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東偉(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520)
?
論體能訓練制定適合青少年籃球體能訓練方法
謝東偉
(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520)
籃球運動員要取得優異的比賽成績,必須在技能、體能、戰術、心理、智能上高度協調發展、其中體能是基礎,心理適應能力是關鍵。高職院校學生思維敏捷、活潑、好動,主動性、興奮性、適應性強,追尋新穎獨特、不拘一格,應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在籃球教學中,枯燥乏味的體能訓練,導致學生毫無學習欲望。通過游戲滲透,自覺將游戲思想和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學之中,可使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提高身體素質、增強體質、陶冶情操。應該運用傳統養生方法對體能訓練周期、運動負荷進行綜合治理。同時,應科學作息,合理進行飲食搭配,最終實現機能恢復并取得超量恢復的效果。
1.1研究對象
以體能訓練制定適合青少年籃球體能訓練方法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期刊網查閱和檢索大量關于體能訓練教學、醫學、運動力學、運動心理學、運動營養學等文獻資料,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1.2.2實驗分析法 采用歸納分析、類比分析等方法,對所掌握的資料進行整理,以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校籃球隊15名隊員進行體能訓練實驗,并進行邏輯分析探討。1.2.3 綜合分析法 把所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歸納、研究,并加以綜合性的闡述。
2.1體能訓練思想上不重視
訓練理念是訓練主體對訓練實踐及過程進行思維的概念或觀念的理性認識,是對訓練實踐的自覺反應,對訓練實踐具有指導性意義,沒有正確、先進的訓練理念指導訓練是無效訓練,甚至是破壞性訓練。國外籃球強隊對體能訓練十分重視,體能的訓練方法科學有效,通過合理的膳食營養搭配、蛋白質補充,可以充分細致到某一教練員練習運動員身體某一塊肌肉。我國籃球運動員水平不高,歸根到底是體能訓練過程中缺乏基礎力量的保證,僅僅依靠技、戰術訓練中實施、治標不治本、未能從根本上解決體能訓練的要求。
2.2缺乏訓練組織及科學訓練手段
我國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缺乏專業的培訓組織機構,許多籃球隊基本沒有專職的體能教練員,籃球管理中心僅對CBA教練員短期培訓,我國籃球體能訓練與世界籃球強隊差距甚遠;影響最終比賽成績和運動員有效發揮最大競技能力的定義模糊;重外部形式輕內在實質,這是導致我國籃球運動員競技能力停滯不前的根本原因;負荷強度缺乏科學設計,機體能力得不到刺激,無法實現專項提高及負荷適應。籃球比賽的實質是讓隊員充分得分、讓對手得不到分。攻守快速轉換、體能基礎是最強效保證,是保證其運動員穩定性的先提條件。體能訓練是集速度、力量、爆發力、對抗性為一體的高強度訓練的體現。我國體能訓練無針對性,一般體能訓練居多,專項體能甚少。
體能訓練是最大限度發揮籃球技、戰術的基礎。運動員只有具備良好的體能素質,才能保證大負荷比賽的需要,保持穩定性,將競技水平發揮到極致,才能配合其他隊員正確運用戰術,發揮個人技術,形成全隊的凝聚力、戰斗力。
現代籃球比賽激烈,速度、力量、耐力、爆發力能量消耗較大,我國體能訓練有氧能力訓練缺失。籃球運動員的腳步移動,肢體擺動等動作是由ATP—CP系統來供能,當機體負荷、高強度運動后,由糖酵解系統供能。有氧供能是無氧功能的基礎,提高有氧供能力能有效提高運動員長時間保持大強度運動的能力。
綜上所述,根據我國青少年的特點,培養籃球體能好手,可采取趣味性游戲滲透的方法,直接參與或間接塑造,培養學生產生訓練熱情。直接參與良性競爭分組比賽具體如下:中長跑、越野跑、爬山、連續400m跑、接力跑、設置各種橫線折返跑及“老鷹捉小雞”“抱團數數”等。隨著訓練水平的提高,每次間歇時間可進一步縮短。趣味性教學刺激學生神經中樞的興奮性,可提高學生練習的積極性。通過加大練習強度、減少練習失誤,可提高練習的質量效果。一定的運動負荷,能提高身體素質,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技術,在輕松、歡快的情境下完成練習,增強學習效果,提高教學質量。在間接塑造意志品質方面,高水平籃球隊必須具有良好的思想作風、心理品質、抗壓及適應能力做保障。應使運動員長期處于興奮狀態,增強對不同訓練環境的機體抗壓能力。如何使體能訓練事半功倍,將所具有的潛在性、儲備性能量發揮至頂,發揮團隊的最大競技水平。根據生物力學特征,有效掌握專項技術,可使運動過程中在某一關節處發力、用力達到最佳伸展。例如,半蹲比垂直起跳要高、運動員助跑起跳要比半蹲起跳高等。這是由于半蹲起跳重心低,下肢力量、屈膝和伸膝角速度大。高水平籃球比賽快攻配合中,離籃筐最近的球員接球后,以短時間、快速腳步調整,步伐、步頻巧妙結合扣籃得分。因此,游戲滲透可從思想上切實解決運動員主觀能動性。
在運動時體內環境和神經、免疫、內分泌等系統平衡被打破,在恢復期中應盡快、盡好得到恢復,從而提高機體的調節能力。
4.1體能訓練易產生疲勞主要原因
疲勞的產生與體內能量物質的過多耗竭或補充不足,血液酸度增加、機體缺氧等內環境機制的生理生化狀態改變,以及神經因素有關。疲勞產生機制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1)活動所需基質在耗竭;(2)某些代謝產物在肌組織中的堆積乳酸在體內的蓄積;(3)內環境穩定性失調,隨著排量的增加,伴有大量的滲透性變化,導致平衡移動,神經肌肉的興奮性,紅細胞和、容積和循環血量等改變,結果產生疲勞。

表1 “第一次體能訓練”調整期前后機能診斷統計結果

表2 “第二次體能訓練”調整期前后機能診斷統計結果
4.2科學制定體能訓練的恢復方法
4.2.1研究內容及實驗步驟 在學院2次體能訓練前的第8天進行生理機能測試,觀察運動量訓練后機體的機能狀態。實驗項目為:晨脈、訓練后及次日晨尿蛋白、血紅蛋白、縱跳高度、哈佛臺階試驗。
4.2.2體能訓練前2周內施加傳統養生手段和方法 (1)每次體能訓練后立刻進行人工10min按摩,由隊員之間互相進行。它可以增強神經系統調節機能,從而影響其他器官系統,使呼吸、循環等機能和物質代謝過程得到改善,增強肌肉的組織的營養,促進新陳代謝,使乳酸迅速排出體外而達到恢復疲勞的目的。(2)根據中醫理論子時(23:00~1:00)膽經最旺,凡在子時前1~2h入睡者,晨醒后腦清晰,氣色紅潤。反之,經常子時前不入睡者則氣色清白,特別是膽汁無法正常新陳代謝。子時前1~2h(21:00)睡前盆浴促進睡眠質量。因此必須在子時1~2h前休息。(3)經過膳食調查,依據項目特點、恢復期特殊要求、運動營養的原則和條件許可,對運動員制定營養配餐,要求運動員每日的飲食起居通過燉品、養生食膳獲得身體所需能源物質。選用高蛋白化合食品、植物性黃油、牛奶、牛肉、新鮮水果、蔬菜等。烹調必須符合恢復要求運動營養合理搭配原則。方法務必保持食品中的維生素和其他營養物質,防止營養成分流失,有效調節機體平衡。
4.2.3結果與分析 (1)結果。實
驗結果見表1、表2。(2)“第一次體能訓練”比賽前、調整期前后2次機能診斷的統計學處理結果(表1)表明,只有尿蛋白、血紅蛋白、縱跳、哈佛臺階指數有顯著性恢復(P<0.05)。(3)“第二次體能訓練”賽前、調整期前后2次機能診斷的統計學結果(表2)表明,調整后各項機能水平均較調整前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縱跳高度的增加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血紅蛋白及哈佛臺階指數有非常顯著性的恢復(P<0.01)。(4)通過我院15名隊員實驗數據表明:心率下降竇性運動徐緩反映運動員心血管系統能力增強,其他指數均有所提高反映籃球運動員通過科學作息及飲食搭配、按摩放松、傳統養生手段促進機能的恢復并取得超量恢復的效果。通過該實驗解決運動員體能高密度訓練所引起的疲勞,是解決身體機能恢復的有力方法。
筆者認為當前我國體能訓練缺乏專業的培訓組織機構。許多籃球隊基本沒有專職體能教練員,也沒有專業的營養師進行合理的訓練組織,沒有規范的膳食調理、飲食搭配。立足于本職工作及從事體育教學的經驗,依據高職高專學生身體素質特點,可使體能消耗能源物質在運動后得到超量恢復。因此,在高職高專應以游戲滲透、傳統養生綜合性恢復,因材施教、專業化、系統性、科學規劃、建立適合我國籃球未來發展的體能訓練模式,進一步合理劃分訓練周期、飲食結構、遵循循序漸進、強度遞進、因人而異原則。在高職高專應明確選苗方向、施苗過程每個環節、每個細節的科學培育手段,切勿拔苗助長。應加強訓練過程中監測與監控,長期對原始數據積累,定期分析,為我國輸送高水平運動員。
參考文獻:
[ 1 ] 劉丹.球類運動訓練理念批判[ M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 2 ] 鐘大鵬,張新運.運動性疲勞的產生與消除[ 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36(5):50-51.
[ 3 ] 陳永琛,大學生如何恢復運動疲勞的探索[ J ].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8(4).
作者簡介:謝東偉(1988~),初級職稱,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收稿日期:2016-02-28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51X(2016)04-1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