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低社會保障繳費利率釋放商業養老保險空間
——上海市調降社保費率政策解讀
在經濟增速換擋之后,亟需加快制度改革步伐,進一步發揮其在推動社會生產要素、提升生產率等方面的制度供給作用
3月2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布消息,在確保參保人員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水平不受影響、社保基金正常運行的前提下,決定自2016年1月1日起下調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3個險種的單位繳費率,降幅分別是1%、1%、0.5%,總體費率下調2.5個百分點。此次的調整方案中,并未涉及個人繳費,但在2013年10月的上一輪調整中,除減少單位繳費部分外,個人社保繳費部分已下調0.5個百分點(失業保險費率)。
總體來看,上海市下調社會保險費率是出于降低企業負擔、助推實體經濟發展、調整居民收入水平、健全社保體系等各項問題綜合考慮。通過下調基本社保費率,特別是基本養老保險費率,既可以減輕用工單位的繳費負擔,也有助于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包括補充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在內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從而達到促進社保基金動態平衡的目標。簡單而言,該項政策可以起到“幫企業、保收入、利社保”的積極作用。
我國的基本社會保險體系負擔過重有深層的歷史原因。由于制度模式、轉軌成本和人口結構等綜合問題,造成了目前的基本社會保險費率偏高。以基本養老保險為例,20世紀90年代,我國開始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部分積累制度,意味著在確保當期支付的基礎上,還要為未來積累一部分資金。已退休的“老人”和“中人”在視同繳費期間的待遇也需要現在的單位和在職職工繳費彌補。最為根本的原因是,人口結構的老齡化對養老保險基金形成了支付壓力。此外,統籌層次偏低、基金缺乏保值增值手段等也是影響費率的重要因素。
據《世界社會保障報告》,中國的單位和個人繳納社會保險費率之和在40%左右,在參加統計的173個國家中排名13位,而上海的社會保險繳費比例更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以用人單位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為例,全國大部分省市單位的費率已降至20%,而上海即使在經過2013年調整后,單位仍然需要繳納21%的比例。較高的社保繳費率使得大量企業面對前所未有的用工成本壓力,并影響企業的競爭力。
此次調降費率前,上海城鎮社保的單位繳費比例為35%。按2016年本市城鎮職工社保繳費基數下限3563元計算,意味著單位每月要為每位員工至少繳納1247.05元的社保費用,如果以2015年上海5939元的平均工資計算,則達到了2078.65元,企業的用工成本不可謂不高。其次,對于參保個人而言,其薪酬福利的空間被過高社保費率抵減,不利于企業人才隊伍的培養和建設。重要的是,過高的基本養老收費率還會形成對補充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的替代和擠出效應,造成多層次養老保險之間比例的長期失衡。未來的養老金壓力如集中于基本養老保險這一根支柱上,將對財政造成巨大的支付風險。
面對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挑戰以及不斷加大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和推進商業養老保險市場化、多元化投資運營,已經成為中央近幾年來的重點工作任務。十八大報告、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和“十三五”規劃綱要等多次明確要求加快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和商業養老保險。特別是2015年以來,職業年金辦法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市場化投資管理辦法先后落地,商業養老保險稅收遞延政策也有望近期出臺,為養老金市場規模的擴大和投資渠道的拓寬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同時,上海社保費率的調整已具備一定基礎。首先,5年前上海打通了城保、鎮保以及綜保三個小制度之間的通道,緩解了財政壓力,也為緩解企業繳費負擔打下基礎。其次,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部署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現新農保和城居保制度合并實施,并與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相銜接。第三,外來人口比例高成為上海降低養老保險費率的獨特優勢。目前,上海外來人口占比為40.6%,高于廣東省和北京市,對社保制度的財務支付能力和財務狀況有較好的支撐作用。最后,從城市化率來看,上海的城鎮化率高于其他地區,確保了較高的參保率和繳費收入。上述這一系列背景為緩解上海企業繳費負擔打下了重要基礎,降低社保繳費比例的時機已經成熟。
調降社保費率之前,上海市企事業單位都須按上年全市職工平均工資的35%為符合條件的員工繳納社保費,職工個人則共需繳納10.5%。此次調整涉及養老、醫療和失業三個險種的單位繳費部分,調整后單位繳費部分為32.5%,個人繳費部分維持不變(見表)。
——幫助企業減壓減負。不可否認,由于一定的歷史原因和制度現狀,當前我國企業承擔的社保費率水平依然較高。此次上海對企事業單位社保繳費比例下調,將有利于企業減少在用人成本方面的負擔,在企業收入總盤子一定的情況下,有更多實力來提升自己的盈利空間,進而促進市場競爭力。
——提高職工的福利待遇。由于個人養老金的計發都是與職工繳費基數、年限、社平等掛鉤,且本次社會保險費率調整后,參保人員的養老、醫療、失業和生育保險等各項社會保險待遇均不造成影響。因此在職工名義工資不變的前提下,單位繳費比例的降低可以為職工福利待遇的提升打開空間。

表:
——推進社保基金可持續發展。從社保體系的改革發展來看,考慮到降低繳費對社保基金特別是養老基金在結構中的占比產生一定影響,如何進一步優化社保體系結構,積極探索建立多渠道的社保基金籌集機制,實現社保基金的動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就顯得尤為迫切。此次調降社保費率,將對加快社保基金的結構改革和市場化投資運營起到促進作用。
——釋放商業養老金空間。補充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是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的重要補充形式,也是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前的社保繳費比例,特別是“21%+8%”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率,造成了對企業和員工的沉重負擔,擠占了補充養老保險、特別是企業年金的繳費資源和市場需求。此次社保費率下調的2.5個百分點中,單位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下調了1個百分點,占較大的比例,實質上也為提升企業年金和商業養老保險預留發展了空間。
——基本養老保險替代率仍在下降。雖然國務院連續11年按10%的增長率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但我國基本養老金替代率已從1997年的70.79%下降到了2014年的45%。國際經驗表明,如果養老保險替代率達到60%-70%,則可維持退休前基本生活水平。在基本養老保險獨木難支的背景下,就需要企業年金和商業養老保險進行填補。但是十多年來,作為我國補充養老保險主要形式的企業年金發展還十分有限,2015年已積累企業年金基金9625.51億元,但相比基本養老基金規模發展仍然非常緩慢,與數以千萬計的企業總數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數相比,顯得微不足道。
此次上海降低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利率后,企事業單位負擔同時也可減輕,為企業年金和商業養老保險的發展留出了更多空間。通過提高養老金二三支柱的繳費水平和覆蓋率,可以有效地把政府負擔分散給企業和個人,從而降低由政府財政過度承擔的養老壓力。
——投資收益率有待提高。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速逐年下降,在經濟結構調整力度不斷加大和產業升級以及淘汰過剩產能的沖擊下,造成企業和個人的繳費能力下降或中斷繳費,而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尚未正式實施,目前只能存入國有銀行和購買國債,收益率略高于2%,加上深度老齡化帶來的贍養危機,都將使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受到顯著影響。近年來,我國養老金市場化投資創新取得了較好的成果,2015年我國企業年金收益率9.88%,較好實現了保值增值的目標。即將正式開展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和職業年金的市場化投資運營,更為政策性養老金投資渠道的拓寬打開了空間。然而,按照目前老齡化和通貨膨脹的速度,養老金的保值增值仍然面臨巨大挑戰。因此,加快發展成熟的養老金投資市場,培養具備全面專業能力的養老金資產管理機構,鼓勵養老金資產創新產品,將有助于提高養老金投資收益率。
——補充養老保險發展不平衡。目前建立企業年金的中央企業覆蓋的人群占參加企業年金總人數的比重,以及占所有企業年金基金結余總額的比重都在50%左右。企業年金還呈現東、中、西部地區依次遞減的態勢,東部地區企業年金發展明顯領先于中西部地區。此外,在今年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之后,職業年金的覆蓋人數所占比重將同比遠遠超過企業年金,今后在發展速度上也將超過企業年金。適度降低養老保險費率可以為補充養老保險的地區間和行業間平衡發展奠定基礎。
——亟待推出更加優惠的稅收政策。有專業測算表明,如果對上海市試點的企業和個人年金繳費分別給予7%的免稅優惠,20年后本市企業年金資金積累規模可以達到2萬億,平均每1元稅收支出當年可撬動6.1元的企業年金積累,將提高本市職工20%的養老金替代率。目前企業繳費在不超過職工工資總額5%以內可減免企業所得稅,個人繳費在不超過本人繳費工資計稅基數的4%以內暫不繳納個人所得稅。面對龐大的基本養老收支缺口,需進一步完善稅收優惠政策,可以將企業年金繳費部分的稅收優惠限額進一步放寬,提高企業稅前列支比例,有助于“第二支柱”對基本養老的補充。
(供稿: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戰略發展部)

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4月,由11家大中型國有企業共同發起設立了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7 年5月19日正式開業。公司整體承接并市場化管理經營上海市社保局原企業年金中心管理的企業年金基金。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養老保障事業為己任、以向廣大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為天職、以提高和保障年金受益人的未來生活水平為目標;秉承“專業、審慎、誠信、盡責和客戶至上”的經營方針,市場化、規范化經營,為推動國內養老保障事業健康快速發展而作出積極貢獻!
地址:上海市浦東南路588號浦發大廈7樓 200120
電話:38606800
網址:www.cj-pension.com.cn
郵箱:marketing@cj-pensio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