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凡冉
摘 要:著重介紹了歷史園林和現代園林的特點,思考了我國園林設計的傳承和創新等問題。良好的景觀設計能對人們的活動產生有益的影響,因此,應從中國古典園林中提取元素并加以概括,從而使現代景觀既富有中國古典園林的審美情趣,又具有現代景觀的特色。
關鍵詞:園林設計;設計思想;造園藝術;景觀小品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9.022
1 中國古典園林
中國古典園林蘊含了豐富的中國文化,體現著古人的設計思想和審美觀念。中國園林的建造是一門高深的藝術,也是中國博大精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造園藝術反映了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想象力和創造力,也映射出中國古代人民的思想、審美情趣和文化等。在中國古典園林中,通常以山、水為基礎,并輔以花草樹木等。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園林因其具有的不同內容和形式而被賦予了不同的名稱。在我國古代,園林通常為統治階層和富貴人家享受、游玩的區域;至我國近代,園林已不再是統治階層和富貴人家獨享的區域。
2 園林的分類和發展
在我國古代,園林可大致分為皇家園林和私人園林兩大類。不同時期園林的發展狀態不同,皇家園林的特點大致可歸納為規模宏大、選址自由、建筑富麗堂皇等,體現著皇權至尊的觀念;私人園林以人工設計、建造的天然、優美的景觀為主,雖然與皇家園林有相同之處,但其更傾向于表達園主的個人情感和審美。經過一代又一代的繼承與發展,當今社會每個人都可以享受園林、欣賞園林。園林除了為人們提供觀賞、游玩的空間外,還在凈化空氣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置身于景色優美、靜謐的園林之中,人們可暫時消除心中的雜念,緩解生活中的壓力。
3 園林設計中傳承與創新的關系
日本著名的設計師丹下健三曾言:“傳統是可以通過對其自身的缺點進行挑戰和對其內在的連續統一性進行追蹤而發展起來的。”這反映了傳統藝術與創新和傳承之間的關系。傳承與創新是相互促進、相互轉化的。設計不能為了設計而設計,現代園林也不是一味地復制古代園林的結果。因此,我國園林的創新應基于傳統文化,并運用現代的科學技術和新型材料表現傳統園林的韻味。
4 園林設計傳承與創新的感悟
對于現在的人們而言,中國古典園林是一份來自于先人的獨特的禮物,它承載著我國古人的智慧。但設計師不能一味地復制古人的設計,必須在傳統園林設計中注入新的靈魂和活力,即將當下年輕人的思想或新時代的精神注入其中,從而使中國古典文化逐漸與現代化的藝術設計相融合。
5 經典與活力并重的景觀設計
不同場地的景觀設計需要營造不同的氛圍。在中國古典園林中,其造景手法已經達到鬼斧神工的境界,巧妙地利用了對景、抑景、障景等手法,使景觀具有了若隱若現、雅致迷離的特點。由于觀眾的需求不同,所以,在園林道路規劃中,需要設置一級道路和二級道路供行人選擇。兩點之間直線最短,因此,一級道路基本設置為直線,從而方便趕路的行人;二級道路設置為曲線,從而便于游玩的行人放松心情和欣賞風景。
景觀設計最主要的目的是通過道路設置、景觀小品的設置、植物的合理配置等為觀眾創造美觀、和諧的環境,使身處其中的人不僅能獲得滿意的視覺效果,還能產生良好的心理聯想。如果在設計時只注重園林功能性,則無法完全滿足當今社會對園林的需求。中國的古典園林是帶有濃重的個人喜好的區域,但現代園林應有所創新,剔除園林設計中不符合現代人審美情趣的部分,并在經典設計中加入現代化的部分,從而實現在“揚棄”中傳承,在基礎上創新。
可持續發展、低消耗、環保是當下景觀設計的大目標,也是景觀設計的重要原則之一。因此,需要在園林設計中加入綠色環保的元素,且這樣能保持園林設計的活力。在植物配置方面,應遵循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原則,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可選用喬木、灌木和草地等擴大綠化面積,盡可能地在有限的空間中增添無限的綠意。植物對襯托人文環境、傳播人文精神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且植物也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因此,應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強調植物的作用,并通過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體現當地的特色。
6 結論
在融合古典園林設計與現代園林設計時,應考慮景觀設計的整體性,合理分配和布置景觀空間格局中的每一部分。由于園林是一處開放性的空間,所以,在形式、配置、功能等方面都需要進行多樣化設計。在形式方面,園林整體的形狀、面積、配色、材質等都應有不同的變化,從而是園林形式多樣化;在配置方面,除了應種植基礎的植物外,還可設置娛樂設施、小型建筑等,從而在寧靜中氛圍中彰顯活力。這樣不僅能滿足不同觀眾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更有利于提升整個園林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劉濱誼.現代景觀規劃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9.
[2]約翰·西蒙茲.景觀設計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