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 范金怡 羅鍇 李嘯浪 王能強
【摘 要】本文通過探討年鑒資料是第二輪《科學技術志》續志的資料庫,拾遺補缺的重要載體,科技志志書資料來源的主體,要充分發揮年鑒資料的全面性、系統性、連續性作用,提出貴州續編第二輪《科學技術志》要重視科技年鑒編撰工作,為續志培養和鍛煉了人才建議。
【關鍵詞】志書;年鑒;科學技術志
志書與年鑒均為資料性文獻,其共性使年鑒為地方志書的編修提供了部分資料來源[1]。地方志屬“長線產品”,信息滯后但資料的系統性、因果性較強[2]。我國現在已有的1500多種年鑒中,由地方志機構編輯出版的有1300余種[3]。其共同點主要表現在:記載的空間范圍和內容大體一致;社會功能和作用,編纂形式基本相似;內容選擇注重反映現實的事實材料,具“存史性[4]”;史實、數據權威性,都具有地方性、持久性、權威性、工具書性的特征[5-7]。年鑒與志書雖有不同,但共性是根本的,因而使年鑒為修志服務成為可能和必然,為志書提供連續、廣泛的資料[8]。例如,年鑒資料中的條目體為志書中提供完整可用的資料,條目體記述具體事物的全貌,可以作為獨立的語段放在志書相應的條目下。但年鑒屬于“短平快產品”;能夠較快地反映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新情況、新經驗、新變化、新問題,但條目彼此之間的獨立性較強、聯系性不足[9]。年鑒和地方志都屬于地情載體,兩者不可分割,互為補充。隨著貴州省第二輪《科學技術志》編纂工作的啟動,年鑒資料資料的使用越來越受到重視。貴州省科技廳于2012年根據省志辦的統一布署,啟動了第二輪《科學技術志》編纂工作。年鑒資料是地方志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為服務現實提供地情和為續修志書累計資料的作用。
1 年鑒資料是第二輪《科學技術志》續志的資料庫
貴州省第二輪《科學技術志》續修的是1978~2010年的志書。30多年的跨度,在歷史長河中雖是短暫一瞬,但在編纂過程中,將33年的資料搜集整理編纂成書也決非易事。首輪貴州《科學技術志》編纂,耗時10年左右才完成,而其中搜集整理資料的時間要占80%以上。“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而《貴州年鑒》的廣泛性和連續性為續志提供了部分資料。
而年鑒資料則比較全面地將整個省一年內發生的重大事件、成就、綜合情況等進行匯集,比較權威和規范,是續志的基礎。一是,編撰規則、行文要求與貴州科技志要求基本相同;二是,記述的地獄范圍相同,都是以相同的行政區域范圍作為記述的地域范圍;三是,他們都屬于資料行文獻,所以比較注重資料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年鑒史料資料庫豐富翔實的事實資料擴大了第二輪《科學技術志》資料收集的廣度。
2 年鑒資料是第二輪《科學技術志》拾遺補缺的重要載體
在第一輪貴州《科學技術志》編撰完成后,我們可以發現,其中有一些錯誤和漏洞,貴州在續編第二輪《科學技術志》中應盡量避免。
首輪修志的下限基本在20世紀80年代末,當時對改革開放及由此引發的社會重大變化有一定記在,但是其某些觀點不夠明確,對事情的記載也不是那么全面,還有一些新生事物并未記載下來。這個時間段的雖然在書中所占的比例比較小,但是這期間社會和經濟所發生的變革確是任何一個時期都無法相比的。由于年鑒姓“年”,所以年鑒中必須將每年的新成果、新發展、大事、要事和新變化詳細記載下來,對于上屆修志中未提及的或是記載不全面的事情就必須要有更加詳細的敘述。科技體制改革,新時期科技工作指導方針下取得的成就,園區、師范或基地、重點實驗室、大型儀器設備、研發機構等這些新生事物都有記載,這一方面彌補了上屆修志的不足,同時也為續志積累了更完整的資料。所以,年鑒資料可以作為志書拾遺補缺的重要載體。
3 年鑒資料是第二輪《科學技術志》資料來源的主體
長期以來,每年出版的《貴州年鑒》在為全省“三個文明”建設提供及時服務的同時,也豐富詳實地記載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軌跡,這在客觀上為新一輪志書的編修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貴州續修第二輪《科學技術志》要挖掘年鑒資料豐富的“地礦資源",作為新時期的修志者,我們要充分利用好年鑒史料。年鑒中的科技史實和典型性條目是成熟可以按照志書體例用于編纂資料。為此,第二輪《科學技術志》編纂,必須以年鑒資料為主體,然后再在年鑒資料的基礎上不斷加以修訂、完善和補充,這樣必定會使我們的科技志編纂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充分發揮年鑒資料的全面性、系統性、連續性作用
第一,年鑒資料是各行業發展變化的年度綜合性概況資料。首先,在體現年度科技特色的情況下,收錄重要的發展數據,其中能夠系統反映貴州科技工作發展脈絡和重要普查的數據,注重事物連續性。使年鑒能夠系統反映科技行業主業發展的基本線索,特別是在一些涉及多個部門經濟綜合領域的發展情況,為科技志編纂的資料收集工作有一定幫助,為科技志撰寫全省科技行業發展的綜述提供了可靠的資料。其次,貴州年鑒中對科技行業發展過程中發生的大事、要事、新事、特事等都有比較詳細的記載,為第二輪《科學技術志》修志所需實用的資料提供依據。
第二,年鑒資料拓展了科技志資料的收集面。應加強調研類報告和社會調查報告的資料收集。貴州年鑒記載了黨政研究部門對熱點、難點和重點領域所展開的調研,所收集的資料均為一手資料,因此寫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可靠的材料,如《貴州年鑒》(2008年刊)“科學技術”中收錄了林樹森省長《把握科學內涵,找準奮斗方向,加快實現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講話;《貴州年鑒》(1991年刊)“科學技術”中收錄了貴州科委主任李恕和《充分發揮科技管理部門在“科級興黔”中的作用》,這些資料的收集,編輯進入科技志,能夠更好的體現志書“資治、教化、存史”的作用,為科技工作決策提供重要指導和參考價值。
第三,年鑒資料彌補科技志書時效過長的弊病。年鑒具有連續性的年度階段性資料的收集特點,如完成全省社會經濟發展五年規劃或科技工作發展五年規劃時一些綜合性的資料,黨政機關工作的匯總資料,對科技工作中一些重點工作的完工時的跨年度資料,對幾年評選一次先進的有關資料,在當地產生重大影響的科技事件(跨年的)資料。這些資料存史價值極高,是二輪貴州科技志書中的重要資料。《貴州年鑒》(1991年刊)“科學技術”收錄了“貴州省‘七五期間科技成果統計分析,對“七五”期間貴州省取得的科技成果作了全面統計分析記述。《貴州年鑒》(2011年刊)“科學技術”全省制造業信息化工作對“十一五”期間進行了全面的回顧總結。對跨年度的科技重點工作,除每年有相關發展動態條目外,每五年對整項工作作個總結,對重要普查的數據進行收錄。體現了貴州年鑒年度特色的情況下,注重事物連續性。這樣,就為科技志書的編寫準備了必要的資料。同時在重要普查數據方面,通過年度階段性數據每5年進行一次縱向比較,采用圖表等形式,由此反映出科技工作的發展過程、歷年的發展水平。二是可以通過進行一些橫排比較資料,放在全國的水平上比、與周圍省份比較,由此可以客觀、全面反映貴州當時的科技事業發展情況。
第四,年鑒資料為科技志提供了大量人物資料。很多地方的志書會嚴格遵守“生不立傳”的原則。而《貴州年鑒》與那些地方志書相比,人物傳的標準放寬了,生人事跡也可以載入。這樣更有利于在當年對當年的人進行記載,這樣的記在往往也會更加準確清晰,對科技志任務資料的補充起到很大作用。《貴州年鑒》中除了收錄那些歷史和逝世人物外,也會收錄那些在貴州省獲得全國表彰的先進人物,以及受到黨委和政府表彰的人物。另外,對人物的介紹不僅指人物簡歷,也包括人物的主要先進事跡。這樣能更全面地為第二輪《科學技術志》編纂提供豐富資料。
5 重視科技年鑒編撰工作,為續志培養和鍛煉了人才
在完成上屆修志任務后,部分老同志因為退休或離養而離開了工作崗位,還有一部分年輕的修志工作者因為被提拔或是轉崗,被分配到其它工作崗位,這就導致能夠留在修志崗位并且熟悉修志業務的人員極少,甚至有一些修志機構直接被撤并,這都為續志工作帶來一定困難。另一方面,修志工作對工作者的專業性要求比較高,但是這個崗位無權無錢,出政績慢,想干大事業的人和急功急利的人都不想干,而新招進來的新同志又不能盡快勝任這份工作。所以,要想穩定修志隊伍,培養更多的優秀后備人才,編撰科技年鑒是一種比較好的途徑。
重視科技年鑒的編纂工作,既可以基本上保留修志機構,又有利于方志與其它各個部分的合并,同時,對穩定修志團隊具有一定作用。編輯年鑒與修志工作相比,其內容少,時限短,并且編輯科技年鑒為續編科技志培養了更多人才。在完成上屆修志任務后,利用編輯科技年鑒的機會,一批新來的同志可以熟練掌握修志知識及基本功,業務水平也不斷提高。科學技術志和科技年鑒工作工程浩大,需要廣搜人才,得到多方面的支持,要有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作保證,并且有政府進行組織協調,才能既快又好地成書。
【參考文獻】
[1]錢曉琴.淺談年鑒如何更好地為第二輪修志服務[J].新疆地方志,2008,3:40-41.
[2]汪麗菁.簡述年鑒和地方志的編纂區別[J].黑龍江史志,2014,16:14-15.
[3]張鑫.地方綜合年鑒在二輪修志中的運用[J].新時期地方志理論與編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00,00:32-38.
[4]曾曦.年鑒應成為志書資料的可靠來源和依據[J].新疆地方志,2011,3:32-33.
[5]陸奇.論述方志與年鑒的工具書性質[J].黑龍江史志,2012,12:12-15.
[6]楊軍昌.略論地方志與地方年鑒的發展關系[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18(5):91-96.
[7]崔震.淺談年鑒的基本屬性及其應用[J].中國地方志,2010,9:53-56.
[8]周永達.年鑒為修志服務略論[J].黑龍江史志,2012,20:8-9.
[9]詹躍華.年鑒應為修志提供可用資料[J].新疆地方志,2010,3:34-36.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