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 要:在復雜環境中,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的難度較大,因此,需要采用合理的施工技術確保工程的順利完成。以某地一處深基坑工程為實例,分析了復雜環境中建筑深基坑多種支護形式的施工技術。
關鍵詞:建筑深基坑;支護形式;公共設施;施工成本
中圖分類號:TU75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9.121
1 工程概況
1.1 周邊環境
該工程處于城市中心地段,建筑周圍是城市的主干道及主要商業區,公共設施較多。在進行深基坑施工時,基于對施工質量和安全的考慮,應采用多支護形式的施工技術進行深基坑的施工。但多支護形式的深基坑施工成本較高,且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需要對其優化。
1.2 土層分布情況
施工現場的地下65.3 m到地表之間的土層主要是由飽和黏性土、粉土和沙土構成,屬于一定時期的沉積層。在實際檢測中,按照土層的性質及特點可將土層分為3個部分,即層雜填土、黏土和淤泥質粉質黏土。
2 基坑施工的難點
2.1 施工場地的地下障礙物較多
由于施工現場前有一棟大型建筑,所以,地基較為牢固。在對建筑場地進行基坑施工的過程中,施工隊清理了障礙物,并在擬建范圍內進行了開挖。完成基本的發掘工作后,基坑北側與規劃紅線的距離為10 m,東側和南側與城市主干道的距離分別為4 m和21 m,西側已經碰觸規劃紅線,原有建筑的舊樁已基本被挖掘完畢。
2.2 基坑周圍的公共設施較多
雖然基坑周圍有圍墻,但實際的基坑施工仍會影響到周邊的公共設施,比如地下停車場和變電站的電纜設備。一旦基坑施工出現偏差,則將會對這些公共設施造成破壞。此外,在基坑附近還有一處正在施工的建筑,且正處于基坑施工階段。由于兩處基坑的距離不到3.5 m,所以,在施工過程中很可能會因為相互影響而導致基坑的施工質量不達標。
3 圍護方案
3.1 圍護的方案的初步確定
由于本工程的周邊環境非常復雜,所以,應根據基坑的周邊環境采取不同的圍護方法。其中,基坑的東側與城市主干道的距離較近,因此,采用了攪拌樁重力壩、雙排攪拌樁止水與鉆孔灌注樁擋土相結合的支護形式;由于基坑南側的限制條件最少,所以,采用單排攪拌樁止水帷幕+土釘墻的支護形式;基坑北面采用的支護形式與南面相同;基坑西側臨近地下車庫,且旁邊有另一處在建基坑,所以,采用了單攪拌樁作止水帷幕+鉆孔灌注樁擋土的支護方式,在臨近的基坑開始施工時,還增加了鋼管支撐。圖1為基坑支護設計。
3.2 圍護方案的優化
由于工程附近有擬建的工程正處于相同的施工階段,且期基坑的挖掘要求大致相同,所以,為了保證不會出現相互影響的情況,需要采用較為復雜的基坑圍護方式,并采用中央島的形式挖掘基坑。通過與鄰近工程項目負責人的商議,雙方達成了“不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挖掘基坑”的協議,并采取了雙方共用重力壩體的圍護形式。這樣既能降低雙方的施工成本,又能保證雙方在施工期間不會相互影響。
4 基坑的施工
4.1 攪拌樁施工及鉆孔灌注樁施工
在實際施工中,采用2臺水泥土攪拌樁機和1臺鉆孔灌注樁機進行圍護樁的施工。對于鉆孔灌注樁,需要在攪拌樁施工的過程中進行。施工人員應重視施工過程中的水泥參量、養護時間,從而保證樁基質量。
4.2 基坑的降水處理
基坑的降水處理需要在確保基坑灌注樁施工完成后才能進行,且要采取分區域的方式進行。在完成對圍護樁的施工后,應在基坑內布置井管。對于井管的布置,需要按照基坑開挖的順序分別進行,先挖的區域先進行降水處理。在降水處理的過程中,需要對基坑內、外的水位進行嚴密監控。
4.3 土方挖掘
在完成降水處理后,需要進行土方的挖掘工作。按照工程的預定順序,從基坑東北側開始施工。根據整個建筑的施工要求,土方挖掘工作需要從基坑的西面向東面進行,然后開始地下基礎施工。在施工過程中,要合理處理挖掘出的土方,保證其不影響圍護欄的施工安全。
4.4 復合土釘墻圍護施工
土釘墻的圍護施工應與挖土施工結合進行,即在一個區域完成挖圖后開始這個區域的土釘墻圍護施工。在施工期間挖槽時,需要分層、分段開挖,且每層的開挖深度要按照具體的要求確定,從而保證整體的施工質量。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復雜環境下開展基坑施工時,需要嚴格把控各方面的工作,基于施工環境的復雜性采取不同的支護形式,從而保證施工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夏維思.復雜環境條件下深基坑采用多種支護形式的施工技術[J].建筑施工,2015(07).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