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花(四川音樂學院體育教研室,四川 成都 610021)
?
體育運動在促進藝術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中的運用研究
黃小花
(四川音樂學院體育教研室,四川 成都 610021)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文化水平的提高,社會對藝術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高,特別近年來國家提出了大力發展文化藝術,藝術院校的發展進入快速通道,藝術院校大學生群體空前擴大,因此保護藝術院校學生身心健康成為高校教育的重要課題。特別是由于社會、家庭、學校、個人對藝術院校大學生寄予了太多的厚望,所以藝術院校大學生在學習、生活、創作、表演、就業等方面承受著越來越大的社會壓力。2015年筆者對四川、北京、西安、云南、海南的5所藝術院校進行了問卷調查和現場走訪,發現不少藝術院校大學生存在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
藝術院校大學生作為長期接受藝術熏陶或者長期從事藝術工作的群體,不少人認為是非常輕松愉快的,很少有人認為藝術院校大學生存在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但是從媒體的報道中我們會時常發現各地藝術院校都有大學生因為心理問題導致違法犯罪、輕生、自殘等現象。例如,北京某音樂學校學生聚眾吸毒,四川某藝術學院學生抑郁自殺,西安某藝術學院學生交通肇事故意殺人等,血淋淋的事實在提醒我們,必須關注藝術院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2015年筆者對5所藝術院校8大專業類300名藝術院校在校大學生進行了大學生人格問卷(CPI)調查和走訪。現將統計情況進行分析。(表1)
從表1可以看出,約有18%的藝術院校大學生存在心理障礙,有34%的學生處于亞健康狀態,總體上藝術院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接近其他普通高校。
從表2可以看出,藝術院校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符合潮流,價值取向明確,但是對自己日常行為能力控制力比較差,情緒波動大,對社會認知和自我認知還存在一定的偏差。

表2 心理問題調查統計

表3 不良心理調查統計
從表3可以看出,藝術院校的大學生的心理障礙表現是多方面。
為了更好地了解藝術院校大學生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狀況,我們走訪了大量藝術學院的老師,查閱了相關資料,得出藝術院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普通院校大學生的心理除有共性之外,其心理還有一定的特殊性。
1.1學生社會活動能力強,情感豐富,缺乏理性思維
藝術院校學生一般都是從小受到藝術的熏陶,一般來說情感比較豐富,心思比較細膩,喜歡追求浪漫和時尚,有獨特的個性,相對比較單純。不少學生在讀書期間都在進行演出、創作等社會實踐,所以社會活動能力比其他普通高校的學生強,但是很多學藝術的學生因為專業集訓,耽誤了文化課的學習。不少藝術院校學生的文化課基礎差,對社會現象理性分析不足,所以看問題片面,處理問題簡單。西安某藝術學院大學生交通肇事故意殺人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1.2自負與自卑相互交織,情緒不穩定
藝術院校的學生喜歡追求新奇,強調個性和自我意識,表演欲望相對強烈,骨子里自我意識比較強,一般在家庭或者當地都小有名氣,長期得到父母的寵愛,所以時常比較自負。但是到了藝術院校,面對全國各地藝術優等生,發揮不出自己的優勢,得不到老師的寵愛,自信心就會遭受到一定打擊。不少學生認為家長花費了大量人力、財力和精力來培養自己,自己不能出頭人地,所以對自己又很失望,各種焦慮、緊張、壓抑導致不少學生又顯得自卑。少數學生因為找不到情緒宣泄的地方,也不善于調節出現的生活矛盾,所以通過各種夸張的手段來掩飾自己的不足,嚴重者還會出現人格分裂等癥狀。四川某藝術院校一名鋼琴專業學生就是因為心理沒有得到合理調適,所以選擇了跳樓自殺。
1.3藝術院校“師徒傳授”的基本教學模式使學生缺乏時間觀念和規則意識
對于大多藝術院校學生來講,到學校學習的是藝術技能,比較看中專業的學習,忽視文化課的深度學習,所以給人們一種“拜師學藝”的印象。藝術學院因為專業教學緣故,教學時間、教學地點時常根據個人的因素安排,所以少數藝術學院的學生缺乏一定的時間觀念,外面的人就覺得藝術院校學生很自由散漫。專業老師在教學中比較重視學生的個性發揮,尋求的是藝術靈感,強調的是打破常規,所以藝術院校的學生普遍缺乏規則意識,大家對藝術院校學生產生荒誕、怪異的行為就不難理解了。
體育運動在促進藝術院校大學生增強學生體制、加強學生自我調節和積極心理干預。
2.1增強學生體質,為心理健康創造良好的物質條件
從生理學角度來看,科學合理的體育運動會使人體產生一種稱為安多啡的荷爾蒙物質,也稱“腦內嗎啡”,這種物質就好像安神劑一樣能令人感到愉快。同時,體育運動能促進人體激素的分泌,可以幫助人體蛋白質的合成,這些物質的形成能使人體的情緒得到控制,大腦智力開發有物質基礎。體育運動不僅強身健體,而且還可以利用體育運動的磨煉來鍛煉人的意志力、自制力、承受力,可以增強人的自信心。
2.2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提高自我調節能力
體育運動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健身意識,還能培養學生運動技能和運動規則意識,強化學生的團隊精神和遵紀守法的意識。體育運動大多是集體性、對抗性的活動,在活動中有明顯的情緒體驗和意志表現,自己修養的好壞在對比中明顯表露出來。為了適應團隊協作,學生便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修正自己的認識和行為,使自己成為符合團隊需要的人。體育比賽有輸贏,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挫折承受能力;體育比賽有競爭,可以培養勇于進取的精神;體育運動有對抗,可以隨時修正自己的行為。通過參與體育運動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塑造健全的人格,能夠抗擊各種壓力。
2.3對心理障礙、心理疾病進行積極心理干預和疏導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體育運動對心理的干預疏導是通過“身體教育”來完成“身心健康”,因此體育運動對心理干預疏導既是一種行為指導,也是一種認知指導,對學生要從分析認識、行動干預、客觀評價、鞏固發展步步推進。不同的體育運動能給不同的人帶來不一樣的情感體驗,對學生要做到關心、關懷、尊重、保護。挑戰性的體育運動可以消除自卑,培養自信;難度大、有技巧性的體育運動可以打擊自負;激烈的體育運動,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從而消除不安、緊張,提高心理適應能力;有氧體育運動可以調節自己的情緒,消除疲勞,緩解抑郁、焦慮和其他心理障礙等。通過不同體育運動可以塑造良好心理素質。
藝術院校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亞健康問題是多種多樣的,體育運動是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我們要在充分了解藝術院校大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和藝術院校辦學理念、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遵循體育運動的科學方法,有針對性地開展體育運動來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3.1加強體育設施的投入和體育教學的保障
藝術院校普遍存在場地不足,經費不足,體育設施結構不合理、體育設備管理不規范等問題。藝術院校要充分開展體育運動必須先保障場地和設備,同時要對設施設備規范管理,絕不能讓體育設施設備閑置浪費。
3.2加強藝體互動,降低運動風險
在調查走訪中,有75%的學生認為學校開展的體育運動單調枯燥;有24%的學生認為體育運動有受傷的可能,如果受傷會導致無法進行專業課的學習或影響表演創作。因此,藝術院校的體育教學要根據藝術院校學生的特點開展創新,要做到以下幾點:(1)減少身體對抗性強、容易受傷的項目,增加一些簡單、科學、有趣,能塑造形體、培養氣質的體育項目來吸引他們參加。(2)結合藝術專業特點進行導入,要將音樂、舞蹈、游戲、多媒體視聽等融合到體育運動中,讓學生覺得實用、有用、可用。(3)加強心理健康知識學習研究,有針對性地開展體育運動,培養學生的規矩意識和規則意識,通過體育運動的新教學,正確引導、塑造學生的心理品格。
3.3積極開展體育社團活動,創造體育運動氛圍
藝術院校場地小,體育運動可用空間明顯不足,藝術院校要推動院系、教學部門、管理部門、服務部門的合作,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時間、空間、場地來開展體育社團活動,豐富體育活動參與方式,有效提高體育場地、設施的使用率,拓寬體育活動范圍。開展體育社團活動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人際交流平臺,這樣可以有效增進友誼、放松心情、陶冶情操、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體育運動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明顯的作用。我們要充分地把體育運動與藝術結合起來,增強體育運動的酷感、美感,最好能與相關藝術專業結合起來,積極推動體育的實用性,用體育運動對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來調節藝術院校大學生的心理狀態,讓他們在體驗愉悅的同時,強化體育運動對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最終達到讓藝術院校大學生的德智體美勞能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 1 ] 賈靜,劉廣斌.論體育教學對藝術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J ].中華現代臨床醫學,2005,3(14).
[ 2 ] 黃健.論體育運動對藝術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J ].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1,17(5):95.
[ 3 ] 季曉輝.試析我國高等醫學教育學制的演變及發展趨勢[ J ].江蘇高教,2004(1):39.
[ 4 ] 王衛平.我國高等醫學教育層次及學制問題的探討[ 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7):19.
作者簡介:黃小花(1981~),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基金項目:四川音樂學院課題(編號:CY2015050)。
收稿日期:2016-03-13
中圖分類號:G812.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51X(2016)04-1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