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凱
摘 要:水利事業的發展關系到我國農業的發展,水利設施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我國的農業生產和農民的收益。為進一步促進水利事業的改革和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加速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對西充縣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進行了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西充縣;水利基礎設施;升鐘灌區;小河流域
中圖分類號:F323.2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9.064
1 西充縣水利基礎設施概況
1.1 西充縣中小河流域水系情況
全縣大小河流17條,流域面積50 km2以上的支流11條,100 km2以上的有龍灘河、虹溪河、寶馬河、紫巖河4條,由繁多的小溪溝組成樹枝狀水系。
1.2 全縣水利基礎設施慨況
全縣已建成各類水利工程7 197余處,其中,中型水庫2座,小(一)型水庫6座,小(二)型水庫104座,山坪塘1 668口,石河堰358處,機電提灌站234處,其他小微型水利設施4 825余處。
1.3 升鐘灌區基本情況
西充縣是升鐘水庫的主要受益區和規劃的武都引水灌區三期(蓬船灌區)工程的重要過境區。全縣現有升鐘干、支、斗、農渠241條,共1 405 km。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西充縣水利事業存在“重大輕小”的現象,水利建設的重點主要集中在水庫除險、河道治理、安全飲水等項目上。但是,在建設水利設施的過程中仍存在一系列問題,比如缺乏投入資金,老化現象與年久失修現象并存,水利建設存在多頭管理現象,資金使用率不高,項目安排偏向大中型農田水利建設,項目落實不合理,項目實施脫離實際,邊修建邊破壞等。從調查的情況看,全縣排灌渠道損毀率為20%,河道淤積嚴重,河底不斷抬高,這既影響了排水速度,又減少了蓄水量。
2.1 水利基礎設施老化嚴重
西充縣水庫主要為1960—1979年間憑借農民投入的人力、財力修建而成,由于當時條件有限,水庫相對簡單、粗陋。修建時,對水利設施的要求相對較低,配套設施不完善且質量得不到保證,所用設施的質量和技術等相對落后。此外,還有57座病險水庫未整治,防洪隱患多。
2.2 水利“兩低”,內涵外延不足
西充縣水利建設始終存在著“兩個低水平”——一方面用不上水,耕地得不到有效灌溉,處于世界低水平之列;另一方面又大水漫灌,處于世界用水效率較低水平之列。總體上講,農田水利創新不足、技術相對單一是制約高效節水技術推廣的重要因素。因此,新形勢下,絕不能將水利建設簡單地等同于已有灌溉技術的普及或推廣,需要不斷創新,豐富其內涵、發展其外延。
2.3 水利改革進程慢,需加強工程管護
水利改革和水利管理的進程相對緩慢,農田水利發展因此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在水利工程的管護方面,在體制改革之下,中小型水利工程雖然也有相應的管理部門及管理人員,但是經費不足、配套設施不完備、人事變動較大、鄉鎮水利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較低,使得水利工程設施出現年久失修的狀況,致使投入的成本與利用效率嚴重失衡。
2.4 資金投入不足,民生水利建設滯后
資金投入不足,民生水利建設滯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①地方財政對農村小型水利建設投資乏力。②配套資金難以落實。項目實施所需的地方配套資金難以落實。③項目前期經費嚴重不足。水利項目建設從勘探、規劃、立項、設計到實施等在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經費,然而,經費緊張使得項目的實施進度大大減緩。④多元化投入機制仍處于形成當中。鑒于水利建設具有多種不利條件,比如投入資金多、風險高、回報低等,水利建設多元化長效投入機制難以形成。
2.5 水法律意識不強,依法治水任重道遠
全社會水法律意識不強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①水資源管理不嚴。取用水單位法律意識不強,對工農業用水實行粗放管理,致使水資源利用率較低。②對水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不夠。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一些交通工程等大型生產建設項目和城市開發建設項目的施工造成水土流失加重,河溝水渠淤積加速,直接影響到水利工程效用的發揮。
3 建議
3.1 做好科學規劃
做好科學規劃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①做好“十三五”規劃,實現水利建設與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建設等的有效結合。②制訂科學的規劃,促進農田水利的建設與發展。這就需要縣農建辦根據農田水利的實際情況,制訂相應的水利發展規劃,同時,明確各部門、各鄉鎮的責任,統一協調農田建設、土地整理和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等,從而提高資金使用率。
3.2 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
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具體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①完善制度,狠抓落實。建立鄉、村、社各級管護機構,對水利工程的安全管護實行目標考核,做到組織機構健全、責任分工明確。同時,定期開展督促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②加大投入,推進小微水利工程病險整治工作有序開展。遵循“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適當收取農業灌溉費;引入市場機制,加大小微水利設施的拍賣、承包、租賃力度,將日常管護責任落實到承包人。根據財力的增長,逐步加大縣級財政對小微水利的投入。③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人員深入各鄉鎮開展督查工作。
3.3 加強隊伍建設
堅持以人為本,穩定現有水利技術人員,充分調動其工作積極性,使其創造性不斷提高;增加技術人員的編制;并對專業技術人才進行統一的整合和調配;加強在職培訓,對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繼續教育。
3.4 加大財政投入
要依靠公共財政,同時擴大各級財政的投資規模;由縣、鄉鎮政府設立專門的水利工程專項補助資金。加大政府的資金扶持力度,以充分發揮其激勵作用和引導作用,促使金融機構
幫助并支持農田水利建設。
3.5 加大宣傳力度
要多形式宣傳水利建設與群眾生活生產及生命財產安全息息相關,逐步樹立群眾的本位意識。積極引導群眾對直接受益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投工投勞,使廣大群眾參與到建設與管理水利工程中,提高群眾建設水利工程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積極宣傳水利建設的相關方針政策及管理中的經驗,從而營造良好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氛圍。
〔編輯:劉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