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年豐
僅就簡練富含“鈣”的文字而言,這是一部可讀厚的薄書;加上圖片,更有現場和現實感。作者讀了馬恩列斯及毛澤東、鄧小平、周恩來、劉少奇、陳云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比較滲透。另外,讀了中外古今名家如:孔子、李世民、司馬遷、孫中山、魯迅、亞里士多德、狄德羅、安徒生……同時,作者善于運用《湖北日報》、《長江日報》、《黃岡日報》、《鄂州日報》等黨報。使《在路上》具有政治性、理論性、新聞性,也有一定的權威性,文化藝術氛圍濃郁,增強了可讀性,勾起人有話要說。
一、話說“書名”
無論是群眾路線教育,還是“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都離不開黨的作風整肅和建設問題,書名取自“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好!記得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習總書記拜謁了革命圣地河北省西柏坡,重申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的赴京“趕考”。在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時,習近平講“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很好地呼應了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所講的,革命成功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更是對“趕考”的忠實繼承和革命性的發展。“在路上”可以一直延續到共產主義理想實現之前。關于“在路上”,書中還有一些干部、黨員的多種表述,體現了群眾的創造和豐富性,異曲同工:作風建設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永遠沒有百分之百到位的那一天,建設不歇腳不斷線、階段性收尾不是收兵。
二、話說“語錄”
《在路上》除“花絮拾零”外,有十章,章章硬梆梆:堅實起步、接好地氣、照鏡正衣、紅臉出汗、立行立改、敬終如始、殺“回馬槍”、向我開炮、嚴紀守規、三嚴三實。每章以習總書記的語錄開頭,率領下文,依次開展、綱舉目張,撒的開,收得攏,理論聯系實際,以問題為導向,存在什么問題,問題是如何解決的,人物、時間、地點、事件說得清清楚楚。語錄體是中國傳統文章的一種體裁,是無意識形態屬性的。本書錄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群眾路線教育“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及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嚴守黨的政治規矩的經典論述,是方向盤、壓艙石,是最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語錄有利于普及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新行動、新思想、新論斷、新概括,有利于讀者備用、查閱、遵循。近日,我寫了《“慎獨”與“規矩”》一文,就是讀《在路上》第一二稿,特別是語錄中習近平同志關于“慎獨”與“規矩”的闡釋。書中也有好文章,如《視守紀律為生命,把講規矩當天職》。
三、話說“慎獨”與“規矩”
我寫《“慎獨”與“規矩”》這篇文章,主要有感于習總書記的兩段話:其一是在河南蘭考調研時指出,“對一切腐朽誘惑保持高度警惕,慎獨慎初慎微,做到防微杜漸”。其二是在中紀委第五次全會上強調,紀律是成文的規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紀律的規矩是不成文的紀律;紀律是剛性的規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紀律的規矩是自我約束的紀律。
這兩段話中的關鍵詞,就是慎獨與規矩。慎獨一詞,出自《大學》,是儒家風范的最高境界。其意思是一個人在獨處無人注意時,言行也要謹慎不茍、謹小慎微。
儒家的慎獨,主要是講要潔身自好。而這對黨員干部只是個基本底線,僅僅潔身自好還不夠,還必須時時刻刻勤政廉政,如果在位不謀政、懶政不作為還可能會被追責。由此提醒黨員干部,越是在獨處時越要保持和注意形象,越要有責任和擔當。新時代的黨員干部,應該吾日三省吾身:為民、務實、清廉乎?
再說規矩。規矩指規則、禮法,引申為人的言行正派、老實。無規矩不成方圓,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村規民約和國家法律,都是規矩。規矩這一概念,先于紀律產生,但總是與紀律息息相關。各行各業各地各單位,都有自己的規矩,也有自己的紀律。總書記特別強調,黨內規矩是黨的優良傳統和工作慣例。黨的十八大以來,“講規矩”的提法多了起來,紀律和規矩、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對于加強黨員干部隊伍建設,起到了好的提示和約束作用。
坦率地講,對于規矩,即對一些未明文的黨的優良傳統和工作慣例,我心中無數,說不出個子丑寅卯。近日,一篇文章《周恩來如何搞調研》啟示了我:他既聽喜也聽憂,特別注意求真,防止“別人把我們封鎖起來”,常“突然襲擊”,到那些事先沒有得到通知安排,沒有做過手腳的地方去調查,從中發現問題。周恩來說:“對于重大問題,我們主要領導干部,一定要親自出馬,這要成為一條規矩。”
由此可見,規矩和紀律同等重要。這就要求廣大黨員干部,要時時刻刻把講紀律、講規矩牢記心中,只有做到群處講規矩、獨處須慎微,才能保證思想和行動用不偏航。
四、話說“一條紅線”
習近平總書記在蘭考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的講話,對焦裕祿精神進行了全面深刻高度概括,可觸可信可學,焦裕祿不僅是縣委書記的榜樣,同時也是全黨“為民、務實、清廉”、“三嚴三實”的光輝典型。教育活動的主題與焦裕祿精神高度契合,要求弘揚學習焦裕祿精神作為一條紅線貫穿始終。在陳天會、王樹華同志領導下,董尚榮同志所在第一督導組,學習焦裕祿精神活動在武漢、鄂州、黃岡開展得很有特色。除組織觀看電影和電視劇《焦裕祿》之外,還請來焦裕祿同志的女兒焦守云到鄂州市,武漢市江漢區、洪山區、江夏區、新洲區作專題報道,她出席了在江漢區舉行的記錄片《永遠的焦裕祿》首映式。書中,焦裕祿二女兒焦守云鄂州傳遞焦裕祿精神一文,很耐讀,她談“父親生平、家風、真實的父親、焦裕祿精神”,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用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飽含深情地講述了一個真實的焦裕祿。
精神的載體有故事和數據,如果書中多錄一些“三個三”一類的故事就更好了。第一個“三”是為訪民情,焦裕祿在農民的牛棚里住了三天三夜。第二個“三”是他得了肝癌,中醫給他開了30塊錢一副的藥,他不愿吃;而農民的孩子張徐州住院,他不惜一切代價搶救,把孩子治好了。焦裕祿去世后,張徐州在焦裕祿的墳前含淚說:“焦書記,我要一輩子為您守墳。”他的父親去世后,張徐州改名為張繼焦。第三個“三”是他窮,借了300元錢回山東老家,他一個多月工資128元,分三個月還清。
另說書中引用的一個故事,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看過電視劇《宰相劉羅鍋》的人都知道,人物是真的,事情絕大部分也是真實的。除主角劉墉外,還有乾隆、和坤、紀曉嵐。紀曉嵐著有《閱微草堂筆記》。筆記更早有北宋宋祁的《宋子京筆記》、南宋陸游的《老學庵筆記》等。記得改革開放初期,中央領導曾推薦黨政干部讀這本書。《閱微草堂筆記》有個小故事:一個官員長期在一個地方做巡撫,就喝一杯茶,什么事都不干。閻王說:“你只喝茶,不拿錢,你就是好官嗎?設官職就是為了興利除弊,你做得怎樣?”這個官員回答說:“起碼我沒過。”閻王罵他:“你時時處處保護自己,該做的事不做,該辦的案子不辦,豈不是負國負民,無功就是過。”故事針砭懶政怠政。
這讓我想起了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山東時,給市、縣委書記念過的一副清朝縣衙的對聯:“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 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飯,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不管你是幾品巡撫,還是七品縣官,照“對聯”辦,就是好官。否則,當官為民做主,不配回家賣紅薯。我考慮,現在不管你官有多大,懶政怠政,黨和人民一定要問你的責。
董尚榮在《讓批評成為常態 把錯誤當成肥料》的講話中說:一地的“政治地震”不能成為“為政不為”的理由,說得好。地震無非是比較集中地查辦了極少數腐敗分子,而絕大部分干部是好的。絕大部分干部是不會“為政不為”的啊!《在路上》提到,武漢市新洲區曾有大型漢劇《焦裕祿》,現在更有現代戲《焦裕祿》。提起焦裕祿,新洲不少老人必定想起白水田(老縣委書記),他被原省委第一書記王任重贊為活著的焦裕祿。近日,由白水田的同學、同事,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題寫書名的《白水田傳》已由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發行。書的前面,有宋平及白曾經的老下級關廣富“談水田”。從讀穆青的《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之后,白水田就和焦裕祿的親人及戰友張欽禮多有往來,并請他們到新洲傳授焦裕祿精神,白水田至死不忘。《白水田傳》刊有焦裕祿夫人徐俊雅送給白水田的全家福照片。董尚榮啊,我知道你在鄉鎮工作時,出公差到山東,路過蘭考,拜謁焦裕祿,才有現在焦守云到湖北多次宣講焦裕祿精神,送“泡桐”之寶。現在你該明白,白水田是從蘭考攜經帶寶到湖北的第一人。
五、話說“吳仁寶”
提起吳仁寶,哪個不知,何人不曉?中國第一村——華西村黨組織負責人,放著縣委書記不當去當村支書。董尚榮2014年8月12日在鄂州市峒山村講,要學習吳仁寶艱苦創業精神,為百姓干實事好事,得時代風氣之先,他把黨的“基本路線”當作自己的行動路線,把黨的思想當作自己的思想。思想聽黨指揮,腦殼長在自己的肩膀上,無論是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他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獨立東西,“上聽黨中央,下為老百姓”,“解放思想有思想,改革開放有方向”,能有這么行思行動的人,豈止是農民思想家!?
六、話說“殺回馬槍”
“殺回馬槍”是借用冷兵器時代的戰術術語。《在路上》引入巡查督查工作,喻現在的“巡撫”,不打招呼,突然襲擊,看你楚國人季布講的“一諾千金”,答應解決的問題落實沒有,打好無準備之仗,巡查組這種當黑臉包公的精神可嘉。一件事一抓到底,就是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效益。如武漢市漢南區興一路路燈問題,十年未解決,現在通過巡回督辦檢查,十天解決了,群眾拍手稱快。還有解決“走讀”,直達項目建設工地探虛實……
七、話說“不說、不辦過頭的話與事”
鄧小平說,不說過頭話,不辦過頭事。我們的黨員干部就是要到群眾中去,幫群眾說話,說群眾想聽的話:幫群眾辦事、辦群眾受益的事;不說不辦超越群眾承受能力的話與事。省領導在基層辦點,為的還以上率下,在面上推廣點上可復制的經驗,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才有體統。未見過頭的話與事。省委書記李鴻忠八次到紅安調研指導那是實話實說。
書中多處引用習近平總書記講的“亮劍”一詞,這讓我聯想起歌劇《洪湖赤衛隊》和電視劇《亮劍》。先說《亮劍》,它是完全符合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有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比較完美的藝術品。借用引申習近平強調“亮劍”,特別要求在意識形態領域敢于亮劍。對一些人極力宣揚的所謂“普世價值”、“憲政民主”、“信息有注意”、“社會民主主義”、“歷史虛無主義”以及質疑改革開放的錯誤言論,對那些惡意攻擊黨的領導、攻擊社會主義制度、歪曲黨史國史、造謠生事的言論,都要拿起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武器予以堅決批駁,以弘揚清風正氣。借題發揮,習近平同志所講的“亮劍”,分量已遠遠超出了《亮劍》本身。《在路上》提到歌劇《八月桂花遍地開》和電視劇《鐵血紅安》這兩部新作,《湖北日報》有篇報道,這樣對仗寫《洪湖赤衛隊》和《八月桂花遍地開》,“昨日唱紅一湖水,今日唱立一座山”,我比較贊同。
八、話說“意見”
其一,批評有人不愿檢討享樂主義、奢靡之風是對的,但要特別注意強調官僚主義是“四風”之首。其二,引用習近平的講話要不走半點樣,他原話是:與老百姓“現在我們談不上說一塊苦,但是要一塊過、一塊干”。其三,重要的話可重復,如“泡桐”僅兩字,太少,可多講點,因為一提到它,我們就會想起蘭考、焦裕祿及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