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霖峰 陸建隆
(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7)
?
基于裁判員視角談“青年物理學家辯論賽”的指導
蔣霖峰陸建?、?/p>
(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江蘇南京210097)
摘要:本文從裁判員的視角,對如何做好JSYPT正方、反方和評論方角色以及提高臨場應變能力進行探討,建議正方根據賽題種類設計正方匯報,反方在提問環節宜選用判斷性問題,討論環節應巧妙設計使其內容飽滿、主題鮮明,評論方在報告中應針對正、反方平均用力.
關鍵詞:JSYPT;評分要點;指導策略
1JSYPT賽事簡介
江蘇省青年物理學家辯論賽(簡稱JSYPT)借鑒國際青年物理學家錦標賽(簡稱IYPT)組織比賽,采用團隊對抗的模式,每個代表隊由4至6名學生組成,每場比賽會有三支代表隊參賽,分別作為正方、反方和評論方參加,每個代表隊每場要經歷3個階段的比賽,依次承擔以上3種角色,所用賽題也全部取自同年度的IYPT賽題.JSYPT在培養高中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語言表達和辯論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加強不同學校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友誼等方面取得了較大成績.不過從具體比賽情況來看,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參賽學校師生對該比賽的要求沒有吃透、學生實驗工作不足、合作交流不暢、臨場應變能力較低以及學校老師指導賽前準備的經驗缺乏等.
2對JSYPT中正方的指導
2.1正方報告環節是每場比賽的核心
每場比賽正方將有12分鐘進行正方報告、2分鐘接受反方提問、至少10分鐘與反方討論、最多3分鐘接受評論方提問以及2分鐘進行最后總結.其中正方占據完全主控地位、用時最多的便是正方報告環節,其作用是陳述正方的研究過程與結果,反方及評論方將針對正方的陳述報告提出質疑并與其討論,因此正方報告的質量高低對比賽精彩程度有重大的影響.
2.2正方得分要點
正方選手是每場比賽的核心人員,正方選手的表現也是裁判關注的焦點,裁判給正方的打分主要依據選手的前期實驗成果、現場的語言表述以及應對反方質疑時的臨場表現.正方在比賽的過程中應注意確保匯報內容切題、使用概念正確、對現象解釋合理、所運用的探究方法具有科學性;匯報過程中要表達清晰、富有邏輯性、著重體現己方實驗過程的創新性;在討論環節做到思維敏捷、注意風度.
2.3正方報告環節常見問題及解決策略
部分正方選手在報告過程中并未將自己對題目的理解、理論分析、實驗設計、理論與實驗的匹配情況以及結論等有條理地展現出來,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匯報經歷導致的.其實,JSYPT的賽題可以分為優化類賽題、解釋性賽題與探究性賽題,根據賽題所屬類別的差異可以設計不同的匯報過程.
如2015年JSYPT第9題屬于優化類賽題,題目與氣墊船相關,將一張CD和一個充滿氣的氣球通過一根管子相連接,可以制成一個簡易氣墊船模型.釋放氣體可以抬高裝置使其受較小的摩擦力在平面上滑行,研究相關因素是影響“低摩擦”狀態的時間.該賽題報告流程可為:賽題分析、CD盤“低摩擦”運動的展示、對“低摩擦”運動的定義、猜想影響“低摩擦”運動時間的物理量、取最關鍵的因素并實驗驗證、分析誤差(主要針對舍去的因素)、總結因素、確定在何種條件下CD盤能進行更長時間的低摩擦運動.而針對解釋、研究類題目,如2015年JSYPT第4題涉及液膜電機:在一個平面框架內形成一個肥皂膜,將其放入一個方向與膜表面平行的電場內,并讓一股電流通過這薄膜(如圖1).這個薄膜會在其平面內會發生轉動,研究并解釋這個現象.研究報告流程可為:賽題分析,液膜旋轉的初步現象,根據初步實驗發現液膜旋轉條件、漩渦形狀和旋轉特征(角速度)等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對該現象的理論分析與預測,對以上三個方面進行具體的實驗研究并展示具體實驗數據與結論、誤差分析,總結液膜電機的運作機理和主要影響因素等.

圖1
3對JSYPT中反方的指導
3.1反方提問與討論環節是展現反方能力的最佳契機
通過正方主控選手12分鐘的表述,反方已經大致了解正方對課題的理解、研究的過程以及研究成果,同時對正方的研究也有一定的疑問,比如物理模型假設、參數選擇、變量控制、誤差分析以及研究結果的合理性等,這些疑問需要通過提問環節得到答案,從而在反方報告環節對正方進行客觀、公正、具體的評價.而對正方來說,也要通過回答反方提問來完善對研究工作的表達、規避一些如理論基礎不足、實驗條件有限以及研究時間倉促帶來的研究工作中的“瑕疵”.
討論環節是該項比賽的一大亮點,是其他學術比賽中都沒有的一個環節.該環節旨在考查正反雙方對賽題所要求目標與正方所做工作達成的理解、把握、科學、合理等方面水平,通過討論讓大家加深對賽題目標的理解,拓寬該賽題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展現進行該項研究的魅力,體會科研訓練應遵循的方法以及面對復雜問題處理的技巧.討論環節表現的好壞直接影響整個比賽的精彩、激烈程度,同時影響到正、反方的得分.
3.2反方得分要點
反方角色的設置體現了JSYPT比賽的對抗性,提問環節和討論環節質量高低取決于反方對正方的質疑能力,反方提問的質量、對討論環節的控場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均是裁判給反方評分的要點.反方在比賽過程中應注意抓住關鍵點進行提問和討論,不對實驗細節及邊緣問題過分追問,反方在報告中正確客觀指出正方不足之處,能發現并總結出正方探究中的重要瑕疵,表達簡潔明了,能用最精煉準確的語言向正方提出質疑.
3.3反方提問環節常見問題及解決策略
筆者在執裁過程中發現相對國際比賽(IYPT)和中國大學生物理學術競賽(CUPT)來說,在JSYPT中很少有反方能將提問環節處理得當、從而提問表現非常精彩的例子,主要問題表現在反方所提問題過于模糊、針對性不強,提問敘述過多、表達不夠準確、問題指向不明,使對方不知如何回答等,究其原因可能是反方對正方報告理解不到位,或是沒有搞清提問環節與討論環節的區別.如何更好利用這個環節?需要反方掌握一定的提問技巧,提問環節的問題需要正方簡要回答,討論環節的問題需要正方較詳細地回答.所以想提高提問的質量就要減小問題回答時間以增加問題數目,比如選擇性問題、判斷性問題,這需要反方在比賽前針對自己的選題設計好要問的問題,在正方報告的過程中對這些問題進行篩選和補充.
3.4討論環節常見問題及解決策略
平心而論,JSYPT的討論環節相對來說質量不算高,但也發現一些綜合素質優秀的同學在一些討論環節表現很好.和CUPT的討論環節對比發現,JSYPT的問題主要是用時不滿或者討論的主題意義不大.考慮到高中生的現有學科水平,雖不能強求每一支隊伍在討論環節找到有意義的主題并對其深入討論下去,但是討論技巧的掌握依然能夠增加比賽的精彩程度.
裁判在賽場中希望看到正反方就對賽題有推進作用的主題進行討論,而不是針對某一個不重要的細節進行反復、沒有意義的回答.其實從反方提出的問題就能看出反方對某個賽題是否理解透徹.在第三屆JSYPT比賽中,筆者對一場第13題磁力擺的討論環節印象深刻,題目如下:制作一個自由端有一個小磁體的輕擺,邊上放一個通有頻率遠高于擺的固有頻率交流電的電磁鐵,可以導致擺的不同振幅的無阻尼振動,研究并解釋這個現象.反方在討論環節中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正方可否簡要概括出輕擺能做無阻尼振動的原因?這個問題看似只是把題目重復一遍,但筆者認為這個問題質量較高,因為這是賽題最本質的問題,反方在討論環節的開始就將這樣的問題拋給正方,既能試探出正方對題目的探究程度,也能讓裁判刮目相看.所以在討論過程中,反方要多提對賽題有推進作用的概括性問題.
在此基礎上,反方還要注意自己討論主題的條理性與內在邏輯性.反方不妨將所需探討的問題分成理論和實驗兩個方面,在討論過程中按照一定順序與正方進行討論,例如先討論理論方面的問題,再進行實驗方面的討論,理論與實驗方面中的子問題之間最好有所聯系,形成有邏輯性的問題串.
4對JSYPT中評論方的指導
4.1評論方的評價功能
根據比賽進程,評論方出場時間只有7分鐘:3分鐘的評論方提問、正反方回答環節和4分鐘的評論方報告環節.在這7分鐘時間里,評論方沒必要將賽題的研討推進一步,關注點一般放在對正、反雙方表現的評價以及對整場比賽的宏觀評價.
4.2評論方得分要點
評論方的作用是客觀、公正、具體、準確地評價正反雙方的表現、正反雙方討論的內容質量和精彩程度.裁判給評論方打分時主要考慮評論方對比賽的評價是否客觀、公正、具體.由于出場時間較短,在裁判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來獲得高分不易,但通過中規中矩的表現獲得不錯的分數相對比較容易,這就要求評論方在比賽過程中,就題目中的關鍵問題向正方和反方提問,最好能提出正反方均沒有關注到的關鍵問題,評論方匯報環節能準確客觀、具體地指出正反方比賽過程中的優缺點,最后能給本階段比賽作完整的回顧與客觀評價.
4.3評論方報告環節常見問題及解決策略
評論方報告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對正方評價過多,而忽視對反方表現的評價.其實在這4分鐘的時間里評論方需要評價正方的PPT制作、語言表達、實驗設計與結果、理論與實驗符合情況、討論環節表現等,評價反方的提問質量、反方報告和討論環節表現等,此外還可以對整場比賽情況作出評價.評論方除了與反方一樣要注意表述具體客觀外,還要在報告過程中兼顧正方與反方,只注意正方、忽略反方的行為會給評委留下提問不全面、不平衡的印象.
5小結
最后,作為團隊學術對抗賽,一旦正式比賽中主控隊員出現思維盲點、問題準備不充分、討論偏離主題等情況出現時,其他隊員可以及時有效地通過遞小紙條等方式給予幫助,這樣一種良好的團隊合作不僅利于主控隊員更好發揮,更能給評委留下正面印象.
JSYPT比賽的創辦為中學生接觸物理、學習物理、探究物理提供了新的平臺,我們在充分認識到JSYPT所蘊含的豐富教育價值的同時,亦應反思為何只有頂尖中學前來參賽的現狀.究其原因,一是賽題本身具有難度高、綜合性強等特點,另一方面可能是部分學校和學生對該賽事了解不夠,對“學術辯論”有所畏懼.通過對比賽的介紹及比賽技巧的探討,筆者希望參賽學校能夠提升辯論質量從而獲得更滿意的成績,同時也希望能吸引更多學校參賽.
參考文獻:
[1] 李川勇,王慧田,宋峰,劉玉斌,孫騫.中國大學生物理學術競賽及其對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作用[J].大學物理,2012,(5).
[2] 周建華.中學學術辯論賽實踐探索[J].創新人才教育,2014,(6).
[3] 曹先辰.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開展IYPT教育的初探[D].南京師范大學,2014:67-70.
[4] 陳晨,陸建隆.IYPT賽題解決中的多因素分析及對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啟示[J].物理教師,2014,(10).
①名師簡介:陸建隆(1962—),江蘇常州人,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高考物理命題、物理課程與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