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文新
一個所謂“資產荒”的現實擺在所有投資者面前。到底什么是“資產荒”?站在投資者的角度就是沒有好的投資對象,更準確地說,試圖以低風險獲得與過去一樣的收益極難。所以,這是一個市場不斷拉高“投資風險偏好”的時代,一個風險與收益嚴重扭曲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投資者不能及時提高風險偏好,就很難獲得與過去同樣的收益。對于一直保持低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已經找不到低風險的投資品了,更談不上滿意的收益。
比如,當下全球債券市場,無論是哪個信用級別的債券,投資風險都非常大,如美國國債真實收益率為負,日本國債甚至名義收益率都是負數。這些當年全球最高品級的債券,現在連保本功能都不具備,這是不是巨大的風險?就更不用說金融債券、企業債券了,與一般投資者一樣找不到適合投資品的金融機構,經營風險越來越高,需求不振導致企業利潤率不斷走低,企業債能夠承付的利率越來越低,而違約變成家常便飯。
因此,投資者就要提高風險偏好,強化投資技術,拉長投資周期。提高風險偏好的去向首先是股票市場。但是,縱觀發達國家的股票市場,其當下最大的問題是:除了貨幣寬松,找不到任何繼續上漲的理由。而相反,真正還存在上漲理由的股票市場非中國莫屬。
第一,中國的變革空間巨大,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從無序的價格競爭走向有序技術競爭的空間巨大;第二,中國市場空間巨大,對有品質的商品存在巨大的潛在需求,這是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具備的優勢;第三,政府對經濟的控制力世界第一,這個手段用之有度而恰當,必將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大動力,至少市場可以對之做出合理的預期;第四,中國老百姓同樣缺乏令人滿意的債務投資出路,而對房地產的投資、投機炒作也將隨著政府稅制改革進入尾聲;第五,盡管中國并未跟隨發達國家無度量化寬松貨幣,但中國貨幣流動性至少已經告別緊縮和短缺的時代。
以上這些因素,中國在全球可以說是絕無僅有。但為什么中國股市漲不動?第一,有惡意做空勢力,造成信息扭曲,影響股市信心;第二,中國國民的風險偏好兩個極端,一類高達賭博級別,一類低到非國債莫屬,而兩者回歸中值的愿望極低;第三,這些年的貨幣投機收益過高,對實體經濟摧殘過狠,而市場扭轉慣性又需要時間;第四,一大輪杠桿股市對投資者的心理傷害過大,剛被蛇咬,療傷不及;第五,上市公司的可信度太差,地雷頻發,不足以支撐投資者拉長投資周期的意愿。
資本市場是將儲蓄轉化為投資的場所。所以,股票市場首先應當是“投資場所”,其基本功能至少是“投融資功能”,而絕非單純的融資功能。無論怎樣認知,我們都必須尊重一個基本事實:股市基本功能應當有“兩面性”,必須由投資和融資兩部分構成。
20多年過去了,股市的確長大了,但投資者卻沒能得到足夠的培育,而不斷被“割草”的過程,更讓投資者寒心。所以,股市管理必須強調投資者保護,嚴厲打擊那些上市“割草”的沖動。這恐怕是當前股票市場管理最該盡快作為的事項。
(作者系CCTV證券資訊頻道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