雋秀
孫思邈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和藥學家,素有“藥王”之稱,被后世醫家奉為醫神。孫思邈行醫80余年,撰有《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等醫學名著。在他的著作中關于如何養生保健、祛病強身、延緩衰老等問題都有著豐富的論述。
孫思邈認為造成人體過早衰老的原因有兩點:一是先天稟賦。先天稟賦的充足與否完全取決于父母的精、氣、神是否充足。二是后天調養。情志不遂、飲食不節、起居無常、勞損過度都是造成后天失養的重要因素。孫思邈認為先天稟賦的充足與否是不可控制的,而后天的保養才是養生的關鍵所在。那么,孫思邈有哪些養生之道呢?
保精神孫思邈非常重視保養精神。他主張無論是喜怒哀樂,均須適度,尤其要戒大喜、大怒、大憂、大悲、大恐、大驚,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注意保持平靜的心理狀態和精神狀態。
護元氣中醫認為元氣是生命之本。人體的元氣充足則健康,元氣受損則生病,元氣耗盡則死亡。在元氣充足的情況下,人體的氣血運行就會十分順暢,各個臟腑器官均可得到充分的滋養,生命力就會很旺盛。因此孫思邈認為,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以不傷元氣為基本原則。
養形體孫思邈始終堅持規律的起居生活。他清晨進山采藥,傍晚在田間散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強調“起居有常,不妄勞作”。
練導引從字面上來看,這里導引一詞似乎是專指氣功導引,實際上它指的是體育鍛煉。養生之道在于堅持運動鍛煉,但應注意量力而行。
善飲食孫思邈認為飲食不當最易損傷人的精氣神,他也相信五味不能過多偏食某種味道。孫思邈主張飲食調養,果蔬菜肴應多樣化。孫思邈常吃的主食有大米、小米、小麥、玉米、豆類等七八種之多經常變換著吃。另外,他主張吃飯時應細嚼慢咽。
食藥餌孫思邈肯定服食藥餌在養生中的積極作用,他認為根據不同的季節服用預防風疾、祛暑、補氣的藥餌是很必要的。同時,孫思邈對服食藥餌的態度是慎重的,他主張在生病時最好先用食物治療,萬不得已時再使用藥物治療。在用藥方面,主張用藥劑量不可過大,應先使用小劑量進行治療,在沒有效果的情況下再加大劑量,病愈后應停止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