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冠(廣州體育學院,廣東 廣州 510500)
?
珠江三角洲地區異地務工人員子女學前體育教育現狀及未來發展走向的研究
徐 冠
(廣州體育學院,廣東 廣州 510500)
學前教育是基礎性的公益事業,是教育公共服務的起點和開始,其成敗決定了后續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更對我們事業的接班人的素質具有很大影響。因體制之弊、觀念的影響和經濟發展不平衡以及由此不平衡導致的社會各階層各地區各項事業發展的差異,使得這一利國利民的巨大工程實際存在不少問題。以經濟相對較發達的珠三角為例,近年來就出現了不少當地教育系統因身份和地位差異而予以不同社會成員子女差別對待的學前教育現象。這些現象具體表現在珠三角當地社會各階層成員子女學前體育教育存在差別,但更明顯地表現在當地學前教育系統對異地務工人員子女的學前教育的差別對待上,也正是因為后者更為典型,因此筆者便就此為題展開研究。
一般而言,中國人接受的教育大致分為: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5個階段,如表1所示。這其中,學前教育處于整個教育體系的最基礎階段,接受該階段教育的孩童年齡在0~6周歲之間,集中分布在3~6周歲時期。根據皮亞杰認知理論,3~6周歲是孩子們形成元認知的時段,也就是為具體運算以及抽象運算奠定基礎的重要時期,在這一該階段,兒童們通過大量接觸外部世界,建構各種客觀實在影像,并在大腦中投射下最初級的原始圖像,也為即將到來的認知階段提供圖式儲備,故而這一時段身體各項機能的協調發展最為關鍵,因此孩子們的體育教育也就極為必要,而由于遺傳和環境的差異,孩子們的身體狀況必然千差萬別,因此針對性和個性化的體育教學實屬必要。需要先申明的一點是:本文所討論的學前教育僅僅指在幼兒園這一正式場所接受的教育 。

表1 我國教育階段的劃分
由于學前教育在我國并未實現免費制度,因此該階段的教育實際上是有償的。目前,我國學前教育分為公辦、社會辦學和公私合辦3種辦學形式。而無論是何種形式的辦學模式,都存在教育資源分配失衡的問題。和其他階段的教育形式基本一致:孩子們接受學前教育的質量層次同其父輩的社會地位和家庭收入大致相當。簡單來說,社會地位和家庭收入越高的幼兒,他們所接受的學前教育水平也就越高;反之,父輩越是處于社會底層的幼兒,他們所能接受的學前教育質量和水平就差,有的子女甚至并未受過正規的幼兒園教育。從學術研究的倫理視角看,由于考察每個幼兒的家庭出身并不是一件符合常規的事情,但幼兒所在家庭的收入卻可以大致推算出來,且在幼兒園里父母具有特殊身份的畢竟是占少數,因此家庭收入實際上可以作為孩子們所接受的學前教育質量和水平的重要劃分指標。而劃分的標準則要綜合考慮各方因素。
廣東省從2015年5月1日起開始實行最低工資標準,將不同城市工資水平分為4個等級,如表2所示。需要說明的一個問題是,這是當地政府部門對當地所有行業基本工資水平經過測算,并認真調研了當地最低生活消費水準之后得到最低工作指標??紤]外來務工人員的實際工資水平,以及他們的對薪水的期待,以及廣東省2014、2015公布的異地務工人員2年的工資水平統計數據,我們得知表2所列城市中,外來務工人員的工資水平集中分布在當地最低工資水平的2.2~4.5倍,核算后剛好在3500~5500元人民幣之間,由于我們計算的家庭收入,通常有子女的異地務工人員都是兩夫妻一起的,而男人工資水平大約是女人的1.5~3倍,故綜合考慮上述數據即相關統計數據,我們認為5000元人民幣和8000元人民幣可以作為劃分家庭首日的2條分界線,它們同時也是劃分子女學前教育質量的分界線。

表2 廣東省最低工資標準
2.1家庭收入低于5000元人民幣的異地務工人員子女學前體育教育現狀
家庭收入在5000元人民幣以下異地務工家庭,能用于子女幼兒學前教育的資金在500元人民幣左右,故其子女在珠三角地區能夠接收到的教育情況大致和當地農村幼兒一致。表現為:(1)父母總收入低于5000元人民幣的學前兒童要么直接沒有參與當地的學前教學,而是在家鄉所在地由爺爺奶奶或是其他監護人照管,其體育教育是非專業的,主要通過干農活的方式實現對身體的鍛煉;(2)接受1年左右的學前教育,其體育鍛煉由于缺乏專業教師和相應的體育設施,因此缺乏針對性,因此在某種程度上,這部分孩子的體育鍛煉甚至不如未上學的孩子。
2.2家庭收入在5000~8000元人民幣的異地務工人員子女學前體育教育現狀
家庭總收入在5000~8000元人民幣的,能用于子女學前教育的資金在600~900元人民幣這一區間,這部分異地務工人員的子女基本上選擇在務工當地就近接受學前教育,但是受制于經濟條件,能接受的一般是較低層次的教育,其水平大致相當于當地城鎮普通職工家庭幼兒的學前教育水平。這部分孩子的體育教育一般由幼兒園規定并提供,在實現和促進異地務工子女幼兒階段健康成長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問題同樣不少,主要表現為“學前體育教育觀念淡薄、發展滯后”“不成體系,內容單一,手段粗暴”“師資缺乏、教學條件,如專門針對幼兒的體育設備資源稀缺”和“教學小學化”等。
2.3家庭收入高于8000元人民幣的異地務工人員子女學前體育教育現狀
家庭總收入高于8000元人民幣的,能用于子女學前教育的資金大幅增加,在900元人民幣/月以上,其子女通常會有一個較好的學前教育,上學的年限在2~3年,且接受的體育教學和當地城區中上家庭的孩子相差不大。我們說月支付1000元人民幣每月以下的教育,要研究的主要是有無的問題;而超過了1000元人民幣/月之后,我們則傾向于探討其教育的質量問題了。調查顯示,這一部分幼兒的體育教育,學校有相對明確的針對性和個性化的體育課程和鍛煉項目。相對而言,由于這部分就讀的幼兒園基本上占據了當地學前教育資源的90%以上,因此,這部分幼兒體育教育師資力量雄厚,國家、社會、學校以及最重要的家庭都能夠充分意識到體育訓練對于孩子順利成長的重要性,因此在這一階層中,體育教育質量和水平相對較高,可以說是代表了珠三角地區未來學前體育教學的方向和趨勢。
在珠三角地區,外來務工家庭中家庭月收入5000元人民幣以下、5000~8000元人民幣和8000元人民幣以上的家庭大約是20%、60%和20%。應該說,前一個20%代表當前該地區最落后的學前教育現狀,幾乎是所有學前教育問題高發的階層,我們將他們設定為第3等級;中間的60%則是珠三角當前主流的學前教育現狀,是機遇與問題并存的階層,我們將他們歸為中間階層;而后一個20%則代表著株三角地區學前體育教育的發展趨勢,其學前體育教學水平是優勢多與問題的教育模式,也是另外2個階層的努力方向。也就是說,我們并不認為家庭收入高于8000元人民幣的異地務工人員的學前體育教學就已經盡善盡美了,而是說它是下面2個階層的階段性努力目標,而對于第一等級而言,他們的努力方向有待于有識之士研究國內外先進經驗,結合我國現狀,給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改善目標。文獻資料顯示,未來珠三角的異地務工人員子女的學前體育教育發展趨勢大致表現如下。
3.1與當地居民一樣接受學前體育教學
受體制尤其是與戶籍制度掛鉤的相關制度所限,異地務工子女和當地居民子女之間,在受教育權上實際存在一系列不公平的問題。但是隨著戶籍制度的改革,以及“以人為本”理念的深入貫徹,讓一切人享受經濟發展和各項事業進步所帶來的成果是大勢所趨。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的珠三角乃至整個中國,教育資源的均等化和教育機會的公平必然成為趨勢。2008年、2010年、2012年和2014年,廣東省政府、廣東省教育廳以及地市級教育部門針對當地外來務工子女教育問題,相繼出臺《廣東省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暫行規定》《廣東省十一五教育規劃綱要》《深圳市外來務工子女入學管理條例》《廣州市外來務工子女學前教學暫行規定》《廣東省教育資源均等化改革方案》等文件,高度重視和大力推進珠三角區外來務工子女教育發展,這其中有不少是專門針對學前體育教育的,集中表現為“轉變觀念”“逐步準入”“均等化發展”。
3.2各階層更加重視學前體育教學,教學理念更加先進,課程體系更加完善
珠三角是我國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因此其教育改革觀念的革新也是相對較快的。以外來務工家庭為例,他們對于子女學前體育教育已經從開始的“沒什么必要,浪費時間和金錢”轉變為“身體是基礎,搞好體育,增強體質是至關重要的”。而社會上,也逐步形成了將文化知識學習和體育訓練同等重視的意識,部分學者更是加大了研究力度,有人甚至認為在學前教育這一特殊的教育階段,身體素質的養成比文化知識的接受更為重要,這在兒童肥胖等各種不利于今后成長的社會問題大量出現之后有更多人的認可。而在體育教學理念方面:已經逐步由之前的標準化團隊訓練變為個性化、針對性的培訓項目,是專門針對個體的體育教學,課程體系也越發完善和健全。
3.3投入更加豐厚,教學硬件和軟件更加完備
隨著觀念的改變和相應教學體系的逐步設定和完善,國家、社會、幼兒園和家庭已經逐步開始投入較大數量的資金來進行學前體育教學,為幼兒的體育教育提供了物質基礎,也給課程體系的評估和重新設計提供了資金可能。在此基礎上,有更多的專業而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加入到幼兒體育教育工作中來,從而實現教育硬件和軟件的完備化和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珠三角地區外來務工子女學前體育教育按家庭收入的差異分為5000元人民幣以下、5000~8000元人民幣和8000元人民幣以上3個等級,處于不同等級的家庭,其子女的學前教育情況也就不同。其中5000元人民幣以下的家庭,對子女學前教育并不夠重視或是沒有多余的經濟能力支持子女的學前教育,因此存在未接受學前體育教學,或是年限較少以及水平較低的問題;而家庭收入在5000~8000元人民幣的家庭,他們對子女的學前階段體育教學的必要性有一定的認識,但是他們更傾向于讓孩子多接受一些文化知識,因此出現了諸如學前教育小學化,導致體育訓練時間極度不夠的問題;家庭收入在8000元人民幣以上的家庭,其子女學前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相對最高,也最科學和合理,是整個珠三角地區未來一段時間的趨勢和指向,另外2個階層應努力向他靠近。
參考文獻:
[ 1 ] 陳燕華.廣東省人口年齡結構變動的經濟效應分析[ D ].廣州:暨南大學,2013.
[ 2 ] 沙莉,龐麗娟.明確學前教育性質,切實保障學前教育地位:法國免費學前教育法律研究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J ].學前教育研究,2010(9):3-8.
[ 3 ] 楊?,?學前教育的公平理念及其實現路徑:基于學前教育法的思考[ J ].現代教育管理,2012(03):40-44.
[ 4 ] 李江.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幼兒教師專業素質的變遷研究[ D ].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5.
[ 5 ] 徐瑩瑩.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學前教育性質的反思:基于新中國成立以來學前教育相關政策文本的分析[ J ].文教資料,2015(16):146-148,159.
作者簡介:徐冠(1985~),助教,碩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思政類。
收稿日期:2016-02-23
中圖分類號:G87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51X(2016)04-1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