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志強 徐光偉 王子健
摘 要:在深基坑開挖的施工過程中,采用何種方法進行水平位移監測,既能夠保證精度,又可節省成本,是基坑施工監測的關鍵問題之一。本文討論了4種常用的支護結構頂部水平位移監測方法,并將軸線法、單站補償法、交叉法與測小角法進行精度比較,得出:測小角法與其他方法相比,計算簡單、操作方便、監測精度較高,是目前基坑監測中運用較廣泛的一種方法。
關鍵詞:深基坑;水平位移監測;軸線法;測小角法
傳統的基坑水平位移監測,采用經緯儀進行觀測是最常見的檢測手段。近幾年,隨著檢測儀器和設備的不斷發展,基坑的水平位移所采用的監測設備及工藝也越來越高科技。林澤耿提供了一種利用全站儀的自由設站觀測法,克服了視準線法在基坑周圍環境惡劣而不能設置基準點的缺點;吳華平之后又提出了全站儀直接坐標法。
1 四種水平位移監測
1.1 中軸線法
在基坑的一條直線邊緣位置虛擬一條軸線,并在直線邊緣上均勻設置水平位移點,如圖1中軸線法所表示:A、B兩點是軸線的兩個基準端點,A、B兩點的連線上分布n 個水平位移監測點。中軸線法無需測角也無需測距,檢測過程中,將中軸線用經緯儀分別投射到位移點的一側,并通過鋼卷尺等測量工具分別量取水平位移監測點各個點至 A-B 這條中軸線的距離。通過兩次距離偏移量的對比來計算基坑的水平位移量 Δd。
1.2 小角測法
小角度檢測法與中軸線法相類似,同樣是在基坑每個一直線邊緣虛擬一條軸線,確定一個固定的方向,對軸線進行檢測,所謂檢測軸線是對固定方向、測站和位移點連線方向所形成的夾角進行檢測,并通過測距工具得出測站至位移點的距離 D,最終計算出位移點和軸線之間的偏移:
d = Dα/ρ
1.3 補償法
小角測法雖然方法便于操作,計算公式簡便,但由于空間的局限性,有時基坑周圍空間不足,不便于布置視準線,同時在基坑附近建立基準點,由于基準點存在較大的位移量,導致觀測結果出現偏差較大。因此為了確保測量精度,盡最大可能減少室內、室外業工作量,因此將小角測法進行改善,并和觀測點設站法相結合的方法。
如圖3單站補償法所述:A、B兩標靶固定在墻面上。每次觀察檢測時,首先,要測出∠A1B角波動量,計算出1點的橫向偏移量,然后,測∠A1i角波動量,從而計算出i點橫向偏移量。
1.4 交叉法
交叉法是將虛擬的基線建立在距基坑一定距離的穩定地段處,基點的設立不得小于兩個,并作為基準,用交叉法測出各測點的偏移量。
如圖4交叉法所示,A、B為平面上的兩個基準點,P為形變點,A、B兩點的坐標已知,在測出了α、β角的數值后,可換算出P點的坐標。在不同工作周期中,P點兩個方向的坐標變化,就是P點的水平位移,并且可以計算出偏移量。
2 小角測法與單站補償法的精度比較
單站補償法是對小角測法的改進,同時,兼有小角測法和檢測觀察站設點法的優點,此方法不僅能在困難環境下使用,同時也能保證測量精度。
3 結論
(1)在儀器測角誤差很大時,使用小角測法觀察檢測的位移點誤差變大,此時,不考慮環境因素,中軸線法優于小角測法,因此需要根據設備精度及工況選擇適宜的測量方法。
(2)單站補償法是對小角測法的改進,比小角測法精度更高,適用于施工環境更復雜,但環境許可的情況下,考慮到其經濟性等特性,相比小角測法更合適。
參考文獻
[1]熊春寶,潘延玲,岳樹信.基坑水平位移監測的方法比較與精度分析[J].城市勘察,1996,(4):15-22.
[2]劉寶俊.水平位移基準線隨機測站觀察法[J].工程勘察,1998,(2):54-57,53.
(作者單位:山東科信達建筑安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