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鼎銘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前夕,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的劉少奇約請中央和國務院各部門負責人進行座談,了解各部門的發展情況與未來規劃。1956年5月28日,劉少奇聽取了中央廣播事業局發展規劃的匯報,對局黨組做出了指示,全面闡述了關于他對中國廣播事業發展10個問題的意見。劉少奇的指示全文約6000字,以《對廣播事業局工作的指示》(以下簡稱《指示》)為題收錄于新華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中國共產黨新聞工作文件匯編》(下冊)第370-376頁。
《指示》涉及的10個問題分別是:關于農村有線廣播、關于對外廣播、關于電視、關于降低收音機價格、關于收聽費、關于加強領導、關于和郵電部的關系、關于干部和記者、關于機構問題、關于廣播和人民日常生活聯系。1956年是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之年,劉少奇關于中國廣播事業的論述,體現了他關于廣播業以生產建設為中心、服務人民的正確思路。
建國初期,廣播電臺是唯一在信息接受方面不受文化教育限制的媒介形態,承擔了向廣大沒有文化和文化程度不高的群眾進行知識普及、政策下達、服務生活的任務,因此,如何通過廣播媒體加強黨與群眾的聯系,培養群眾收聽廣播的習慣,是廣播事業發展初期的工作重點。劉少奇在《指示》強調:
第一,發展農村有線廣播,但同時提醒不能因此加重群眾的負擔。他的具體建議包括:有線廣播的電線桿“不要倒”就行,不用刻意追求“高大”;“購買擴大機,可以由省、縣出錢”;“工廠出產的喇叭,也不要算利潤,只夠成本就行了”。劉少奇在《指示》的第四部分提出“降低收音機價格”,“喇叭、擴大機的價格也要降低。這些價格降低了,更多的人買得起,廣播的影響才能擴大。”
第二,在收聽費方面,時任中央廣播事業局局長、黨組書記梅益回憶道:“1952年,中央廣播事業局為仿效蘇聯和一部分西方國家的作法,曾給周總理寫報告,要在全中國征收收聽費(即持有收音和喇叭的每年要向國家交納一定的稅金)。斯大林在30年代初期,認為這是增加國家稅收的一項重要措施。”(梅益:《少奇同志和廣播事業》,《現代傳播》,1980年第1期)這一建議曾受到周總理的批評,因為當時廣播還沒有普及,群眾的收入仍比較低。1956年,中央廣播事業局再次提出這一提議,對此,劉少奇也表示反對。在《指示》第五部分,即“關于收聽費”中他指出:“收費的問題影響許多人,要很慎重,不能操之過急。就是要收,也要調查研究,先把有些有了習慣的城市作試點,試辦一下看看。新安的喇叭和新買的收音機,至少要三年不收費,這樣便于普及。過去鄉下開荒,頭三年不收稅,抗戰前坐長江新輪船,不但不收船費,還得到一條毛巾,推廣時期要花廣告費,他們做大生意的人都懂得這一點,你們就沒有好好想一想……人家還未安,你們先說要收費,我看這會妨礙發展。將來要收費,也應該有收的,有暫時不收的。群眾聽廣播,要拿錢買收音機,還要付電費,壞了還要出錢修理,你們還要他們交費,這樣有些人就不會聽。我們這里食堂有個收音機,如果你們要收費,說不定食堂就會取消這只收音機。要注意不要把你們現在這點家底搞小了。”劉少奇十分理解當時中央廣播事業局在資金運作方面的緊張,對此,他鼓勵廣播可以適當播放廣告:“生活瑣事和人民有切身關系,許多人很注意和自己有關的廣告。過去北京有一些電臺播廣告,你們取消他,是不是怕搞廣告?報紙也是要登廣告的。我看有些城市電臺可以播廣告。”
第三,關于廣播內容方面,劉少奇提出:“廣播跟人民的思想,人民的生活,人民的需要要有密切的聯系。”這體現在廣播內容應關心人民的日常生活,“比如說,北京最近有許多人很關心時裝的問題,你們就應該抓住這些問題。有一些問題。報上不必多講,你們要多講……有些生活瑣事,人民需要知道,比如天氣冷了,要提醒大家;發生了大腦炎,猩紅熱,應該注意什么問題,就請衛生部門的同志來廣播,這很重要。逢到這些問題,你們應該多廣播,表示你們關心人民。你們一切都替他們想到。跟人民密切聯系,就要關心人民生活上的事情……我平時聽廣播不多,幾次病了,都聽,老是政治大題目,聽了沒有什么味道。廣播要跟人民建立聯系,政治上當然也要跟人民聯系,但是總不能只限于政治上的,人民關心的事情是很多的,想聽的事情也是很多的。”
第四,在對外廣播方面,劉少奇指示不僅要把亞洲和對華僑當作重點,也將把美洲列為對象,不僅要對“朋友”進行廣播,也要對“敵人”進行宣傳,比如美國“也要照顧,他對我們廣播,‘來而不往非禮也。”劉少奇強調對外廣播一定要注意對象的文化,以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對外廣播的外語干部,可以請外國人。找外國人,不一定要通過黨的關系,可以出高價請好的,不要受工資標準的限制。”“他們懂得對象的民族感情,語言也比我們的好,政治上由我們主持,語言、技術等等以他們為主,這樣,搞它二三年就好了。”
除了上述幾個重要指示之外,劉少奇還簡要闡明了對廣播電視事業發展方面的其他幾點建議,比如在電視方面,他提出:“電視發射機和接收機最好自己生產,這樣便宜,易于推廣,又不要外匯。”;在加強領導方面,他提出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臺、中央黨報一律平等看待,一視同仁;在和郵電部的關系方面,他提出把技術部門獨立出來有利于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