,素質型貧困問題突出,脫貧攻堅成本越來越高,難度越來越大,要確保在既定的時間節點實現穩定脫貧,任務艱巨而繁重。

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
近幾年,雖然中央和省州縣加大了扶貧資金投入,扶貧資金總量大幅增加,僅2015年中央和省支持大理州的專項扶貧資金達4.14億元,州縣兩級投入財政資金1.11億元,但面對繁重的脫貧攻堅任務,扶貧資金的需求仍有較大缺口,特別是州縣兩級財政十分困難,吃飯和建設的矛盾異常突出,雖然州縣都千方百計增加扶貧資金投入,但與脫貧攻堅任務需求仍有較大差距。
4月16日上午,世界銀行主辦的“全球基礎設施大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為大會開幕致辭。樓繼偉介紹了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經驗,并著重強調了G20國家將重點扶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融資模式 。
作為2016年G20峰會的主辦國,樓繼偉表示,G20國家將全力支持多邊發展銀行在基礎設施項目上的投資。希望這些發展銀行能充分地調動私營資源,采用多渠道融資的方式去吸引各類資金。樓繼偉也介紹了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的目標。他指出,中國將用兩年時間讓農村居民獲得干凈的飲用水,并希望再過三年,可使互聯網信號覆蓋農村。樓繼偉稱,我們希望讓基礎設施有經濟性,這對減少貧困的作用非常大。
不到一個月后,5月2日至5日,樓繼偉部長在德國法蘭克福出席亞洲開發銀行(下稱“亞行”)理事會第49屆年會時再次表示,“全面拓展與現有多邊發展援助機構,亞投行、金磚銀行等新機構,以及采取PPP模式加強與私營部門的合作伙伴關系。”
財政部副部長、財政部PPP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史耀斌告訴《中國經濟周刊》,PPP改革是在公共服務領域具體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面依法治國、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一項體制機制變革,是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內容,對優化結構、改善供給、激發活力、補齊短板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特別是對促進經濟發展不發達地區的轉型發展、加快發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史耀斌介紹,在財政部統籌推進下,經過近三年探索實踐,PPP改革已形成廣泛共識,成為各地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的重要抓手。下一步,財政部將繼續深化完善改革措施,加強與各部門的協調,充分發揮PPP改革在行政體制改革、財政體制改革和投融資體制改革中的牽引作用,支持各級政府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通過創新發展理念、簡政放權、優化服務,吸引更多民間投資參與PPP改革。
《中國經濟周刊》

PPP相關報道
財政部于2015年3月利用“互聯網+”的理念搭建了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對2013年以來全國所有PPP項目實現線上監管、動態數據分享、供需對接等。

2016年4月起,財政部PPP中心授權《中國經濟周刊》獨家首發“中國PPP大數據”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季報。截至2016年3月31日,全國共有7721個入庫項目,總投資約8.8萬億。按入庫項目投資排序,山東(含青島)、貴州、云南、河南、四川、江蘇位居前六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