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電性墨水形成電路布線
近日,日本山形大學有機電子中心教授時任靜士開發出了通過在三維表面上印刷具有導電性的墨水來形成布線的技術。利用印刷來形成電子電路的技術,在設備初期投資、材料使用量、能耗及生產效率等方面具有優勢,作為電子器件的高效制造方法近幾年越來越受關注。
利用活細胞制作3D打印“墨水”
近日,哈佛大學Lewis實驗室研究出3種生物“墨水”,第一種墨水含有細胞外基質,第二種墨水包含細胞外基質和干細胞,第三種用于打印血管。打印血管的“墨水”屬性非常特殊,它們在冷卻之后將會融化,只留下由內皮細胞長成的人工血管壁。利用這3種墨水能打印出維持生物學功能并可以存活超過6個星期的組織。
富有創意的UFO牛奶包裝
近日我們看到來自國外一所設計公司Imedia Creative Bureau設計的牛奶包裝。銀灰色的UFO是牛奶瓶的蓋子,瓶身則被制作成UFO投下的光束。瓶子上的奶牛被向上吸引。這樣富有創意的包裝設計,既可愛又相當逗趣。喝完了牛奶,這個瓶子還可以留下來當水杯,或者是當擺設。是不是超棒的idea呢?
可水洗標簽膠環保再生新潮流
廣州正邦化工公司近日發布了新型環保標簽膠產品——水洗標簽膠。這款環保型水洗標簽膠是熱熔壓敏膠領域的新秀。其主要特點是:常態下對各種基材都有著良好的黏性,但在堿水中,卻能快速分解使黏結物完全分離。基于這種特性,這種黏合劑成為了理想的環保型標簽背膠,粘貼在可回收的包裝材料如玻璃酒瓶、PET瓶、冷凍食品盒、紙箱板等材料上,用過后將材料置于堿水中,標簽就會自行脫落,再無膠黏劑殘留,清洗完的材料可直接投入再生產。
印刷技術制備可穿戴傳感器
近日,中科院化學研究所突破傳統印刷技術中模板和精度的局限,利用微米柱陣列作為“印版”,與含有納米顆粒的“油墨”及柔性基材構筑了類似傳統印刷過程中“印版、油墨和紙張”的三明治結構。隨著溶劑的揮發,“氣、液、固”接觸線有序收縮,納米顆粒在基材上組裝形成周期與振幅精確可控的微米乃至納米尺度的導電曲線陣列,進而得到對微小形變有靈敏電阻響應的傳感器。將傳感器貼在被監測者的皮膚上進行數據采集與分析,可以實時監測不同環境和心理條件下人體體表微形變的相關生理反應(如復雜表情的識別),并有望應用于脈搏監測、心臟監護和遠程操控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