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


1943年,青霉素的誕生開啟了抗菌療法的黃金時代,其后還出現了青霉素鈉、青霉素鉀、阿莫西林等常用抗生素。但是,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60多年間,很多細菌對抗生素產生了嚴重的耐藥性,有的甚至產生了多重耐藥性。這些耐藥細菌毒力很強,大多數高效抗生素戰勝不了。曾經只需20萬單位的青霉素就已殺滅的肺炎球菌,如今出現了新種,幾百萬單位的青霉素也征服不了它們。近年來還出現了超級細菌,最著名的是源于南亞的NDM-1超級細菌。而2011年美國出現的CRKP超級細菌,則比以往細菌的耐藥性更強,人感染這種細菌后的死亡率達到35%以上。為對付細菌的耐藥性,醫藥學家又開發出頭孢氨芐、頭孢曲松鈉等藥物,直到最新的碳青霉素,但還是趕不上細菌突變的步伐。
這一切與人類濫用抗生素息息相關。科學家指出,濫用抗生素從多種途徑促進了細菌耐藥性的增強。濫用抗生素喚醒了細菌中原本沉默的耐藥基因,即當我們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時候,對抗生素敏感的細菌會被快速殺死,而留下含有耐藥基因的細菌,并大量生長。再者,細菌體內有一個SOS修復系統,可以幫助細菌修復來自外界的損傷,而濫用抗生素增強了細菌的修復功能。濫用抗生素還會誘導細菌感受態的產生。感受態是細菌的一種容易接受外源基因片段的狀態。例如,肉類制品上如果殘留有耐藥基因片段,很容易被體內處于感受態的細菌接受,從而造成人體細菌耐藥性的增強。
廠家、藥店、醫院,受利益驅動,熱衷于生產、銷售、使用抗生素藥品,這是根本原因。藥監部門監管不力,也難辭其咎。針對目前抗生素市場流通方面存在的問題,由于無法對藥店持有的藥方進行核實,藥監部門開展的清查整頓效果有限。更關鍵的是科學教育和普及工作不到位,許多患者缺乏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常識,盲目依賴抗生素,這就加速了體內耐藥菌的增長。
就患者而言,合理用藥成了當務之急。抗生素只對細菌引發的病癥有效,病毒感染造成的疾病切不可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要嚴遵醫囑:不能同時服用幾種抗生素類藥物,不能隨意改變服藥時間,間隔太近會引發腸胃不適,間隔太久則藥物對細菌的抵抗力會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