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瑋

王健林

劉永好

郭廣昌
編者按
當前,中國企業的全球化正處于重大戰略機遇期。“十三五”規劃為中國企業全球化指明了發展方向,“一帶一路”等戰略正在深入實施,這些都為中國企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今年一季度,中國對外投資達到409億美元,同比增長55.4%;海外并購項目142個,實際交易額165.6億美元。“走出去”正成為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的“大動作”。
在央視《對話》節目錄制現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與企業家“大佬”王健林、郭廣昌、劉永好等互動,聽大佬們講述他們的國際化戰略和“走出去”故事。全球化的機遇和挑戰并存,中國企業會如何作為?
商界大佬談國際化
王健林:萬達國際化的內在邏輯
只買娛樂、體育、旅游三大產業
過去一年里,中國首富王健林在海外工作的時間或許已經超過在國內。他的私人飛機一年飛行好幾百個小時,相當于乘務員的水平。伴隨其行蹤,萬達完成了一樁樁大手筆的海外并購。
事實上,在中國企業里,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萬達”)的海外并購起步算晚的。2012年5月,萬達以26億美元并購美國AMC影院公司,拉開了國際化的大幕。
短短4年,萬達的海外并購展現了“首富速度”:截至2015年底,萬達海外投資總額超過150億美元,其中美國就投資100億美元。2015年萬達并購了盈方體育、世界鐵人公司、澳洲HOYTS院線、傳奇影業,投資西班牙馬德里競技足球俱樂部等,單年海外總投資額超過50億美元。
今年3月,萬達又宣布成為國際足聯頂級贊助商,代價為幾億美元。
面對萬達高昂的“海外購物車”,很多人直呼看不懂王健林的國際化布局。
他喜歡談“情懷”。“世界奢華酒店品牌里沒有一個中國企業,難道搞一個酒店管理公司比搞‘兩彈一星還要難,我就不服!”“我的目標就是有很大的愿景,就是讓中國人在世界上某些方面有話語權。我為之奮斗。”
但他同時也很“現實”。“萬達不是慈善機構,不可能把大把的錢隨便撒。(成為國際足聯頂級贊助商)把為社會、為中國足球做事放在首位思考,不會的。”
謎一樣的國際化布局背后,王健林有著怎樣的商業邏輯?
贊助國際足聯是“趁火打劫”?
2015年5月,數名國際足聯高級官員被逮捕,將接受腐敗指控,關于國際足聯的腐敗丑聞就此被擺上臺面。受負面消息影響,國際足聯兩家頂級合作伙伴和三家二線贊助商撤資。雪上加霜的是,2015年,國際足聯虧損6700萬英鎊,這是2001年以來國際足聯首次出現虧損。
今年2月,歐足聯秘書長因凡蒂諾當選為新一任國際足聯主席。他上任之初就收到了來自中國企業萬達的一份“大禮”。
媒體上有一種說法是,因為國際足聯處于內憂外患之中,萬達這是趁火打劫,有抄底之嫌。王健林在《對話》錄制現場回應:“哥們兒有困難,支持一把,因為‘好感肯定是有的。但這不存在抄不抄底。”王健林說,這個事情討論一年多了,合同早就擬好了,上一任足聯主席的時候就可以簽署了。當時分析了情形,公司團隊的建議是,跟新主席簽約合作可能會更好一點,王健林便聽從了建議。
至于成為頂級贊助商的費用,王健林表示,不能公布具體數字,每個贊助商價錢不一樣。但由于盈方體育跟國際足聯打了30多年的交道,“肯定稍微優惠一點”。
“我們更主要不是為了幫助國際足聯,我們雙方是互利的。天下從來沒有免費的午餐,數億美元的合作,肯定大家覺得這件事有利才能干。”王健林說。

5月16日,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在央視《對話》錄制現場講述了他的國際化戰略,《中國經濟周刊》編委姚冬琴(左一)作為對話嘉賓,在現場與王健林進行互動。
萬達在國際體育產業的這一番布局,有什么內在邏輯?王健林解答道,他會買的體育公司具備兩個特點:第一,這項運動能夠職業化,產業能夠做大。“我們去獲取它的獨家代理權,或者成為商業合作伙伴,通過賣轉播權、賣制作費就能獲得穩定的盈利”;第二,這項運動能夠在中國落地。“中國體育產業處在‘嬰兒期,在中國做才會有高額利潤,才會有超高的成長性。”
傳奇影業買虧了?
“我們在海外并購基本上三個方面:娛樂、體育、旅游。這三個產業之外的,原則上不考慮。有很多并購,條件非常誘人,推到我們跟前,但跟國內業務不搭,我們一般不會做。”王健林說。
循著王健林的并購思路,我們看到,除了國際體育產業之外,萬達在影視娛樂產業方面也同樣有大手筆布局。2015年,萬達完成了中國迄今為止在海外最大的一宗文化產業并購案——35億美元(約230億元人民幣)并購了美國的傳奇影業。
但萬達這一樁并購收獲的并不都是贊美。比如就有媒體評論稱,萬達并購傳奇影業,“差不多就是把自己架在了火山口上”。因為相比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傳奇影業跟此前破產的相對論傳媒性質類似,本質上是家做私募基金的電影投資公司,獨立性不夠;相對論傳媒去年已宣告破產。好萊塢到處都是這樣死亡的公司。
但王健林回應:(買傳奇影業)肯定值。
“買了傳奇影業之后,我們搞私募,比并購錢還要多,去掉稅收以后,等于把這次并購的錢全部拿回來,我只是稀釋我影視產業一點點股權,所以沒有什么負債。”王健林說,按照這種模式并購,今后還會不斷地搞。“當然要能達到這個境界很難,必須要建立長期的名聲、品牌影響力,別人信任你,相信投給你的錢能賺錢。”
王健林還現場辟謠,“海外有一些投行認為萬達不斷地并購,產生極重的財務負擔。其實錯了。萬達所有并購有一個特點,并購完了,一到兩年之內,進行資本化,并購的錢都會拿回來,不會一個勁負債來擴張業務。”
斥巨資收購傳奇影業,究竟是看上什么?王健林表示,是看中“上下游的聯動效應”,傳奇影業與萬達已有產業結合起來,形成一條產業鏈,“自己制作,自己發行,自己放映,收入肯定就不一樣了”。
“并購以后,老板變成中國人了,電影當中肯定增加中國元素,或者不排除將來要講中國故事,這是毫無疑問的。”王健林還介紹說,萬達2012年并購了AMC以后,4年時間在美國放映了超過50部中國電影。
“不發生顛覆性風險,就要去做”
今年年初,王健林在英國牛津大學發表題為《萬達國際化》的演講,他講道:沒有失敗就意味著離失敗越近,萬達在今后的國際化進程中不排除摔跟頭,但是我們有一個原則,只要不發生顛覆性風險,就要去做這件事。
眼下,萬達在西班牙似乎就正遭遇一件“棘手”的事。
2014年,萬達斥資2.65億歐元收購馬德里的地標性建筑西班牙大廈,并準備將其改造為集酒店、商業中心和豪華公寓為一體的建筑。萬達認為,西班牙大廈建成于還沒有高質量建筑材料的年代,建筑物本身的使用壽命已經接近于極限,因此提出了完全拆毀大廈、一磚一瓦重建的要求。這一方案遭到了現任左翼政黨領導的馬德里市政府的反對。馬德里也有7萬市民聯名反對萬達拆地標建筑。
王健林表示,在與馬德里市政府多次協商不成后,萬達曾提出要出售該建筑,并且原來預定在西班牙更大的旅游項目也不再投資了。消息一出,馬德里市政府遭到來自市民的巨大壓力,進而又回過頭來跟萬達商量,“可以拆除”。目前,萬達在等馬德里政府出具正式函件。
“對于西班牙大廈,萬達‘進退有據,如果同意拆除,我們將在馬德里地標位置有一個中國品牌的酒店;如果不同意拆除,萬達已經按購買原價進行國際招標,已經有超過5家公司投標。”王健林說。
雖然表示“進退有據”,但這筆生意也讓王健林對國際并購有更多思考。“對于中國投資企業來說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前車之鑒,跟西方民主政權打交道時一定要考慮政策連續性,或者盡量購買已經獲得許可的項目,否則就會出這個問題,幸虧錢少,錢多就麻煩了。”
在談及萬達下一步國際化戰略時,王健林表示,到2020年,30%以上收入要來自海外。“今年萬達海外收入將達到100億美元左右,距離2020年目標還有不小差距,還需要持續努力才能實現。”
王健林:萬達可以比迪士尼做得更好
隨著上海迪士尼樂園的正式開園,王健林在多個場合表示,迪士尼能做到的,萬達可以做得更好。萬達將如何超越迪士尼?5月16日,王健林在回答《中國經濟周刊》的提問時表示,迪士尼是全球最大的旅游企業,是很優秀的公司,“但是我對他們在上海開迪士尼樂園,是有勝算把握的。而且我在公司內部講了一句話,要讓迪士尼中國的這一塊財務10年到20年之內盈不了利。”
“他們(迪士尼)一直把萬達視為最強勁的對手。我曾經說過,迪士尼只是一個室外樂園,有它的優勢,就是IP比較多,但反過來也會成為一個包袱,只會就原來的IP產品做擴張,很少研究新的商業模式和新的東西。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在上海完全做室外游樂項目,我個人覺得氣候不是那么有優勢,夏天雨多,梅雨期幾十天,冬天也比較冷。再則,現在已經不是看米老鼠、唐老鴨就為之瘋狂的年代了。”王健林說。
在王健林看來,迪士尼成本高昂,這是“一個最嚴重的問題”。“上海迪士尼樂園花了55億美金,這讓我完全無法理解。這么高的成本,我斷定它只能采取高價格來維持財務平衡,高價格會流失客戶。”王健林說,“我們有一個戰略就是‘好虎架不住群狼,上海只有一個迪士尼,而萬達在全國其他地方開了15到20個樂園,它實在不應該來中國大陸。而且每一個樂園是完全不同的業態,不斷地創新,室內室外結合。所以,我對迪士尼在中國,至少財務的狀況和前景我不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