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純麗
九月的風帶來了涼爽的金秋。差不多三個月的時間,有人躲在房間扇電扇,吹空調:有人泡在游泳池里降溫;還有人不停地吃雪糕,喝冷飲……終于度過了這個炎熱的夏天。動物的世界里沒有空調,沒有電扇,更沒有雪糕……它們是怎樣度過炎炎夏日的呢?其實,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的度夏妙招,而且絕對是你想不到的。
扇風避暑度夏
天熱的時候,人們可以通過扇扇子促使空氣流通,加速汗水蒸發,感到涼爽。實際上,不只是人類會利用扇子,動物朋友們也把“扇子”用得淋漓盡致。夏天,大象會不停地扇自己的那對大耳朵,幫自己帶來涼爽的風。而且,大象的耳朵上有很多毛細血管,涼風使得耳朵上的血液冷卻下來,然后輸送到全身,給大象帶來陣陣清涼。
把扇風降溫技術應用得最為絕妙的還要數蜜蜂。盛夏,蜂巢里酷熱難耐,為了降溫,工蜂們會在蜂房上灑水,然后整齊地排列在蜂房的入口處,用翅膀使勁扇風,加速水分的蒸發,就像給蜂巢安裝了一臺簡易的散熱器。
和大象一樣,鴕鳥也會通過扇風來降溫,不過鴕鳥的“風扇”是它的大翅膀。鴕鳥的大翅膀內側光溜溜的,外側則包裹著厚厚的羽毛,當它扇動翅膀時,涼爽的空氣從翅膀下方流過,緩解了全身的炎熱。
自產“防曬霜”度夏
動物不僅會扇風,有的動物還會在夏天給自己涂上一層厚厚的“防曬霜”來抵御酷熱。每當夏天來臨時,河馬的皮脂腺就會分泌出一種紅色的黏液,在陽光的暴曬下,黏液很快變干,牢牢地粘在皮膚表層,就像涂上了一層“防曬霜”。正是因為這樣,河馬才能在夏天舒服地躺在泥沼里曬太陽。
海馬的體形和生活環境與河馬的完全不同,但是它卻與河馬一樣,會自產“防曬霜”。炎熱的夏天,海水的溫度也會變高,海馬也覺得酷熱難耐,它們會伸展身體,一動不動地浮在海面上。這時,海馬的身體也會分泌紅色的“防曬霜”,在皮膚表層形成硬殼,保護皮膚不受陽光的侵害。
夏眠——一覺度炎夏
夏眠也叫夏蟄,和冬眠一樣,也是動物為了抵御不良的環境而做出的一種自然反應。很多動物都有夏眠的習慣,如蝸牛、海參和泥鰍等。
在烈日的暴曬下,小河、小溪里的水慢慢干涸了,泥鰍便把自己藏到又深又厚的泥漿里,不吃不喝,也不出來透氣,慢慢地就進入了睡眠。等到天氣涼快了,小溪里的水滿了,泥鰍才會出來繼續活動。
海參生活在布滿海藻的巖石縫里,以海底小生物為食。夏天,海底的小生物都上浮到了海面,海參沒有了食物,于是它們就靠著睡眠來減少身體能量的消耗,以睡覺的形式度過整個夏天。
北美的花栗鼠和斑紋松鼠也會夏眠。當夏天來臨時,它們會用樹葉搭建一個舒服隱秘的大床,然后躺在上面呼呼大睡。即使碰到淘氣的孩子把它們拎起來,它們也不會醒。而一旦夏天過去,它們就會從睡夢中醒過來,又變得活蹦亂跳了。
搭建“避暑山莊”度夏
不過,比起更格盧鼠來,上面這些避暑方式真的不算什么?!案癖R”其實是袋鼠的英文“kanga roo”的音譯。更格盧鼠后肢發達,善于跳躍,就像一個縮小版的袋鼠。不過今天要介紹的可不是它們的跳躍能力,而是它們強大的“建筑”能力。在夏季,它們會給自己建一座地下宮殿用來避暑。它們的地下宮殿距離地面1米左右,彎彎曲曲的,像座迷宮。更厲害的是,它們還會用土把洞口堵起來,使宮殿溫度保持在22℃左右。白天它們就躲在自己的宮殿里乘涼,等到太陽落山才悄悄地爬出洞,找點食物吃。
除了更格盧鼠,非洲白蟻也能建造出高大的蟻塔作為自己的“避暑山莊”。這種蟻塔通常很厚實,厚度大約有50厘米,上面開有很多的氣窗,里面是彎彎曲曲的隧道,就像一間間小小的空調房,不管外面多炎熱,非洲白蟻們都能在里面享受清涼。
動物度夏的方法還有很多,駱駝會提高自己的體溫來對抗夏天的高溫,猴子會不停地舔自己的身體來幫助降溫,鱷魚會一開一合地活動自己的嘴巴幫助空氣流通,進行散熱……這些方法是不是很有趣?你們還知道動物有哪些有趣的度夏避暑的方法呢?快來一起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