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梅
摘 要: 初中教育中的數學學科,是一門比較重要的學科。尤其是里面的應用題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識。它既是數學學習的重點,更是數學學習的難點,還是學生能力體現的一個分界點。不過,想要提高學生的應用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師要進行耐心的指導與悉心的教育,讓學生喜歡數學,愛上數學。
關鍵詞: 初中數學教學 數學應用題 解題能力培養
對于應用題的掌握是歷次考試的重點,不管是大考還是小考,都會有應用題的身影。而且每次都是學生感到對其無可奈何,但是經過教師的講解后又會恍然大悟。那么教師該怎樣幫助學生渡過這個難關呢?讓學生掌握更多數學知識,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是提高應用題能力的關鍵。教師還要將應用題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在實際生活中對應用題進行應用與理解,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一、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提高學生應用題解題能力的前提
有的教師認為,數學屬于理科知識,與那些感性的文字沒有任何關系。其實,數學中的應用題就是一段短小的閱讀題,其中包括文字藝術、生活常識及科學術語等,也需要學生具有較高的閱讀能力和分析水平。有些學生看見這么長的題目,早已失去了繼續閱讀的勇氣,更別說認真分析、仔細考慮了。所以,很多學生在看題之后仍然不理解題意,給做題帶來了很大困擾。由此可見,要想提高學生對應用題的解題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首要前提。
例如,在練習過程中有一道應用題是關于生活中網費的內容,它需要學生對生活實際有一定的了解。我根據這個題意問了三個問題。這道題文字冗長,我引導學生先找到關鍵詞語,然后再將題目多讀幾遍,加深對題意的理解,尤其是要找出已知條件和隱含條件,明確題中要求的是什么。學生按照我的引導,耐心地讀題,仔細地分析,最后基本都能做出題目的前兩問,效果不錯。
可見,數學式子是最基本的數學語言,它可以將數學的本質簡潔準確地表現出來,對學生極具啟發性和引導性。應用題中的文字,更是對學生理解能力的一種考查,需要學生用自己的耐心和思維說出心中的想法,從而順利找出解題關鍵。
二、讓學生掌握數學中的數學等量關系是提高學生應用題解題能力的關鍵
學生除了要準確理解應用題的題意之外,解題的關鍵還是要根據題意能夠列出相應的方程組或是不等式。想要做到這一點,熟練掌握數學課本中的概念、法則與公式是關鍵所在,這是學生能否順利解答應用題的保證。在這個基礎上,學生還要掌握最基本的數量關系,學會分析已知條件之間、已經條件與未知條件之間的關系,積累一定的數量關系,形成一定的思維模型。就這樣,在我的引導下,學生經過思考,一個完整的解題思路就初具模型了。
比如,在《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這一課內容中,有這樣一個例題:有一批圖書需要整理,一個人做需要40小時。開始由部分人做5個小時,然后再增加了因此個人再做6小時,這項工作就可以完成了。試問,開始的時候應該安排多少人參加工作?然后讓學生討論進行,看誰能最快找到題目中的等量關系。學生在活動中找到了最基本的等量公式,即工作量與工作時間、人數、效率之間的關系。如果說將一件工作分成幾個階段完成的話,那么總工作量就等于各個階段工作良之和。這樣,學生在等量關系的“帶領”下,做題就容易多了。
除此之外,還要指導學生注意應用題中相應的名詞術語,比如提高、提前、提前到、增加、減少等,這些詞語的意義。所以,只有將數量關系牢牢掌握好,學生解答應用題的正確率就會相應提高。
三、增加學生練習應用題的次數為解答應用題提供保證
在數學學習中,學生即使掌握了解決應用題的基本知識,也了解了一些解題方法,但是并不一定能夠順利地解出題目。就像寫字一樣,雖然你認識了這個字,但是想要將它寫得好看一點,就需要多動手,好好練習一番。在做應用題的過程中學生也會有這樣的感覺,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做練習題,讓學生做起題來更容易。那么到底該怎樣做呢?
在平時遇到的應用練習題中,有簡單也有復雜,但是不管是哪一類,都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簡單題目是復雜題目的根本。在做題的時候,要讓學生先掌握簡單的過程,再在此基礎上研究復雜的問題,這是學生探究能力提高的一個有效途徑,更能讓學生體會一蹴而就的感覺。
或是讓學生在做題過程中先思考,并且用語言將解題思路表達出來,讓其他同學或是老師找出不妥的地方,再做進一步修改,總結出完美的解題方法。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練習次數的增多,學生的解題能力必定會有所提高。
四、從學生的認識水平出發是提高應用題解題能力的基礎
對于學生來講,初中階段是一個特殊的階段,認知水平處于一個成熟與青澀同在的時期。也就是說這個階段的學生,思維既成熟又幼稚,發展得并不是那么完美。所以,教師的要求不能過高,要為學生留出一絲余地。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采取合適的教學方式,將教學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處理得恰到好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學習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時候,由于學生剛從小學升入初中,對于方程的運用不是短時間內就能掌握的。再加上小學的時候使用算式解應用題,所以很多學生在做題過程中還會用原有的方法進行思考,對學習造成了一定的困擾。面對這樣的情況,我沒有對學生批評苛責,而是拿出十足的耐心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他們盡快適應用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
在數學學習中,不管是學習什么內容,教師都不能打擊學生學習的自信,要多給予鼓勵與表揚,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數學不像語文學科那樣具有優美的語言和精彩的故事,因此教師要想盡辦法讓學生喜歡上數學。
總之,在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今天,作為稱職的數學教師,我們要從思想上重視對學生解應用題能力的培養,并且將之付諸行動,讓學生在數學世界中游刃有余,在數學學習中得到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沈呈民,孫連舉,李善良.數學交流及其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材·教法,1991(09).
[2]楊光偉.學生在應用問題解決上的元認知行為表現與信念[D].華東師范大學,2006.
[3]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