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美君

摘要:我國為解決人口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頒布了“計劃生育”政策,這一政策的實施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相應著出現失獨家庭,失獨家庭的老人不僅面臨著養老問題,而且要面對空巢度日的煎熬。新疆占全國六分之一的面積,人口共計2232.78萬人,共有47個民族居住、其中民族人口分布呈現“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漢族占約39. 87%、少數民族占60. 13%。其人口分布方式造成社會保障和應激反應機制的滯后性,同時新疆每年老年人口的增速為4.36%,高于全國1.16倍的增長速度。所以本文將以文獻綜述法,數理分析法對新疆的失獨家庭社會保障體系進行研究,從而得出緩解失獨家庭的養老困境,完善失獨家庭的養老社會支持體系已是當前政府和社會需要共同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關鍵詞:養老;保障制度;失獨家庭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6)03-0011-02
一、前言
所謂失獨家庭就是指失去獨生子女的家庭,這樣的家庭所面臨的是經濟困難和老無所依的雙重困境,目前失獨群體日益龐大,已經成為社會所廣泛關注的問題。根據衛生部發布的《2010中國衛生統計年鑒》顯示,中國每年新增7.6萬個“失獨家庭”,全國失去獨生子女的家庭已經超過百萬。另一方面,人口學專家易富賢在《大國空巢》中根據人口普查數據推斷:中國現有的2.18億獨生子女,會有1009萬人在或將在 25歲之前離世。這意味著不用太久之后的中國,將有1000萬家庭成為失獨家庭。這巨大數字背后的對社會管理機制的拷問,對社會保障的拷問,也成為了社會學界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隨著獨生子女家庭成為主要的家庭模式,以及社會風險的加劇,失獨家庭所面臨的養老問題日益突出。與一般“空巢家庭”的空虛、孤獨相比,“失獨”的空巢或許更為清冷和落寞。我國養老傳統是養兒防老,而獨生子女家庭的風險性就在于子女的唯一性。我國正在進入老齡化社會,伴隨著失獨家庭日益增多,將可能引發一系列家庭問題和社會問題,是不容忽視的。如何讓全國數億的獨生家庭防范和應對規避風險,更需要從社會學的框架內出發去研究與解決這一問題。本文從失獨家庭養老的現狀入手,分析失獨家庭養老面臨的困境及社會影響,意在從理論和實踐層面提出解決這一問題的可行性策略。在我國,獨生子女家庭對控制人口總量有特殊貢獻。研究表明,計劃生育使我國目前的人口規模縮減4億,這意味著中國將世界70億人口日推遲5年。與之相應,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三十多年來,首批獨生子女的父母正步入晚年,少子時代到來、生活成本提高讓“育兒養老”的傳統觀念受到現實沖擊。尤其是失獨家庭,生活和精神支柱被撼動,而養老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缺乏針對性的政策幫扶,讓安度晚年成為他們害怕提及的話題。[1]
二、我國以及新疆對于失獨家庭人員的社會保障
(一)我國對于失獨家庭逐漸優化社會保障
1.經濟扶助
國家衛生計生委、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五部委發出《進一步做好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提出對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要加大經濟扶助力度,做好養老保障工作,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廣泛開展社會關懷活動。
自2014年起,將女方年滿49周歲的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夫妻的特別扶助金標準分別提高到:城鎮每人每月270元(傷殘)、340元(死亡),農村每人每月150元(傷殘)、170元(死亡),并建立動態增長機制。中央財政按照不同比例對東、中、西部地區予以補助。
2.保障房優先安排
開展社會關懷活動,對生活貧困、住房困難的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申請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要優先給予安排;對農村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要按照有關規定優先納入農村危房改造范圍。
3.城鄉醫療
《通知》提出,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各地要將符合條件的低收入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成員納入城鄉醫療救助范圍,給予相應的醫療救助,并幫助其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對有再生育意愿的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參加生育保險或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要將其接受取環、輸卵(精)管復通等計劃生育手術及再生育服務的醫療費用按照規定納入支付范圍;免費向農村居民提供取環、輸卵(精)管復通等計劃生育手術服務,并給予住院分娩補助;對確需實施輔助生殖技術的,要做好咨詢指導工作,并給予必要的幫助。鼓勵和支持各級醫療機構開通“綠色通道”,建立社區醫療服務巡診制度,為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提供便利的就醫條件。
4.養老保障
優先入住養老機構,《通知》要求,做好養老保障工作。對符合條件的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成員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規定給予參保繳費補貼。對60周歲及以上的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成員,特別是其中失能或部分失能的,要優先安排入住政府投資興辦的養老機構。有條件的地方可對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成員中的生活長期不能自理、經濟困難的老年人發放護理補貼。[2]
(二)新疆不斷完善對于老年人的社會保障
2006 年自治區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 但是該文件屬于指導性文件, 但未對如何解決問題提供明確的意見。隨后烏魯木齊市于2007 年出臺了《烏魯木齊市關于鼓勵和促進社會力量興辦養老福利機構的若干意見》, 制定了鼓勵和促進社會力量興辦養老福利機構的具體優惠政策。[3]2011 年3 月克拉瑪依市出臺了《克拉瑪依市支持社會力量興辦福利機構暫行辦法》,《辦法》對符合條件興辦福利機構的優惠政策涉及一次性床位補貼、運營經費補貼、鼓勵金融機構的貸款支持等十余項。2012 年10 月, 自治區人民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 從開辦補助、稅費優惠、運營補助以及給予優先用地權等方面, 進一步細化了對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業的優惠政策。開辦補助方面, 自治區財政負擔床位達到100 張(含)以上的民辦養老機構的開辦補助, 而對于床位100 張以下的由當地財政給予一次性開辦補助, 民辦養老服務機構按入住滿一個月以上的老年人實際占用床位數計算全年平均數, 給予每人每月100 元的運營補貼, 自治區(市、區)財政各承擔50%。[4]
2007 年8 月,我國正式出臺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扶助制度并先后在全國的10 個省市進行試點,并于2008 年全面實施,主要對死亡獨生子女父母每人每月給予不低于100 元的扶助金。[12]然而,與農村失獨家庭相比,城市失獨家庭除了國家的扶助金外,一般還有一定的退休金維持生計,但是農村的失獨家庭無固定的經濟收入,很大程度上只能靠國家的扶助金救濟,經濟困難問題突出。
三、研究與分析
(一)對于新疆老年人比例以及相關養老服務體系調查分析
表1和表2對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對新疆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的比例進行了匯總,根據國際上老年化社會的標準(60 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大于10 %就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可以得出:烏魯木齊市、五家渠市、昌吉州,石河子市,克拉瑪依市,博州五地州已經進入了老年化社會,其中縣級行政區包含沙灣縣、瑪納斯縣、吉木薩爾縣、托克遜縣、奎屯市、霍城縣、福海縣、岳普湖縣、霍城縣、和靜縣和岳普湖縣已經進入了老年化社會,總體來看北疆的人口老齡化程度明顯高于南疆地區, 這可能與南疆地區少數民族人口比重較高、經濟水平低有關系, 因為南疆少數民族占有相當大的比重, 且計劃生育開展的時間普遍晚于全國其他大多數地區。
2013年公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指出,發展養老服務設施是發展我國養老服務業的主要任務之一。從總量上看,根據《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止2012年末,全國各類老年人和殘疾人服務機構4.2萬個,床位381.0萬張,收養老年人262.0萬人。相比2008年,養老機構增加了6300多個,床位增加了146.5萬張。全疆共有敬老院395 家,占全疆養老機構總數的76.1%;全疆共有城市養老機構124 家,占全疆養老機63構總數的23.9 %。[4]新疆每年老年人口的增速為4.36%,此數據高于全國1.16倍的增長速度,在保證適應老年化社會的環境要求下,才能真正實現新疆的快速穩定的發展要求。
(二)對于新疆空巢老人的調查分析
結合“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 數據和分析的需要, 此處“空巢老人”是指單身老人戶和只有一對老夫婦的戶。“空巢老人”家庭戶的規模及其占當地有60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家庭總戶數的比重可以更進一步說明該地區對養老服務體系的需求程度。“六普” 數據顯示, 新疆有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常住人口家庭戶戶數為1531100戶,占總家庭戶戶數6705607戶的22.83%,其中“空巢老人”家庭戶526715戶(781 082人), 占有60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常住人口家庭戶總數的34.40%, 而全國的這一比重為32.65%。而新疆有65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常住人口家庭戶中“空巢老人”家庭戶為34.34%, 也高于全國的31.77%。另外, 新疆城鎮中有60 歲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有近一半是“空巢老人”,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城鎮對養老服務體系尤其是養老機構的需求更強。[5]
四、結論與建議
(一)加快立法、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
建立適合新疆實際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當前的重中之重,新疆是多文化、多民族的聚集地,地廣人稀是新疆的地理特點且南北疆的經濟水平差異巨大。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對于維護新疆的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二)利用各界力量加強失獨家庭自理自立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加大醫療、服務保障力度的前提下,增加社會各界力量對該人群的支持,對于老年人應給予社會關懷,對于中年人應增加就業機會和創業扶持力度,使該人群在根本上脫離困境。同時應提供機會為失獨家庭提供再次生育或者領養的機會。
(三)加強對失獨家庭人員的心理疏導,建立“療傷機制”
失去親人,如同災后重建,需要心理上面的輔助。此時民間組織以服務者的身份出現,更容易起到效果,而同時也能夠更快捷地組織到專業的人才力量。政府可以提供場地和資金的支持,進行方向性指導和監管。
參考文獻:
[1] 跨世紀的中國人口(新疆卷)編委會.跨世紀的中國人口(新疆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4.
[2] 國家衛生計生委、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五部委.《進一步做好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國衛家庭發〔2013〕41號,[EB/OL]http://www.nhfpc.gov.cn/jtfzs/s3581/201312/206b8b4e214e4a5ea2016417843d7500.shtml.
[3]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全文)[B/OL].http://www.china.com.cn/ chinese/news/1134589.htm/2006-02-24/2012-10-25.
[4] 王朋崗.基于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的新疆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思考[J].實事求是,2013(2):61-64.
[5]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加快構建新疆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的措施建議[EB/OL].http://ww w.xjdrc.gov.cn/content .jsp?urltype =new s.New sCo ntentUrl &wbtreeid; =9930 &w; bnew sid =102145/2011-04-05/2012 -12 -23.
[責任編輯:金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