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睿歆

《詩經》作為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其中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作品,按照內容將其分為了《風》《雅》《頌》三個部分。其中《風》,即為民歌,表現當時的現實生活情景,以《關雎》為代表;《雅》部分即為正聲雅樂,宮廷中的宴饗之樂,音樂風格莊重舒緩,極具典雅之風;《頌》則為宮廷貴族祭祀之曲,也是詩經當中內容最少的部分。
本文中所選的《小雅·鶴鳴》篇便是來源于詩經中的《雅》部分。鶴自古便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其性情高雅且外形特征頗具仙風道骨而被視為高潔傲物、君子之風的代表。道教中則是將其作為仙翁坐騎和長壽的象征。本詩托物言志,借以鶴在荒野沼澤中的場景暗諷當時統治者不能任人唯賢的現象并規勸周朝統治者要選賢任能的思想情感。
原詩: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魚潛在淵,或在于渚。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萚。它山之石,可以為錯。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魚在于渚,或潛在淵。樂彼之園,愛有樹檀,其下維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譯文:
幽深的沼澤中仙鶴長鳴,鳴聲嘹亮傳至四野。深潭之中有魚兒在潛游,有時浮游到水潭邊上來。在那園中真快樂,檀樹高高有濃蔭,下面灌木葉凋零。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來磨玉英。
幽深的沼澤中仙鶴長鳴,鳴聲嘹亮直上云天。魚兒在水灘邊游玩,有時潛入深淵嬉鬧。在那園中真快樂,檀樹高高枝葉密,下面的楮樹矮小。他方山上有美石,可以用來琢玉器。
由本詩引申出“鶴鳴九皋”一詞,同時此詩也是古琴曲《鶴鳴九皋》較早的文學作品來源。此曲與詩同意,也是對道家“無為”“逍遙”“自然”之風的向往與追求。
此曲最早見于1425年明代朱權所編著的《神奇秘譜》之中,由此之后的《風宣玄品》《西麓堂琴統》《琴書大全》以及近代川派著名琴家顧梅羹所編著的《琴學備要》都此曲進行了收錄。其中,《琴學備要》中收錄的版本,參合《神奇秘譜》《西麓堂琴統》和《琴書大全》的三譜改編,此曲屬商調,共分為十個段落,各具標題,依次為志凌遙漢、刷羽平皋、引吭長鳴、盤空獨舞、聲徽青霄、翎舒白雪、古嶠拂云、喬松棲月、沐泉弄影、引谷(鵒)歸巢。
古琴的音色中散音表現博物的大地之聲,泛音與天對應,聲音空靈,按音則與人相對應。其中第一段志凌遙漢、第四段盤空獨舞以及第八段喬松棲月,整段使用泛音進行,用古琴的泛音音色呈現鶴行于空的情景,同時也表現出鶴遺世獨立的音樂形象。其余各段中左手手法多樣,吟猱綽注常現,模擬出鶴在高空長鳴之景。整曲尾聲采用泛音結尾,前后呼應,更加加深了“鶴鳴九皋”的主題。
在彈奏古琴曲目時,更多彈得是心胸,彈得是境界。古琴的曲目眾多,大多數為標題音樂,《鶴鳴九皋》一曲的曲中J隋境就可與詩經《小雅·鶴鳴》所描繪的場景相對應。彈琴之時讀詩,讀詩之時聽琴曲,與琴之共鳴便呼之而出了。