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會然
摘 要: 學校教研活動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老師走得遠,學生才能在此基礎上走得更遠。因此,教研一直是各個學校重點關注的問題。以語文教研來說,創新性的語文教研活動能讓語文教師打開思路,對于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質量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關鍵詞: 語文教學 創新 教研
教師的成長發展不僅是教師積累知識、拓寬視野、打開思路、提升智慧的需要,而且是學生高效學習、健康成長的需要。就語文這一門學科而言,作為一項基礎科目,語文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體現在課堂上,還表現在老師平時言行舉止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上。因此,創新語文教研、促進教師本身發展、推動教學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在傳統的教研活動中,容易出現流于形式的教研活動,而且許多陳舊的教研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下的環境,甚至許多老師的專業水平一直停滯不前,對學生的發展設置了局限。針對教研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如教研內容簡單、過程隨意、重視量化而不是質化等,本文提出要創新語文教研以推動教學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改革教研團隊,推動教研活動進行
不同的語文教師往往具有不同的教學特色,要促進教師和教學的發展,必須有意識地創設語文教研團隊,為教師參加豐富、多樣的教研活動提供機會和平臺,從而創造輕松愉悅的參考、合作的交流平臺,也讓學生享受大家合作的成果。
在常規語文教研組的基礎上,需要建設多樣化、專業化的交流平臺。這樣的突破關鍵在三個方面:1.化大為小,化整為一。將語文教學內容分為多個專一的教研組,比如習作指導教研組、閱讀指導小組、學生學習習慣養成小組等,讓更擅長這一領域的語文教師對這一領域進行教研,發揮所長,取得成效;2.轉變平臺,化嚴肅為輕松。傳統的教研活動往往顯得嚴肅,大家被限制在這一框架下,難以保證教研效果,不妨轉變傳統平臺為線上交流平臺,這就弱化了現場的嚴肅性,讓大家能暢所欲言,在輕松的環境下思維更靈活;3.由校內擴展到校外,擴大教研范圍。學??梢栽诨ヂ摼W上設立相應的教研博客、論壇或者微博公眾號等,在上面分享已有的教研成果,推廣后吸引全國各地的老師參與到這一討論中,集合更多人的智慧達到教研成果,并與大家分享這一成果,吸引更多人的參與。
二、創新教研模式,追求教研品質
創新是新時代的要求,只有跟上時代的節奏,才能創造出更豐厚的果實。傳統的教研模式下,開課、聽課、其他老師評課一條龍展開,教研相對被動,開課的老師更是將其視為負擔。為了讓領導看到自己的教學成果,教師開課有時也會存在全班學生多次演練,像表演一樣演給其他教師看,這就違背了語文教研的本質。因此,必須創新教研模式,化被動為主動,尊重教師教研的自主性和系統性,讓大家能在自由、自主、系統的新模式下追求教研的品質。
教研自主性是指在教研活動中,不要給任課教師壓力,讓教師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把教研當成自我發展和提升的舞臺,而不是被動地完成任務。這就需要學校改變部分教師的思想,讓其認識到提示自我、促進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研系統性要從以下兩點來做:首先是對一項內容的系統性教研,要做到有始有終,在確定教研目的后,有計劃、有主題、有策劃、有反思、有總結地完善這一次教研。其次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對教研的內容和領域都作系統化的教研。比如,語文教學涉及了方方面面,有習作指導教研、閱讀方法教研、積累教研、古詩詞教學教研等方面,教師需要對語文教學活動中存在的方方面面進行系統性的教研,追求教研品質,提高教學質量。
三、創新教研評價制度,提高教研積極性
對教研活動進行評價的本質目的,是對整個教研活動進行總結性的評價,并能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讓教師能從本次教研中發現自己還需改善的地方,落實教研效果。但是不恰當的教研評價制度不僅達不到最初的評價目的,反而可能導致參與教研的老師時間和精力的浪費,甚至會引起老師之間的不合。
我們需要創新教研評價制度,實施側重整體性、改進型和激勵性的評價制度。從整體性來說,教研評價應指向整體,而不是個人,因為教研需要的是老師共同的成長,而不是對個人功利性的引導。只有整體性評價,才能讓教師更加團結,大家在提出不同意見時心理上才更容易接受別人的指正,正視自己的不足。從改進型來說,語文教研不是為了展示以前的教學成果,而是為了在此基礎上取得進一步改進,教研中不能只說好話,要強調反饋的重要性,通過評價讓團隊認識到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再通過共同探討解決這一問題,實現真正改進。從激勵性來說,表揚和激勵能讓一個人更快地成長。教研中的激勵性評價,可以讓教研團隊回顧上一階段教研的成果,并從中認識自己的價值,展望個人和團隊的發展前景,進而激發他們在今后教研工作中的熱情。
參考文獻:
[1]張峰.校本研修的活動策劃與制度建設[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吳道財.記江西省上饒縣第二小學語文特色教研活動[J].語文假設,2013(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